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一、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要求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級)的学生阅读从阅读的速度、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则一共提出了15条要求。其中第三条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第十四条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第十五条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三条要求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语文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多少,而且现在中考规定不考课本中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更可见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门特殊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语文”,因此语文学习要“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语文是门综合性学科,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也必然会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认真读书’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建议
正因为种种现实问题,目前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去解决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学校方面
1.尽可能地争取多方支援,压缩其他开支,购置足额的图书,建设好一个标准的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目前我校已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得到了全校学生的一致好评),保证全校学生有书读。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电脑房都接上了因特网,学校要组织信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览的电子书目,尽快把学校的电脑房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电子图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阅读。
2.要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坚强后盾,还学生阅读的时间,把学生在家的部分电视时间或题海时间变为课外阅读时间。
3.班主任或者语文教師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班级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放到“图书角”,多开展课外阅读课,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彻底转变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观念,抓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语文课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学生从教师讲授的文章中领略到一种纵向、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无疑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
(二)学生方面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入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2.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书籍报刊层出不穷,如果不加选择,拿来就读势必造成“阅读浪费”。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本领。
3.要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要用眼,更要用心,要静下心来自己琢磨,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一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要求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級)的学生阅读从阅读的速度、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则一共提出了15条要求。其中第三条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第十四条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第十五条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三条要求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语文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多少,而且现在中考规定不考课本中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更可见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门特殊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语文”,因此语文学习要“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语文是门综合性学科,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也必然会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认真读书’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建议
正因为种种现实问题,目前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去解决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学校方面
1.尽可能地争取多方支援,压缩其他开支,购置足额的图书,建设好一个标准的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目前我校已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得到了全校学生的一致好评),保证全校学生有书读。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电脑房都接上了因特网,学校要组织信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览的电子书目,尽快把学校的电脑房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电子图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阅读。
2.要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坚强后盾,还学生阅读的时间,把学生在家的部分电视时间或题海时间变为课外阅读时间。
3.班主任或者语文教師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班级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放到“图书角”,多开展课外阅读课,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彻底转变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观念,抓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语文课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学生从教师讲授的文章中领略到一种纵向、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无疑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
(二)学生方面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入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2.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书籍报刊层出不穷,如果不加选择,拿来就读势必造成“阅读浪费”。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本领。
3.要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要用眼,更要用心,要静下心来自己琢磨,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一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