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慈善行为中的责任意识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属于法律范畴;又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属于道德范畴,即道德责任。本文取后者之意。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是内化为主体的主观道德自觉意识。
  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有不同的范畴,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领导责任等。这些不同范畴的责任,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意识。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只有尽到对企业的责任,才能是好员工。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
  所谓的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了解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和意愿。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是主体对自身所担负的义务、职责和使命意识,是主体自主自觉地从事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力。具有责任意识的主体应该是自由自觉、自主自律的。他的思想和行为是自愿而非被迫的。责任意识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种理性的社会道德行为。
  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人类没有社会责任感,社会只能倒退不能进步。今天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对和平的追求、节约能源等。这都反映出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责任意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现代慈善行为,本质是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依据内心的责任意识,自愿地为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的一种道德行为。因此现代慈善行为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责任意识是现代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
  基于责任意识而产生的现代慈善行为具有超功利性、科学理性、持久性等特性。郑功成教授曾指出,现代公共慈善是一种公共行为,捐赠应以慈善组织为中介,使捐赠与受赠分离,从而免除了感恩与求回报的心理。捐赠人和受助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捐赠人在付出时得到愉悦,受助人在接收财物时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实际上,从伦理学研究视角看,这种责任意识集中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加强培育社会责任感,才能增强现代慈善责任意识。
  如何提高民众的责任意识?
  一、提高道德认知,培育道德责任感
  (一)要提升道德主体对道德责任的理性认知能力
  道德责任主体在理性认知方面的能力,是道德主体承担、践行道德责任的前提条件。只有使道德主体对自身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是什么”有一个明确认知和判断,以及对为什么应当履行或承担此责任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完成道德哲学史上“休谟难题”所说的从“是”向“应当”转变,从而使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超越他律性而成为自律的责任感,进而成为促使道德主体自觉践履其道德责任的强大思想动力。
  慈善事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和危机处理的时候,也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公平理念实现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互助交流与和谐发展;有助于沟通贫富两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贫富阶层心理对抗;有助于挖掘、利用民间财力,减轻政府压力,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不足。慈善事业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社会应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了解慈善行为的道德本质,认识到发展慈善事业和行使慈善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慈善行为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提高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心理能力
  道德主体在承担以及履行道德责任的过程中,还需要调动相关的非理性范围所能提供的心理因素。道德责任的价值认同是一种比理性逻辑推演更为宽泛的精神活动。诸如意志、情感、信念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方面。道德主体对于担当道德责任的心理的情感认同,就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追求的基础上的,并受理想性追求的信念感召。比如人们在行使慈善行为后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等。反过来又会更好地促进人们做善事。因此提高道德主体的践履道德责任的心理能力能够深化对道德责任的认知。
  二、 陶冶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责任感
  (一)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熏陶人们的道德责任情感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别人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比如,宣传慈善捐助典型,创造慈善社区等良好的慈善氛围,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履行慈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同样的道德情感要求,以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笔者最近组织了一次慈善捐赠——给天津职业大学“爱心超市”捐赠10万元。笔者好友,同去参加活动的李文英女士就有感而发,当场表态给“爱心超市”捐赠价值5万元的服装。
  (二)锻炼道德意志力,深化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责任中自觉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能力和毅力。现实生活中,人们道德责任的行使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我国高收入群体中,慈善行为较少,政府对慈善业的行政管辖不到位;某些慈善组织管理人员出现腐败行径,有的人甚至还有仇富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们慈善行为的实施。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不可能坚定不移的履行慈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出坚强的道德意志力,才能防止初步形成的道德责任意识退化。这方面的典型是民建慈善协会的广大干部。   三、坚定道德信念,巩固道德责任感
