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斌:古稀之年,他仍行进在扶贫助学路上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74岁的退休教师俞斌再次踏上了去往广西百色的旅程,不同以往,这次他是为弥补“时代楷模”、因公牺牲的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留下的遗憾——找到她生前所牵挂的3名贫困生,补齐相关资助手续,帮助他们完成学业。9年前,还是学生的黄文秀在俞斌的牵线下,受资助完成了大学、研究生的学习。正是这次结缘,助推黄文秀在毕业后走上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而这位牵线人,被誉为“精准扶贫的领头雁”。他二进新疆,三达西藏,八赴云贵,九下陕川,百上大别山,助学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每年结对资助的贫困学子达1060余人。2009年,俞斌获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如今,虽已古稀之年,但他捐资助学的步伐仍在继续。
  第一张资助协议书
  “我当时的工资只有300多元,但第一次资助汇出了400元。”他拿出那张视若珍宝的资助协议书,上面清晰地写着捐款人——俞斌。1994年,俞斌通过《人民日报》刊登的“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活动,结对救助了贵州开阳立京小学的失学儿童刘章武。
  1996年暑假,第一次去看望刘章武,俞斌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下了火车坐大客车,再换中巴,步行30里的山路才到达立京小学,现实让俞斌出乎意料:贫苦山民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连一碗玉米面糊糊都拿不出来。但也正是这次让人筋疲力尽的探望,让俞斌见证了人生中一场不一样的升旗仪式。立京小学位于一座小山头上,校园没有围墙,两排破旧的矮平房就是校舍。身穿粗布衣裳、普通农民一般的周校长,双手捧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向学校中央的升旗杆。这一刻,站在后面的俞斌,眼泪扑刷刷地掉下来:“我只是普通的老师,只能竭尽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他当即取消了去黄果树瀑布旅游的计划,将身上的一千多元倾囊捐出,只留下返程车费。由此,俞斌踏上了长达25年的助学之路。
  为了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资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他节衣缩食。他向毕业班学生和家长发出倡议,捐旧书和校服,双休日在家,他一洗就是几十件,晒干后打包寄给贫困学生。25年来,俞斌的身影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邮政局,汇钱寄物,邮寄包裹累计达上万吨。
  祖孙三代口中的“爷爷”
  助学路上,俞斌经常一个人肩扛手提,带着资助金、学习及生活用品等去看望贫困学子。他乘坐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山里道路崎岖艰难加之所携包裹较重,他摔跤无数,还曾被摩托车甩出去,摔出了脑震荡。当他一瘸一拐来到资助学校,孩子们好奇道:“俞爷爷是不是残疾人?”他温柔地回答:“爷爷我只是暂时的残疾人。”受伤后,他也不去看医生,说:“伤病养养就好了,可以省下钱,多资助一个贫困生。”甚至,他遇到过小偷,死死捂住买火车票钱的俞斌被小偷狠狠地推了一把:“拿你钱又怎样!”回忆起当时的惊险场景,俞斌笑着说:“自己差点就回不来了。”尽管如此,任何艰难险阻都没有阻止俞斌的脚步,他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大山和学校。
  被问及为什么执着于去那些贫困地区,他坦然道:“只要能够帮助到孩子们,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就很幸福。”在俞斌眼里,助学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孩子的笑容能够让他忘记自己的年纪,甚至治愈他身上的伤痛。走到哪助到哪,俞斌的脚步越来越坚定,玉米糊糊、米汤也是越吃越香,他还同大别山的小学校长比赛“吃稀饭”。
  一次,俞斌去大别山看望受资助的学生曹甲,曹甲的爷爷、爸爸亲自来迎接。孩子亲切地喊着“爷爷”,紧跟著竟是爷爷、爸爸也唤他“爷爷”,俞斌上前握住曹甲爷爷的手,笑道:“我们年纪差不多,您不用这样叫我吧。”“不不不,这是以我孙子的名义,是对您的尊敬。”由此,俞斌便成了祖孙三代的“爷爷”。
  “这些年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我去年37岁,今年47岁!”俞斌总是开玩笑的把自己真实年龄倒过来说。正是这位善良爱笑的老人,省吃俭用一辈子,个人资助累计36余万元,只为给留守儿童打造一个温暖的“家”,圆这些素不相识的贫家子弟的“求学梦”。
  出身贫寒家庭的俞斌,小时候每天要承担做饭、割猪草、担水等家务,还必须照顾7个弟弟妹妹。父母为留下这个“小劳动力”,不同意俞斌上初中。但让渴望上学的俞斌意外的是,有人偷偷把钱塞到他手里,“说让我去交学费,至今我还不知道是谁”。也因此,饱尝辍学滋味的俞斌,特别关注贫困学子的学习和生活。
  心疼俞斌下班回家还要辛苦缝邮包,妻子揽下了缝洗旧衣服、包裹的任务。回忆起过世的妻子,他哽咽地说道:“临终前,她已经不能说话了,只是盯着墙上几名孤儿的照片,眼角淌下两行清泪。”这些年俞斌不是一个人,不仅有妻子的理解,还有儿子的支持——帮他筹集衣物、找运输车辆等。
  2015年,“俞斌爱心工作室”成立,作为国内首家以“中国好人”命名的爱心工作室,采用专业化、团队化运作新模式,从单一扶贫助学向扶贫、增智、养志转变,专门为贫困失学儿童的情商培养发起了“增智助学”和“养志助学”行动,谈起工作室的成立,俞斌开心地说:“工作室有助于深化帮扶内涵、培育助学队伍、拓宽爱心助学路。”
  “刚刚看到微信,有一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趁着现在身体还行,我要多走一些路,多救助一个贫困孩子。”俞斌边说边走,阳光下,他的身影那么瘦小,却又那么高大,步伐坚定地走在扶贫助学的道路上。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
