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针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面临的相关教学体系不完善、高校教育中缺乏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加大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能力培育环境;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增加知识和能力积累。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0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动力取决于创新。在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只有积极培育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是通过由无到有、由旧到新的飞跃,实现新的认知、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形成新的方法、产生新的事物。创新能力就是实现创新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比如创新态度、创新意识、创新目的、创新思维和价值追求等。在大学期间,学生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大学阶段也是学生逐步积累知识、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探索精神就是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包括对事物保持疑惑的态度、求异的思维方式,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对已知知识的转化能力等。综上,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素养和智慧的能力,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体现为自主性、转化性和超越性等。
  (二)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高校是人们传递知识和生产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创造和创新教育的基地。所以,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有助于满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求。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确保国家创新技术事业的顺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创新人才匮乏。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中,高校更应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多创新人才。
  其次,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21世纪,不仅是信息技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要件。创新型人才越多,社会进步和发展越快。科学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到这个世界,积极总结社会发展规律,技术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方式。技术的进步就是不断更新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更新改造世界的方式,继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新的创新方式,简单地说,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要件,而技术成果的创新,可以不断转变为新的生产力,继而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最后,有助于促進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与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而且关乎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于高校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基本以知识教育为主,很少有创新实践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创新教育。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处于改革阶段的高等院校,只有开展系统化的创新性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力,才能保证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二、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教学体系不完善。当前有关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考核方式等在内,并不完善,并未依照创新模式来组织教学工作。
  首先,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层级,师资力量缺乏统一规划。从课程设置来看,虽然高校开设了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但是基本所有专业都能通用,没有针对性,而且很多高校都未设立专门开展和协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部门。师资力量缺乏统一规划,课程设置不具有针对性,使得相关教学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成效。除此以外,当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系统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变化。
  其次,教学和考评方式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烙印。应试教育的本质是灌输式教学,比较强调知识的记忆,很少考虑学习人员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虽然高校学生不需要面对升学压力,但是却不得不背负应试教育的压力。而这种教条式的考核方式,很难提升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获得引导,很难激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锻炼。
  (二)高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教育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基础。想要提升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就应当确立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理念。当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所暴露的本质问题,是高校教育理念过于陈旧,单纯依靠知识教育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际上,从知识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和认知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使高校学生创造力受到严重遏制。从知识教育理念和态度上来说,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将这种能力视为固定的某种知识加以传播。所以,高校学生所获得的并非能力和思维方式,而是抽象的知识,这样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创新能力被固化。创新能力的培育,并非固有知识或成果的传播,而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机械学习或记忆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方式,提升自主能力和创造力,以确保知识得以顺利思考,继而生产创造力。
  (三)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关注学校、师资和课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自身,比如学生自身心理特质、价值追求和知识基础等。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的是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立足点是学生的自我成长,要将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高校教育首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然后不断调整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唤醒他们的创造力是培育的关键。要积极发现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积极提升学生创造力。   三、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大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能力培育环境。加大对高校学生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创建创新培育平台,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确保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促进创新能力培育。
  首先,加大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依据各个专业的学科特征,从物质、经济和人力等各个方面为其提供支持,积极构建创新平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其内在创新动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比如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送往企业实习,为其创造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积极塑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和谐、积极、宽松的氛围。社会各界应坚持开放的思维方式,建立健全文化机制,加大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基础文化设备的建设投入,以确保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组织开展博览会、创客大赛、创新交流会等活动,积极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自主创新,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校的环境、校风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深远影响。一所高校所贯彻的教育理念,传承的历史和文化,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因此,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首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更多地发挥引导的作用,积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提升他们的主动意识。例如组织讨论,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关解释。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2015年1月,教育部颁发相关文件,指出应将创新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因此,要对专业课、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并与专业学科特征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時,丰富课程内容,不仅要教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全新的思维模式,促进创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重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增加知识和能力积累。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和能力积累。
  首先,重视课程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用发散思维认识和思考问题,并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书本中不懂的知识提出质疑,同时请教相关老师,不断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
  其次,强化课外积累。要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平台等,收集文献资料;主动阅读专业相关著作,查阅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和网站,强化交叉学科和相邻知识积累。
  最后,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背景,积极拓展思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新媒介融入专业学习中,提升专业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合理运用助教平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萍.哲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杜健雄.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社科纵横,2012(11)
  [3]杨艳,张义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机制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杜丽华,沈高峰.国外大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8)
  [5]张达.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4)
  [6]王丽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国家创新战略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GXGZJG2015A038)
  【作者简介】林 震(1965— ),男,广东梅州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肾衰患者血浆BNP、ADM、TGF-β1的水平变化。方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差异性,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患者体内的BNP、ADM、TGF-β1浓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
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发布《2010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9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达到2。33.8
目的探究镇痛分娩对子痫前期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子痫前期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未给予镇痛分娩,观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注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如果政治引领吸纳作用发挥得好,实现增“人数”与得“
报纸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430例患者进行TCT检测、HPV基因分型检测。研究其在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
目的讨论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依据研究计划,样本选取时间确定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将就诊于我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对照方式分成两组,应用
分析了物联网对统一标识体系的需求以及体系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基于OID的物联网标识体系,针对国内外该体系的建设、应用基础展开了详细论述,最后结合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目的探讨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健康体检者,7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集静脉血,加入EDTA-K2抗凝剂,将其置于室温下,于即刻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召开了由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的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基于SOA架构的技术平台》项目验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