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研究了地基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地基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住房需求量逐渐扩大,这导致人们对现代住宅建设的关注度提高,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核心部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地基质量直接决定整体工程的安全系数与使用寿命,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度、承载能力等,因此相关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索研究。
  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其施工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是整体工程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国地幅广阔,故地质条件参差不齐,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严峻挑战,因而从侧面提高了地基的建设难度。因此,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加大对地基工程的投入,才能确保整体工程得到高质量控制,进而取得更好的项目成果。
  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2.1 隐蔽性
  建筑施工存在多程序协同运作情况,因不同程序施工方向及程度不同,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产生工序隐蔽性。而地基基础工程受客观因素影响,属于隐蔽性极强的复杂工程,这令施工监察工作难以完美进行,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工程监管部门需严格审核工程质量,避免由于隐蔽性问题而造成不可逆危害。
  2.2 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幅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地基基础工程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这对整体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如,西北地区地质较坚硬,因此需要确认好基点再开始地基工程施工。西南地区地质疏松,土质复杂,地层板块易碰撞,故而施工难度较大。对于地质基础施工复杂这一现状,工作人员在工程实施之前应该要做好严密的勘查,整合信息和资源去完善预案。
  2.3 多发性
  在地基工程实施时,易受客观环境影响或因预期方案不严谨而导致地基不稳定,使房屋坍塌,对群众造成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对施工方带来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在地基工程实施具有多发性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风险预估和客观环境勘查,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建筑工程能顺利完成。
  2.4 严重性
  建筑工程项目经开工建设至结束到投入应用,若地基出现质量不达标现状,则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且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地基质量不佳时,整个建筑工程自下而上的稳定性结构将有可能出现功能性缺口,轻则导致建筑使用期限缩水,重则导致居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或对整体工程造成毁灭性破坏。对此,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检测地基是否符合标准。
  2.5 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建立于地下深处,需凭借高新施工技术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处理。在稳定根基的同时要避免上层建筑因重量不均而冲击稳定结构层,进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基基础施工难度大且容易出现事故,并且出现问题后难以用常规手段去修复结构,导致所耗资源成倍上涨。面对地基建设的困难性,施工方应该准备好多种预案,以准确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3 地基施工技术方法
  3.1 注浆法
  注浆法即将固化特制浆液注入定点打孔处,根据不同点位的需求,调制不同比例浆液。這要求地基施工人员在进行注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核算分析,防止因浓度不匹配而造成地基稳定性下降。该技术一般采取有利浆材或化学浆材,运用填充注浆、渗透注浆等方法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防渗、加固和防止建筑物倾斜[1]。
  3.2 强夯法
  强夯法即指以几十顿的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对地质土体进行强力夯击,从而压缩土质密度、提高其强度。施工人员在进行强夯法时,应该先对场地进行预处理且计算好点位,保证受力点均衡后再精准打击。强夯法作为常用的地基施工技术,其优点在于适用土质范围广、操作简单、工效高且节约资金,因此被广泛用于施工中。
  3.3 分段施工法
  分段施工法即对于不同角落的地基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操作。其原则是从边缘地带依次强夯至中心地带,边缘地带与中心地带二者强夯方式存在差异。具体操作为将施工地点整平,规划好定线,采用不同方案的强夯法对各区域内的基点进行强夯,以达到工程标准。若施工场地存在积水,则需立即排出,并添加砂石进行干燥化处理[2]。
  4 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4.1 提高地质勘查
  地质勘查作为对工程客观环境的全面报告,为专业工作人员奠定了数据基础,令其能准确掌握施工地的水文环境与地质状况。地质勘查工作作为整体建筑工程的关键数据,勘查人员应该要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按照要求去考察记录地质特征,不可弄虚作假,导致施工方所作方案的无效化。针对地质的复杂性、柔软性等技术指标,工作人员应该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初步分析,让专业人员能准备相关预案进行处理。且在进行打点时,需要设计好钻头的精准度,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等,再精确确定地基沉降大小与桩承载程度[3]。
  4.2 提高房屋结构的合理性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建筑结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新形态与施工地地质条件去进行房屋结构的合理性设计。由于现代建筑理念不断革新以及技术不断发展,房屋结构设计也日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者们在进行勘查时需计算出相关荷载与地基压力指数,并进行试验确定,以此为基础对其基础承重能力进行复核。若在模型试验中,房屋出现倾斜或者部分坍塌,则需要重新审视之前采集的数据,协调各部门人员进行二次设计,令勘查人员再次进行实地勘查,众人应一同制定方案,避免实地操作时建筑结构出现偏差而导致工程失败,或出现致命性的不可逆损害。   4.3 地基基础选型
  不同基础结构的作用性与承重量不同,其导致的压力系统也有所差异,故而选择恰当的地基基础选型是至关重要的。当房屋结构地基较薄弱,而上部较高时,可采取阀形基础形式来构建地基基础结构,这样不仅能有效的使基础接触面积增大,还能提高该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房屋结构地基较坚固的建筑,可以采取钢筋混凝土灌装来进行基地的连接,这样能充分发挥当地地质优势,构建优质地基基础结构。所以施工方需要精确的勘查土质情况,计算出不同结构的承载能力,再决定是使用沉井基还是桩基来作为基本模块进而开展施工[4]。
  4.4 基础工程施工措施
