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翻转针柄法对输液不畅的护理干预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是通过临床实践研究找到更好地解决静脉穿刺成功后的溶液不滴现象的方法。结论:通过在临床工作实践,采取将针柄轻轻翻转180°角,使针柄由常规固定在针尖右侧而转向左侧的方法比以往用棉签将针柄做试探性抬高或者变换肢体位置的方法来解决静脉穿刺成功后溶液不滴现象更为有效。
   关键词: 翻转针柄法; 输液不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74-01
   在日常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由于固定头皮针的方法不当,病人稍事活动就引起针尖方向改变,针斜面与静脉内膜壁接触,使液体不能顺利流入血管[1]。以往遇到此种情况,多数人采取的方法都是用棉签将针柄做试探性垫高或者变换肢体的位置来解决问题。但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成功率不是很高,而且每抬高一次针柄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浪费时间,针身也易被污染,这必然给护理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麻烦。繁忙的护理工作要求我们不断钻研出更科学、有效、实用、省时、省力的方法。
   现针对我科自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出现的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所造成的输液不畅现象,分别采取的是将针柄由常规固定于穿刺血管右侧缓慢逆行向上翻转180度角后而至穿刺血管左侧的方法和传统的取棉签将针柄做试探性抬高方法进行了对照性试验,成功的证明出实验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及对象
   1.1 对象: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所发生的溶液不滴现象共30例。
   1.2 方法:患者均使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七号针头的输液器,对于发生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而出现的输液不畅时,按照操作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均用同一块手表计时。(1)实验组:发现故障后,立即从打开盘取输液管胶布开始计时,然后用左手压住针柄下端输液管,右手揭去贴于针柄的胶布,再用右手将针柄由常规固定于穿刺血管右侧逆行向上翻转针柄180度角,使针柄至穿刺血管左侧,观看输液情况后,固定胶布,计时完毕。(2)对照组:在发现故障后,从取棉签开始计时,然后揭取粘贴在盘取输液管的胶布,再取下贴于针柄上胶布,用棉签在针柄下适当垫高,观看输液情况,最后固定胶布,计时完毕。
  2 结果
   出现故障时根据操作方式不同, 排障完成情况见表1,在排障过程中,排障情況、排障所需时间、所需材料见表2。
  
  
  表1 排障成功例数及成功率
  
  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
  造成输液故障 例 数 成功例数 成功率(%)
  对照组 15 6 40
  实验组15 1493.3
  
  表2 排障过程中所需各方面条件对比观察
  
  针尖斜面贴于血管
  壁造成输液故障 排障情况 所需时间(秒) 所需材料
  对照组 需取棉签,不方便 30~120 棉签
  实验组 就地处理,方便 5~20无
  2.1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两种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明显不同。实验组方法的成功率为93.3%,而对照组的成功率为40%。
   2.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排障过程中,实验组可在原地操作,方便;而对照组必须有取棉签的过程,如果在刚扎完针后,就发现溶液不滴,立即可以取到棉签,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因患者活动而造成的针头贴于血管壁现象,还必须去治疗室取棉签,那么所需时间也就有明显差别,费时费力,实验组不需要任何医用材料,简单方便。
  3 讨论
   实验组方法是利用了我们在静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始终保持向上的原理,当我们穿刺到血管见回血固定后,出现了溶液不滴现象,就说明针尖斜面紧贴于有弹力的近侧血管壁上了,而血管是圆柱形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原处将针柄逆行向上翻转至180度角后必定会将针尖斜面面向对侧血管壁,这样就解除了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极细毛细血管除外)现象,输液就会流畅起来。而对照组是通过垫高针柄来加大针尖斜面与近侧血管壁距离,而这个距离有限,而且难以控制,针尖很容易穿透对侧血管壁,成功率低,甚至还增加病人的痛苦。
  4 结论
   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垫高针柄,在患者体位改变和活动中棉签容易松动,使针尖斜面重新贴向血管壁,同时针柄处于悬空位置,极易滑出血管外,导致液体渗出肿胀,需要重新穿刺[2];而翻转针柄法使针尖斜面朝向血管内侧,操作简便,不易松动,既可减轻患者痛苦, 还能节约护士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受到医患双方好评。此项技术操作简单,具有科学性、低创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奥,吴石白等.输液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5,21(2):119-120.
  [2] 汤颖,张瑛,罗晶.翻转针柄法应用于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12(21):43-4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方法:对56例肱骨髁上骨折的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愈45例,好转11例。结论:通过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2-01  肱骨近端骨折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结论:严密监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溶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作好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治愈好转率及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在胸外科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55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55例,采取各种措施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生活和工作需求,营造更为和谐的工作环境等。对比分析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操作技能及医患沟通方面的护理质量及患
期刊
摘要: 贝母为常用贵重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我国贝母属植物已超过50种(变种),全国各地用作贝母的原植物种类繁多,此外商品贝母中还常混有土贝母、唐菖蒲等伪品,严重影响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贝母类药材的形态学上的差异较小,但是化学成分差异大,因此准确地鉴定贝母类药材的基源种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了探索贝母类药材的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运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川贝母的真伪,以克服目前仅依据形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霆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均治疗效果满意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患儿能耐受活动,活动后无心悸、气促等表现,学会掌握活动量。获得足够的营养与能量。不发生心力衰竭、感染、脑血栓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保持情绪稳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病情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消除糖尿病症状,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辩证施治治疗。方法:选取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中药治疗症状消失出院23例,死亡7例,死于多系统器官衰竭。结论:明辨病因,掌握病机变化规律是辨证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辩证分析;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5-01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炎疾病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根据我院2012年至2013年接收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共60例患者;观察组接受中医综合治疗,共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总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统计示总有效率为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 h, 1次/d, 共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复杂性肛瘘多切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多切口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且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痛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4例胃痛患者,分析探讨中医治疗情况。结果:中轻度胃痛患者83例,经治疗显效83例,显效度100%,重度胃痛患者18例,经治疗后,胃痛明显缓解患者有15例,显效度83.3%,严重胃痛患者3例,经治疗后显效2例,显效度66.7%。结论:胃痛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也同等重要。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