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中结核抗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结果分析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痰液直接涂片镜检法、痰液浓集涂片镜检法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进而为日常临床检查方法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参考,探讨操作简单、阳性率高的痰涂片查结核抗酸杆菌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浓集涂片法,检测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内抗酸杆菌,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浓集涂片法为71.87%,直接涂片法为34.37%。结论:浓集涂片法痰内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
  【关键词】结核抗酸杆菌;浓集涂片法;直接涂片法;阳性率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结核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1]。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而我国又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但结核病的疫情依然相当严重,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结核病的患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二位。[2]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客观情况,找到一种准确、快速的结核病检查方法是必需的。而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因此,准确、快捷、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2013年应用痰浓集涂片法与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对送检的32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采集
  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最好收集清晨第一口痰,盛清洁干燥无菌的塑料痰瓶内送检。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ml,严格确保不混入唾沫。严格选用带有血丝及镜下有大量上皮细胞的涂片。
  2.2 材料
  结核菌染色液,方法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方法使用。
  2.3 方法
  2.3.1 浓集涂片法
  取合格痰标本1 ml,加入2ml 4%NaOH处理15min,倒入洁净试管中,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出将上部液体弃去,剩下0.1 ml混匀、涂片,干后抗酸染色,油镜检查。
  2.3.2 直接涂片法
  取合格痰标本约0.1ml直接涂片,干后抗酸染色,油镜检查。
  3 结果


  32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浓集涂片抗酸染色阳性23份(71.87%),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1份(34.37%),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4 讨论
  长期以来,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细菌学涂片和培养检查。痰涂片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结核传染源,而且十分经济,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简便、快捷、低廉的优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表明,痰浓集涂片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痰浓集法中4% NaOH既可杀菌又可溶解粘稠物,阻断传播途径[3],操作简便,灵敏度比直接法涂片法高,要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还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加强检验人员对结核病细菌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增强对痰检工作的责任心,以减少误检、漏检。涂片法作为结核病最基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它所具有的直观、简便、价廉等优点,仍将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桌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4-215.
  [2]王陇德.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展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505-506.
  [3]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1例无脑合并脊柱裂胎儿的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B超检查结果和此类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探究。结果:超声诊断:宫内单胎,胎儿头颅畸形,脊柱骶部不连续(考虑无脑儿合并脊柱裂)。经妇产科查体:宫体腹围较妊娠月份大,触不清胎头,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收入院引产后诊断为:无脑畸胎合并脊柱骶尾段裂。结论:早期B超检查能够有效地做出观察和诊断,是筛查此类疾病
【摘 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较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遵医嘱给予激素、抗炎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加强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力,积极防治感染,根据皮肤损害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卡马西平过敏;剥脱性皮炎;护理  卡马西平是癫痫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