  对于淤泥土质地基,其上层部门较为薄弱,因而需要用钢筋加固和多安置板块才能阻止淤泥的扰动。采用废弃的建筑材料或当地砂石作为填充土,进行压缩整理,这样可以使土质密实性得以提升,令其作为持力层来为主体工程服务,对于内含许多生活杂质亦或具有腐蚀性材料的物质不可令其当作填充土。在处理地基结构之前,需要探究其周围水文环境与地质条件,结合二者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房屋结构与采取的地基形式。近年来研究发展,复合式基础得到学界、业界的双重肯定,其在承重能力倍增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基础沉降,进而解决了基础工程的部分复杂问题。因此,在面临不同条件时,只有充分分析其成分才能做好对于工程的控制工作[5]。
  5 结语
  总之,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具有多种特点,而且施工难度大,因此专业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该持谨慎态度,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基礎施工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企业应与高校合作,深入研究基础技术,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祥,程志欣.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118.
  [2] 王珂.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0(4):20-21+24.
  [3] 张亮,刘冲.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6(2):140-142.
  [4] 张文君.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5(5):127.
  [5] 张登国.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居舍,2020(3):70.
  收稿日期:2020-07-03
  作者简介:王铭媛(1986—),女,河南柘城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各行业中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工费用的逐年提高,机器替换人类工作已成为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焊接机器人在焊接领域实现优质、高效、成本低廉的自动化、柔性化及智能化焊接发展,同时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本文结合最前沿科技,综述了国内外焊接机器人技术应用概况以及焊接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技术;智能;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金陽路改扩建工程2~12.5m框构桥下穿乌西站Ⅲ场西端咽喉区施工为例,乌西站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承担着西北地区主要货物编组、调车及接发车任务,全年处于业务繁忙期,经长达6个月的方案研讨、报批,最终铁道部采纳本施工方案,且将施工等级定为I级施工。其具体方案为70小时内间断性封锁乌西Ⅲ场西端咽喉线路、道岔,咽喉区全部封锁时间为36小时,框构桥采用大开挖顶进工艺穿越乌西Ⅲ场西端咽喉区
期刊
摘 要:针对存在的架空漏失地层、松散回填层等特殊地层的防渗墙施工,根据以往防渗墙施工经验发现此类地层经常容易发生塌槽事故,严重者甚至引发钻机平台底部塌陷,导致钻机倒塌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结合双江口水电站防渗墙施工中对类似特殊地层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总结出一套针对该类特殊地层的先进施工工艺及处理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管桩;预灌砂浆;地层加固处理;施工技术  中图
期刊
摘 要:湿陷性黄土路基主要特征在于受水浸湿后,自身重力加大,在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极易发生沉降变形,甚至破坏公路结构。为此,本文提出了灰土挤密桩法,并在全面了解其作用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灰土挤密桩;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概况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1 灰
期刊
摘 要:结构影响系数是指结构在承受地震荷载时,维持完全弹性状态所需的基底剪力,与结构维持非弹性状态下所需基底的比值。该系数与结构形式密切相关,根据反应谱法可总结出各类型结构体系的结构影响系数,并以此指导建筑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结构安全;结构影响系数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78-0000-00  0 引言  随着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银西高铁乾县站消防工程案例,对高铁站消防工程设计难点和处理对策进行研究,对高铁站消防工程设计的改进对策作以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设计中的难点,及时改进高铁站消防工程设计过程,有效避免、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铁站;消防工程;设计难点;改进  中图分类号:TU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7-0000-00  1高铁站消防工程设计难点分析
期刊
摘 要:当前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对建筑业的要求,建筑行业必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便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的重要性,研究了建筑工程地基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以期为相关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其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节能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节能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环境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节能理念  
期刊
摘 要:电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支撑着社会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电能的支撑。本文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首先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其次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三个关键性技术,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
期刊
摘 要:汽车发动机油底壳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具有防止杂质进入、收集和储存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氧化、散热等重要作用,然而油底壳在碰触到阻挡物时容易破裂,本文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油底壳安全防护结构。  关键词:汽车;油底壳;安全  中图分类号:U4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8-0000-00  0 引言  汽车发动机油底壳是曲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