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精神是最重要的财富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先后出版《秋韵集》、《夏夜集》,分别写逆境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以为自序;今朝出版《冬雪集》,写精神是财富作为自序,算是姊妹篇。
  人的一生,追求身心健康,必定需要良好的精神支撑;身处逆境时,要有智慧、有能力生存、突围,更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我看,人生一世,精神是最重要的财富。
  想到我的父亲——留下的真正传家宝是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
  父亲一生清贫,一生清苦,无房无地,无任何物质财富。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什么亲戚;甚至于我的爷爷、奶奶是“何方神仙”,也不得而知。可庆幸者,上天并没有绝了他的生路。
  父亲一生勤劳,一生习武,这两样成了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是靠着在苦不堪言的磨难中铸就的无所畏惧的胆识,靠着超乎常人的毅力,还靠着在苦难中、在习武中练就的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在解放前年复一年的战乱和灾荒中,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闯过了一处又一处险境,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硬是拖着我们全家顽强地甚至是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终于迎来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的光明前景。
  父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都是无疾而终。父亲享年91岁,母亲享年93岁。他们没有留给我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两位老人几十年来早已习惯的那种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却是留给我和弟妹们一笔最丰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的真正传家宝。
  想到我当年上学的艰难——小学毕业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靠一种精神的支撑
  父亲总是希望我好学上进,多读几年书。虽然家贫,我从小好学。到了四五岁,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背乘法口诀,练习珠算;上小学前,我已能认识近2000个常用字。
  在那样穷困的家境,小小年纪的我,早早地懂得了要为父母分担忧愁。念到小学毕业时,我就感到家里无力再供我上学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兵”。1951年,我自己报名,当了一名小兵。那一年,我的实足年龄还不到13岁。
  我是在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的抚育下长大成人的。在我的骨脉里,既传承了父亲刚强、无畏的性格,又有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大熔炉里铸就的那种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约到17岁,由于读书心切,又受到某种激励,我居然突发奇想,一定要考大学。当时我所在的部队进入四川,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我把别人晚间、假日用来打扑克、搓麻将、游闲散步、谈情说爱、摆龙门阵的时间,都用到自学上,不知疲倦,不畏炎热,不怕艰难,决不退缩。
  1958年,我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开荒、种地、办农场,生活相当艰苦。但是,不论是在农场还是在机关,也无论是住帐篷还是住工棚,我依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看书自学,没有电灯,就点个“小马灯”看书。考大学的信念从没放弃。
  到1960年,我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是对上大学充满了必胜的信念。1959年初,我断然放弃了保送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四年制本科)的难得机会,1960年又放弃了保送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深造的机会(四年制本科),下定决心要等机会考进正牌大学。
  现在回想那段自学的经历,绝不是多聪明,更谈不到有什么远见。那时候还年轻,实在有些不知世事深浅,还不懂得人生的艰难,更多的是无知。由于无知而无畏;由于无知而不知愁、不怕苦、不惜力;由于无知,没想过退缩,没想过会不会丢面子,会不会被人讽刺、挖苦、看不起,等等。当时是“二百五抽烟卷儿—尽冒傻气!”