  道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些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责任感,是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自己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只有人们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才能形成道德责任意识,只有发自内心的行善才是真正的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当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巩固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的形成表明道德主体确信有关自然和社会的伦理准则、知识见解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反过来,道德行为习惯又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集中体现。在客观的道德环境作用下,公民主体的道德习惯往往将一些单个行为协同起来,有意识地、自觉地做出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这就反映出道德信念所带有的习惯性特点。因此社会应该多鼓励人们参与慈善活动,是指成为习惯性的道德行为,进而巩固人们的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意识。
  (二)建立弘扬机制,强化人们的道德信念
  道德文化的传播和道德氛围的营造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和运作良好的机制支撑。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信念产生的,只有人们的道德行为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激励,才能使主体的道德信念即责任心得到保护并强化。因此社会应树立慈善典型;肯定并鼓励各种类型的慈善捐赠;给予慈善主体或慈善组织必要的财税支持等。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变迁,社会已经从共同贫穷的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有贫富差别的时代。社会弱势群体规模日益庞大,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这座桥梁来有效地缓解这一社会矛盾。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树立慈善理念,发展慈善事业,救助贫困人口,既是化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矛盾,避免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据一项统计数据表示,在高收入人群中,慈善行动还是“新闻”,可见我国目前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滞后,慈善事业的发展受慈善意识,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经济、政治、环境从内到外三层因素的影响。从各国的慈善事业的产生、发展、成熟的纵向发展历程来看,慈善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内力重于外力”的倾向,内力是指人们的慈善意识,由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决定,外力是指改善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纲要(2006-2010年)》提出的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目标是:慈善文化广泛传播,公民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增强,公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事业,慈善潜能得到激发,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总之,慈善事业的发展以慈善行为的发生为前提,这就必然涉及到慈善行为的动因问题——责任意识。
  慈善不仅是一项道德事业,更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需要人们有善良的本性,更需要一份对人们共生共存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慈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行善,不是简单地源于个人的同情和做好事的动机,而是个人承担对他人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份外的德行,而是个人自我增加的义务,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现代慈善行为道德本质具有匿名性、公益性、全民性的特征。慈善展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茫茫人海,素昧平生,面对他人的苦难和不幸,法律没有规定我应去帮助他,那么我要去施以援手,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种道德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它隐含着这样的前提: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发展所带来风险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1996年起,每当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我都会留下善款,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到天津荐福观音寺,累计捐赠200万元左右。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时的行动可以说是刚刚接触慈善事业,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实现意愿。这仅仅是感性认知的一个表现。1999年南开大学80年校庆之际,受到王文俊副校长为代表的校庆办公室感召,我帮助学校制作了校庆纪念碑,放置学校内。活动中,在如何体现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多次研讨,在经过专家设计、论证、老师评议方案等多轮探讨后,最终我们配合学校高质高量地完成工作。同时我还为此次活动进行捐款,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母校对我的培养。这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我体会到了纯净身心的愉悦。
  在我做慈善的道路上,刚开始是懵懂的,通过初步的慈善行为,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随后,我将这些体会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并且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统一开展捐助活动,使得活动更加正规、公开、透明、系统化。
