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偏瘫病的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7岁。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脑梗死发病后2~7天,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的48小时。
  正确卧位:①保持肢体于功能位,肩关节为敬礼位(外旋50°,内旋15°,弯曲40°),为防止肩关节半卧位,肩下垫以薄枕,使肩胛骨稍向前突出和上提:肘关节弯曲90°与伸直位交替,指关节轻度弯曲,手握4~5cm长方形物,髋关节伸直,小腿外侧垫枕;膝关节伸直或微屈30°;踝关节保持90°,以支撑足底。②仰卧位在瘫痪肢体侧,自颈肩部加软垫,使颈肩略向前倾,肩关节保持0°位,伸肘,前臂旋后,腋窝略抬起,腋窝下垫以软枕。③健侧卧位,完全侧卧,健侧在下,胸前放置软枕,双下肢之间以枕相隔,避免双足相互接触,足下垫软垫,使其抬起床面。④半侧卧位,瘫痪侧在上,背部垫1~2个软枕轻度掀起伴侧身,下肢置于枕上,上肢伸屈交替,如病情允许,每2小时更换1次卧位。
  被动活动与按摩:脑梗死发病后次日,如患者无意识障碍和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可由上到下,由近及远,左、右两侧顺序做各关节、各方向的轻揉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3~4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6次,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重复次数。
  心理治疗:采取各种方法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说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好处,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持久以恒,循序渐进。
  早期坐位训练:患者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较轻,生命体征穩定应尽早坐起。坐位选择髋关节屈曲近于直角的适宜角度,脊柱伸展,病床需具有可调靠背,头部无需支持,以便患者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放横过病床适当高度的桌子,将患者双上肢放在桌上,肘下放软枕,逐渐延长坐位时间。
  床上训练:健手带动患肢伸肘,上举,左右翻身。髋关节的控制与旋转,搭桥训练,易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侧下肢控制能力。
  坐位平衡训练:采用对角线运动作躯干旋转,越中线的交叉练习,健手带动患肢在桌上滚球,堆积木等躯干、肩手的综合练习,坐位时患肢负重,健手传递身体各个方向的物品控制躯干平衡后站位平衡发展。
  体位转移训练,采用重心转移训练过渡到体位转移,由坐位-半跪位-跪位-爬行运动。
  步行训练:①站立训练:按以下四步训练,助手扶持站立,坐椅站立,双拐杖辅助站立,站稳后再练左右转动,左右转弯及前后倾活动。②迈步训练:能站立后顺序练习助手辅助迈步,双拐杖辅助迈步,单拐杖辅助迈步。③步行训练:能迈步以后,顺序练习双拐杖或助手扶持下步行,单拐杖步行,徒步步行,上下台阶步行,负重步行,每次20m。
  上肢及手的训练:患者能坐时,一日三餐用患手拿取食物,如患手无功能,可将食物放在患手上,健手握住患手,将食物送入口中,此过程可让家属帮助进食。通过日常生活吃饭、洗脸、刷牙逐渐锻炼患肢及患手的功能。
  讨 论
  
  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据报道,脑卒中后康复应尽早开始。训练过程中要掌握强度和时间:各关节活动时,不使患者产生疼痛,训练要轻、柔、软,缓缓地进行。训练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注意休息,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活动每个关节。本组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在系统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经过7周科学、全方位的功能训练后,无1例发生褥疮、肩关节脱位、垂足等并发症。降低了伤残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业的工作要求,实现CAE技术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从而有效应对汽车前面板注塑成型问题.该文就田口试验方法展开分析,旨在优化前面板注塑成型模块,通过对CAE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