  最后,当然成功了!1960年作为调干生,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五年制本科)。这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刻苦和勤奋,是百倍于别人的刻苦和勤奋。
  想到我自己几十年来遭遇到的各种不幸——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
  我这几十年,不是半生坎坷,而是一生多难。持续不断的艰险、厄运、逆境、磨难等莫名其妙的不幸接踵而至,有如风霜雨雪,汹涌来袭,防不胜防。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木之时日近。回首当年,实实在在地说,我是万分感激那些不幸境遇为我所制造的各种麻烦的。那样的境遇,那些个麻烦,使得我总是特别冷静,非常谨慎,从不张扬,绝没有任何奢望。
  我这个人没有太多的长处,只有一个小小的长处叫知足。因为知足而常乐;因为知足而感恩;因为知足,总觉得是小材大用;因为知足,早已习惯于过那种普通人的简单、素朴的生活;因为知足,就没有升官发财的念想,只感平安、健康、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那样的境遇,使我真正懂得了:逆境是熔炉,逆境是良药,逆境还是试金石;逆境使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艰难,逆境真正成为我发愤自强的大学校。逆境对于我,确实是偏得的财富。
  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在我的骨脉里,不仅有父亲那种倔强、坚韧、宁折不弯的品格,尤其有共产党几十年来培育的基本品德,叫做共产党人的党性。有了那样的精神,必定在困惑中自救,在痛苦中奋起,在挫折中挺立,在危难中重生,在逆境中突围。
  想到孙万鹏同志创造的“三大奇迹”——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孙万鹏同志时,他是浙江省的农业厅长。那时候,我就很羡慕他的才华和激情。
  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近几年从农业部郭书田同志那里不断听到孙万鹏同志的好消息,不断看到他写的有关灰学理论的系列文章,不断传来他写小说、写诗歌,甚至奇迹般战胜癌症的喜讯,等等。我着实是为万鹏同志高兴,非常敬仰,更加羡慕。
  近二十多年来,万鹏同志创造了“三大奇迹”:
  一是有关灰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他被公认为灰学创始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研究成果,满腔热情地给予赞赏和支持。这当然不只是对我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同样是对世界、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到2013年,万鹏同志出版的灰学理论专著达23部600多万字。   二是创造性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他在2003年9月出版灰学长篇小说《澄江情》上下卷,在文学界引起反响。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评价这部小说是“时代的镜子、共和国历史的缩影”。这部长篇小说还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丁荫南任总导演,刘晓庆、程前等知名演员参演,已在2009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上映。2008年,万鹏同志的灰学长诗《债》出版,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给予很高评价,世界汉诗协会授予他“当代灰学诗人”称号。
  三是别出心裁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战胜癌症。万鹏同志曾患癌症,1987年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他上了手术台,但准备手术时自己又从手术台上下来,断然决定不做手术,也谢绝化疗、放疗等常规的临床治疗。他的父母和妹妹,都是罹患肝癌,都是在做完手术后不久就去世的。既然手术、化疗、放疗等对许多癌症患者都没有多大作用,都难免一死,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另寻生路呢?他以超越常人的毅力,潜心学术研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修炼太极拳、太极剑,修炼气功,以增强自身战胜癌症的能力,居然大见奇效!几年之后,他的肝部恶性肿瘤竟神奇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从发现肝癌晚期到2013年,已过了26年,没有复发。
  万鹏同志本来是学农学植保专业的,多年从事农村工作。他从农学领域到哲学领域,又到文学领域,还涉及人的生命科学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有不平凡的业绩,甚至创造了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呢?我看是万鹏同志几十年来所修炼的那种精神的力量。试想想,创造上述“三大奇迹”谈何容易呀!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大的智慧啊!我从万鹏同志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能攀登什么样的科学高峰,能发掘出多么巨大的潜能!这种精神,集中到万鹏同志身上,就是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大毅力大品德。拥有万鹏同志那样的伟大精神,必定能创造奇迹。
  想到我的爱尔兰朋友高尔文——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
  弗雷德·高尔文是美国籍的爱尔兰人。他较早地在无锡创办中外合资企业,被评为无锡市中外合资企业的第一位优秀经理,这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因为我们同龄,性格相近,居然一见如故,成了朋友。
  1991年3月,高尔文夫人安娜在无锡家中突发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中,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高尔文已请天主教神父为安娜作了临终祈祷,通知我到医院向安娜作最后的告别。
  我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时,已瘦骨嶙峋的安娜奄奄一息,靠输氧喘息。医院还在继续抢救,作最后的努力。我请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我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决不放弃。需要什么药,就用什么药;需要哪里的专家会诊,就赶快请来。”高尔文对我说的这些话,当然很感谢,但事后他曾坦诚地告诉我,当时他对中国专家们的医术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已经为安娜安排后事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力抢救,我们的医护人员竟然奇迹般把安娜救活了。我听到这个喜讯时,脱口说了一句:“奇迹终于发生了!”无锡日报的记者就以这句话为题目,写了一篇生动的新闻特写。
  安娜得救后,高尔文非常激动,他一再对我说;“无锡是我的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功的。”安娜更是深情地说道:“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忘不了无锡。”
  1991年夏天,我再去看望高尔文时,他告诉我,安娜回国后情况很好。高尔文一再感谢我们对安娜的救命之恩,他说“你们是人道主义精神。”我说:“是的,我们是人道主义精神。世界上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把救死扶伤视为神圣的职责,都是人道主义精神。”我问高尔文:“安娜这次如果是病在美国会怎么样?”他说:“如果在美国,不见得能抢救过来。”我又说;“是啊,同样是人道主义,美国的人道主义不一定救得了你的安娜。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人道主义,他们的医术不见得比美国专家们的医术高明,却成功地救活了你的安娜。为什么呢?我们的毛泽东主席讲过,那叫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抢救安娜,医院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精心救治,精心护理,终于把安娜救活了。是革命的人道主义救了你的安娜。”高尔文对毛泽东主席赞叹不已,他说:“毛泽东是伟人!”
