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特点、分布模式以及所导致的氨基酸变化。

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发现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的12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测序分析。选取50名成年男性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12例患者均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其突变位点分别为c.33C>G、c.583C>T、c.1333C>T、c.2593C>T、c.5731A>T、c.7288G>T、c.2803+1G>T、c.10034G>A、c.4289A>G、c.1905_1906delAG、c.5017delC、c.5768_5771 delAAGA、c.6261_6262insA,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在5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相同的突变。

结论

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的13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Dystrophin基因突变谱,为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便秘、尿失禁、排粪失禁、盆底痛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安全有效,但其适应证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疗效评价及技术交流。盆底生物反馈疗法的最佳适应证包括:(1)盆底功能障碍以肌原性为主,不伴有严重的脏器脱垂和严重神经原性损伤;(2)患者认知及精神状况能与治疗师配合,治疗依从性好。其训练方案包括在院指导和家庭训练,主要训练流程为:(1)帮助患者定位训练的盆底靶肌肉;(2)改善盆底Ⅰ型肌张力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改变和拷贝数变异,探讨其在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孕42天至12周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核型分析,对核型分析结果无异常、培养失败和难以确诊的85例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 NGS在核型分析无异常的68例样本中检测出2例拷贝数变异、2例嵌合;在16例培养失败的样本中检测出1例拷贝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之一,其临床表型与患者APC基因的突变位点有关。本文对APC基因检测为阴性但有明确临床表现的患者可能携带的其他基因调控位点,包括MUTYH基因、AXIN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进行了概述。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推广,有效地结合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随访策略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
目的 探讨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患儿SCN1A基因片段缺失或重复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 收集Sanger测序SCN1A基因突变结果为阴性的DS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筛查SCN1A基因的片段缺失和重复。结果 共收集680例
染色体核型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为了提高染色体核型制备的质量,国内外学者在不断地摸索改进染色体培养、制备和分析的方法,一些大的研究中心开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使更多的细胞遗传工作者了解这些进展,本文对近十年间相关领域的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1例临床表现为秃头、腰痛及帕金森症状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的临床表型。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卒中、痴呆、情感障碍等典型表现,以及秃头、腰痛、帕金森症状等。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大致对称的白质病变及多发腔梗。基因检测发现NOTCH3基因c.1672C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RhD阴性及D变异型无偿献血者的分子机制与RHD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对220例经血清学试验确证为阴性及5例D变异型的无偿献血者,采用PCR-SSP方法检测RHD基因的第1~10外显子,对全部或部分外显子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220例确证试验阴性的样本中,RHD基因第1~10外显子检测全部为阴性的样本有166例(75.45%),部分或全部存在的标本有54例(24.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