其他文献
2020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给学生们的寒假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全民抗“疫”的战斗仍在继续,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中, 1月31日,在江苏省文明辦、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下,由扬子晚报打造的母语学习平台——扬子读写网正式推出“少年志·童心战‘疫’线上征文活动”,邀请中小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活动上线仅一天,后台已有超百位学生投
期刊
“你是在浪费时间,”丹尼卡医生不得不跟他这么说。  “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个疯子停飞?”  “哦,当然可以。再说,我必须那么做。有一条军规明文规定,我必须禁止任何一个疯子执行飞行任务。”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停飞?我真是疯了。不信,你去问克莱文杰。”  “克莱文杰?克莱文杰在哪儿?你把克莱文杰找来,我来问他。”  “那你去问问其他什么人。他们会告诉你,我究竟疯到了什么程度。”  “他们一个个都是疯子。
期刊
民间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既要传承有序,更要不断创新。  自古以来,中国的书画艺术作品均用笔墨在宣纸上完成,而中国刺绣艺术千余年来一直在织造布料上完成。  贛绣传人顾玉纯独辟蹊径,以独特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刺绣门类——宣纸刺绣艺术,将宣纸上的书画艺术与布料上的刺绣艺术完美地融于一体。宣纸刺绣艺术的问世,一时间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也赢得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未方)
期刊
By Audrey Wood  Illustrated by Don Wood  There is a house, a napping house, where everyone is sleeping.  故事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大雨天。雨水织成细密的线,把整座房子笼罩在里面。除了“哗啦啦”的雨声,仿佛整个世间再也没有别的声响……  And in that house there is a be
期刊
2018年3月,当史蒂芬·霍金教授去世的噩耗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传遍全球之时,不同国家、不同见解的人们都感到震惊和悲伤。在充斥着哀悼情绪的舆论场中,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霍金辐射或他与彭罗斯合作的具体过程;然而,他“学痞”的牛津经历、罕见渐冻人症的悲惨命运及在疾病禁锢下仍然坚持科学研究的不屈意志,使他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令人敬仰的文化形象符号。尽管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S·索恩盛赞他的科学成就:
期刊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在温泉客栈听按摩女谈艺妓的身世,那是太平常了。惟其平常,反而出乎
期刊
王家春,哲理中国画创始人。他创作一幅幅意境高远的国画,配上寥寥数语,表达一个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意味悠长。  1.能倚在墙根看本闲书的人,一定内心很幸福。  2.人生如河,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又总会漂走,当下最好!  3.只要加柴,水总会开。  4.所谓开心,就是眼睛向上把快乐放大;所谓郁闷,就是眼睛向下把煩恼放大。  5.花开自美,评说由人。  6.微笑,对人是礼物,对己是财富。今天,你微笑了吗
期刊
3000年前,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居住着爱好航海的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s)部落。部落首领的女儿莫阿娜(Moana)一心想去临近的岛屿探险,但她的父亲不准许。终于有一天,Moana勇敢地挣脱束缚,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旅程。途中,Moana无意间唤醒了半人半神的毛伊(Maui),他们一起前往海洋(Ocean)找寻传说中的神秘之岛,探寻失落的传奇……  My name is Moana. I’
期刊
阳春四月,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想不想把这样的美景留住呢?那就让我们给那些娇艳的花朵做个家吧!Let’s DIY.  我们准备的材料有:paper strings纸绳, two glasses玻璃瓶, double -sided foam tape双面泡棉胶带, glue胶水 和scissors剪刀。  我们先在瓶子外面贴上双面泡棉胶带。  Stick the tape on the glasses
期刊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1809-1852),笔名果戈理,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死魂灵》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投机取巧的骗子向地主们收购死农奴,意图借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匆忙逃亡的故事,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  雨好像并不想就住。盖在村路上的灰尘,一下子就化了泥浆,马匹的拉车,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