  安娜得救,我们又看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想到1991年夏天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1991年夏天,无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个多月落雨900多毫米,接近正常年景一年的雨量,全市城乡一片汪洋,无处不成灾。当时无锡的外商大多数都回国了,听说还有两位外商没有走,一个是高尔文,一个是日本的铃木一雄。这两位外商,在危难中与我们同舟共济,并肩战斗,抗灾救灾,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特地去看望他们。
  在看望高尔文时,我们之间有一段关于精神和物质的对话。
  高尔文很关切地对我说:“看得出你很疲劳,但你的精神还不错。”
  我说:“这些天基本上没有睡觉。责任在肩,有时间睡,也睡不着啊!现在确实是只剩点精神了。”
  高尔文讲了那几年全国市场疲软,讲到1989年的政治风波,讲到当时的南方大水。他非常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年挺过来了,是很不容易的。”
  我说:“我们国家和人民这些年能挺过来,确实很不容易。无锡今年这场大水,是无锡有气象记录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市委确定的方针: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人,第三还是救人。现在全市城乡有几十万人被围困在水里,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我们要求:不仅不能死人,还要有吃有住,不能流离失所,不能露宿街头,要做到不死人。能挺过来,靠两条,一靠物质,二靠精神。我们无锡抗灾救灾的物质条件、水利设施是比较好的,这还不够,还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就是要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安危的精神;就是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缺一不可。如果是美国遭受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我看他们不见得有我们这样的救人、救灾水平。美国的物质条件比我们好,但缺少一样东西,缺少我们这种精神。”高尔文对我说的这番话,一再表示赞同。
  我感谢高尔文同我们并肩战斗,共同抗灾。我请高尔文相信,我们是一靠物质,二靠精神,一定能挺过来,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别严重的灾害。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大洪水的斗争中,无锡城乡从洪水围困中救出36万人。除在救人救灾中牺牲了4位党员干部和工人外,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几十万灾民全都安全脱险。全市城乡400多万人,无一人因洪水丧生。
  在那场大洪水面前,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大显神威。全市党政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等待,不犹豫,不畏难,不向上级伸手要钱要物,士气不减,精神不倒,凝聚了“12级台风吹不倒”的抗灾精神,夺取了救人、救灾、恢复生产的全面胜利。当时有句话,叫做“洪水破纪录,人民创奇迹”。
  精神是一种力量,确实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物质却胜似物质,可以起到物质所起不到的作用。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就一定自信、自立,一定自救、自强,就必定能 创造奇迹。(2013年12月于上海)
  【本文作者曾历任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苏州市委副书记、无锡市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出版有《春潮集》(1998)、《秋韵集》(2002)、《夏夜集》(2005)等著作。本文为作者新著《冬雪集》的自序,文章大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其他文献
按道理来说,汉语有统一的文字,而且普通话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通用的交流语言,这种情况下,外来移民如果不会本地方言,不应该成为影响工作和收入的问题。可是,往往我们在某个城市中,问周围的人---“你觉得说本地方言有用吗?”绝大多数的人都毫不犹豫地回答“有用” 。  以上海為例,你会发现,理发店里的理发师是苏北的,但说着流利的本地话。停车场的看车人,家里曾经请过的钟点工都会说本地话。甚至有一位同事和我