  在2003至2004年间,在我的老师陈学奇同志引导下,天津南开大学侯自新校长,天津南开中学康岫岩校长成立“侯康校长基金”,我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0万元。主要用于以南开中学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奖励,校园必备设备的采买,困难教师的支助。
  坚持身体力行,持续的开展慈善活动,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为社会贡献力量。2003年5月,在张元龙副主任的感召下,我积极参加天津市工商联合会发起的“思源博爱基金”的捐赠活动,并代表企业捐赠了200万元,整个基金共获捐赠241万元,32家企业创下了当时天津捐款数额最大的善举。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里氏8.0级,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巨大。我当时就职于上海市政府直属企业上海上实集团,发动群众,组织员工捐款200余万元,为灾区的同胞送去一份温暖,点燃他们心中的那团希望之火。
  在慈善捐助的道路上,发展总是不平衡的,道路总是曲折的。2011年出现的“郭美美事件”,使得公众对慈善事业产生了一些误会。其实,就我个人10年来与天津慈善协会的合作中,从未出现专款不专用的情况。因此要正确对待慈善事业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这是我们研究中华慈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儿女幸运的是,我们有着悠久的中华文化的薪火传承。学
11月19日,吉林省慈善超市建设现场会在吉林市召开。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省慈善总会会长唐宪强,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李轩,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等领导出席会议。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主管局长、慈善会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轩副厅长主持。  会上,吉林市民政局从慈善超市“前店后场”、捐赠变现实施二次救助;吉林市昌邑区民政局从发动街道、社区组织建设慈善超市;农安县民政局从政府投入支
“如果月亮落水了,你会去救它吗?”这话也许会勾起很多人童年的回忆。   我记得,这是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猴子捞月”故事之前的开场白。当时,我觉得老师这话特有诗意。可是,听完故事,诗意就淡了。因为我们都忙着笑那群蠢猴子去了,不再关心月亮的死活。   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看到月亮,我都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猴子,然后再把猴子笑一遍。后来,后来,就很少看月亮了,也懒得笑猴子了。当我意识到这些的
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重头戏。救助的质量关系到慈善的兴衰存亡,绝不可掉以轻心。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正确结果都应当在调查之后。慈善工作,尤其是慈善救助也不例外。  台前县慈善总会成立六年来,我们认真践行阳光慈善理念,把慈善救助认真调查作为慈善救助的根本措施和方法。坚持制定一年一度的救助方案,坚持个人申请,基层慈善联络站推荐,乡(镇)慈善分会审查校核,县慈善总会逐户逐人调
(一)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黑夜中的群星、荆棘中的火光、清澈的承载着快乐也孕育着惊涛的海水”形容那一双双眼睛。仔细想一想,觉得一切美妙的形容、闪亮的比喻在这些真实、生动的眼睛面前无疑都是暗淡的。  我特别注意到他们的眼睛,那是一双双非同寻常、极具磁力的眼睛,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忧虑和挑剔,太多令人感叹的执着和使人欣慰的希望。  一定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眼睛都格外敏锐、格外生动、格外明亮,目光阳
如果没有七年前的那次结对,衣秉举老人或许至今孑然一身,寂寞度日。然而,一群热心青年的到来,让老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从捐款捐物到义务耕种,从节日慰问到日常照料,2500多个用爱串起的日子里,衣大爷与70名“义工儿女”结下了一段不舍情缘……  那山,大爱无言的见证  庄河市仙人洞镇李洞村张屯地处英那河干流上游,毗邻冰峪沟风景区,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衣秉举的家就坐落于此。木格窗、泥土房、篱笆墙,一座时今
8月28日,由陕西省慈善协会、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宝鸡市慈善总会协办,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陕西)慈善高峰论坛”在宝鸡市举行。来自慈善界、企业界、教育界的500名代表及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此次盛会。  会上,省慈善总会会长刘维隆致辞,随后,宝鸡市委副书记陈光明、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党委书记周亚萍分別致辞。  中华慈善总会顾问刘国林作关于“诚信友善是慈善共同体的生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空袭伦敦,一位年纪10岁的少年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儿子做了一个墓,并在墓碑上题了一句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这个故事影响了布雷克,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高薪工作,毅然去非洲扶贫。在那里,布雷克和同伴们用他们点点烛光最终照亮了一片天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样的蜡烛,虽然烛光微弱,但是星
9月23日至25日,由山西省慈善总会主办的全省慈善系统财会业务培训班在忻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省60多家慈善组织的上百名财会工作者参加了培训。省慈善总会会长郭有勤、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虎威、忻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郑红光、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贾正国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本届培训班特邀山西省财税专科学校常洁副教授授课,从慈善组织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入手,详细讲授了慈善组织主要会计业务核算、主要税种基本知识和慈善业务
对于一个面黄肌瘦、食不果腹的人来说,你施与的一块面包,是慈善;对于一个没有信心、整日浑浑噩噩的人来说,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是慈善;对于一个口干舌燥、脸色发白的人来说,你赠给的一杯水,是慈善……树木扶持藤蔓,雨露润泽万物,太阳温暖寰球,造就生机勃勃的世界;关怀温暖人心,同情滋润心灵,慈善造福人类,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慈善是爱化成的精灵,乘着清风来,淡雅芬芳;慈善是爱化成的精灵,在阳光的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