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针灸方案,2组均于治疗完毕3个月后作随访调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及颈椎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眩晕、头痛、颈肩疼痛三项积分均明显降低[(0.35±0.08)分、(0.28±0.06)分、(0.22±0.09)分],幅度均高于对照组[(1.06±0.11)分、(1.10±0.14)分、(0.98±0.12)分](P<0.05);3末次随访治疗组VAS降低[(0.83±0.87)%],颈椎生理曲度值上升[(6.79±2.06)mm],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1.33±0.86)%、(5.44±1.26)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半年内复发1例(1.00%),对照组复发4例(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针刀疗法,可改善颈椎活动度,优化颈椎功能,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