青山倚碧海。朋自远方来。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召开。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领导人峰会,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区域组织步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峰会上系统总结了上合组织不平凡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上合组织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上海精神”的独特价值。他提出的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构建上合组织命运
20公里外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却扇出了一座火车站  合福高铁G2621次列车  合肥,巢湖水哺育的城市。汉武帝时期,当合肥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上海只是长江人海口南岸的一个小渔村。然而,当1876年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在上海出现的时候,合肥还是一个枕着巢湖波涛入眠的鱼米之乡,没有一寸铁路。  到了1936年,合肥才和铁路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铁路“盲肠”末端的合肥,仿佛被中
“sheets餐厅”    为了让大家练习如何买卖商品,经济课老师Sheets女士决定把课堂布置成以她的名字命名的“Sheets餐厅”。销售的食品有爆米花、甜点、香肠、冷饮等等,分布在不同的“店面”,同学们可以轮流扮演店主或消费者的角色。  我、白人女生Kala及越南同学Duyen被分配到了甜点区。“So wewill be selling desserts,right?Whatabout Sup
深圳“静悄悄的革命”  如果你近期去深圳中心商务区的福田公交车站,就会发现,以前常常会喷着烟、带着刺耳的喇叭声和引擎发动声驶入车站的公交车,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上第一支、也是规模最大的百分之百纯电动公交车队。  深圳目前共拥有 1.6 万辆电动公交车,城市明显变安静了。  从燃油转向电动的好处,不止是减少噪音,更在于减少污染。为了应对雾霾,中国投入巨资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公交车每
7月18日,济南市突降特大暴雨。这次暴雨历时短,强度高,范围广,积水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截至7月底,济南慈善总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14万元,向受灾群众发放救灾款物80万元,帮助灾民度过了暂时的困难,较好地发挥了慈善组织的拾遗补缺作用。  济南社会各界慈善救灾纪实  张宗堂  7月18日,济南市突降特大暴雨。这次暴雨历时短,强度高,范围广,积水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
《24個比利》  作者:丹尼尔·凯斯  这是一本关于人格分裂的纪实小说,它的题材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案件之一。  小说主人公William Milligan,人们叫他比利,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最后又因为多重人格被判无罪的嫌疑犯。因为,他有24重人格。  书本一开始就在扉页写着“献给受虐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受害者”,比利精分的源头就在于继父对其的虐待以及童年
有报道称,8月25日起,青岛八大峡广场周边部分路段为保障“暴走团”健身居民安全,开始在夜间施行机动车限行,避免人车混行。但在回应限行“于法有据”一天后,青島警方却取消了限时限行的规定,改为增设人行道隔离措施。  规定反转为哪般?为“暴走团”限行,引舆论沸腾的背后,争议在哪儿?全民健身成刚需的大背景下,如何化解“暴走团”同其他周边利益主体的矛盾?
征兵体检  学校里来了征兵的,要求体检合格的去当兵,我不太愿意。当他们检查视力时,小声问我:“这个是什么方向?”我答:“看不太清。”然后就听医生说:“听力合格!”第二个医生问我:“那个墙角的浅蓝色的包是谁的?”我答:“那是我的。”“视力合格!”没来过  老婆煮了羊肉让我看着火,她去做头发。  后來表弟来串门,非让我带他打游戏,打着打着我闻到一股煳味儿,即使跑去关火也来不及了。  我着急地说:“你姐
“也许我们干了40多年,最后电视剧这个品种被迫退出卫视黄金档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达了他的不满。此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计划以内部方式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关于加强电视剧市场工作的几点建议》被泄露。虽然全部6条建议指向电视剧市场交易、规范合同、制度化建设等多个关乎行业存亡的问题,但是似乎只有 “恢复中插广告”博得头条。  这位会长的愤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