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德育工作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在全国各高校着力构建大德育体系之日,恰逢全民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时。文章在分析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时代变化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的基础上,强调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创新的指导思想统领高校德育工作,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学生道德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206—02
  
  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整个国民教育的首位,纵观中国学生的受教育历程,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思想政治》,以及大学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无一不在全国上下各级学校开设。思政课一直做为各所学校的基础课程是我们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学生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门必修课的?某些学校对思政课又是怎样定位和安排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理当成为解决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今天,我们聚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科学发展观所统领,总的来说,这种“统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学生道德观。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时代变化
  
  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社会进入到整体转型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概括地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以下新情况:
  1.当代大学生普遍信仰迷茫,但政治素质良好。在2005年北京大学进行的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的调研中显示:对于入党,30.5%的调查者源于“信仰”,而47.7%的人在乎“前途”。可见,这种入党动机的“信仰”与“前途”的截然二分是物质化时代对于信仰的消解和信仰本身的维持之间的张力的体现。[1]令人乐观的是,2008年南开大学学工部对“90后”进行的封闭测试中,高达99%的人认为自己具有爱国热情,95.96%的人自信具有社会责任感。汶川地震发生后,90.51%的学生通过电视或报纸等途径,时刻关注地震的消息,89.7%的学生对北京奥运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2]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各种原因作用下,人生观带有实用倾向。而一旦碰到影响力较大的事件,仍能表现出较高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校园亚文化”受到抬举。所谓“校园亚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念,是校园的微观文化;其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逻辑,体现为校园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其同时由于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社会的变迁的影响而呈现出动态稳定的状态。[3]今年高校开始进入“90后”时代,他们往往沉溺于个性世界,对长辈的思想漠视甚至排斥。据2005年重庆师大调研中心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8.4%的大学生认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个人能力,16.4%认为主要因素是社会关系,3.9%的被调查者认为运气是主要因素。[4]这说明有部分的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
  3.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渠道;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的网络价值利用率实则不高。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5]再加网络信息污染的严重化,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侵蚀学生的思想。因此,这些新变化都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运用各种新的传媒,同时应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道德教育的指导,要积极探求德育工作的困境所在
  
  分析看出,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喜忧参半,我们要做的是以“喜”激励“忧”,进而转劣为优。当下我们寻求的途径锁在了“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求德育工作的困境所在:
  1.从学生自身分析。时代在造就人的同时也将它的变化赋予人类。当前社会广阔的舞台带给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发展良机,同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网络时代的双面性、全球化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织也使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日益多样化。追求功利、漠视信仰已经成为司空见惯而非嗤之以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更多的在占位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一般很少自觉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存在的德育活动,大都是在学校、老师和社会的“要求”下被动为之,学生实践往往受某种“利益”驱使,或是为了评奖或拿学分,或是为了其他私利。
  2.从学校教育机制分析:现阶段高校的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在教育内容上,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实现,学生日渐感到教育内容的“大”而“空”;在教学形式上,多运用直接灌输法,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死气沉沉,少数教师教学照本宣科,以致学生兴趣低迷,逆反心增强。教育资源上,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遍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的大形式下,学生的连年扩招伴随着教师的日益紧缺。于是“双肩挑”在高校愈加普遍,思政辅导员除了负责学生的情操培养外,仍需处理大量繁琐的事务,倘若此类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知识能力仍待提高,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会更加不利。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健全德育体系。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德育品质的提高,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己成长。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的内容应时刻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旨要义,注意先进性与普遍性、全面性与层次性的并存。在培养高层次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生活、交往等泛众化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健全德育体系,将学校、家庭、政府及所属社区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大学生在向善的道德环境下培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同时,应积极构建“以德治教”的工作机制,以德育来引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干部要以“德”行政有“官德”;高校教师要以“德”育人有师德。[6]如此的德育机制将有助于把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情操。
  2.积极探寻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第一,要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政课真正提起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取代简单的说教。应注重对学生方法论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理论传播。另外,要将思政课渗透进每门专业课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熏陶。第二,应充分发挥非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通过军训、宿舍交流、集体活动、德育网站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校园文化的合理利用方面,学校也可以改革思政课的测评方式,将校园文化效果纳入测评体系中,将“软标准”和“硬标准”统一起来,构建公平合理的道德竞争机制。
  3.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咨询服务体系。第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系统。伴随生活学习节奏的迅速加快,大学生面临着理想混沌、学业枯燥、就业压力、恋爱失败、经济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可能诱发心理失衡甚至疾病。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系统。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同时,重视并优化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专设心理咨询网站,方便不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获得同效帮助,以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咨询平台。第二,建立健全法律咨询体系。古今中外,大学生普法意识弱化的危机一直存在并发挥其威胁力。在1995年3月日本“奥姆真理教”东京地铁施放毒气的案件中,该教的许多骨干都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2004年2月,一起“马加爵案”更加引发了中国社会对于“天之骄子”思想素质的疑惑。因此,引导学生自觉知法、守法、用法,是学校开展人文关怀必不可少的措施。对此,可在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的基础上将之与心理援助相结合,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知法犯法”现象的发生。第三,建立健全寝室管理机制。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寝室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寝室管理方面,应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通过自查、互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竞争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自觉意识。同时,高校宿管中心肩负重要职责。应以为学生服务为己任,提高宿管服务者的文化素质。不仅安排负责卫生、安全的宿管人员,也应将心理辅导、生活交流等引入寝室,真正做到自内而外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3]张帆,沈旭.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3):48,45-46.
  [2]平扬.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EB/OL].http://www.chinaumu.org/content/2008-12/01/content_2452758.htm.
  [4]杨江水,税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87.
  [5]吴东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EB/OL].http://chunchao.hebeu.edu.cn/wangluo/wangluodiaocha2.htm.
  [6]吴潜涛.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200.
  
  (责任编辑/彭巍)
其他文献
传统观念中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冲突是形容二者关系的出发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视野的开阔,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阐述,二者是敌人还是朋友?现代社会崇尚科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平房区教科局党委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局实际,向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下发了《关于认真学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中国历史文化》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该门课程应用性。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该课程教学,重新对课程目标
本文仅就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作一分析,供大家参考。1.“there be”结构中的错误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写出这样一些句子:(1)There are2,500people died from road accidents
期刊
煤矿亚文化的风格主要由三种元素构成:形象、品行、行话,主要发生在休闲时间内。在对潞安集团矿工、矿区风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内涵建设、培训质量、实际问题的解决三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疏导环保电价矛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腾出的电
高校章程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当前我国大力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就是为了实现依法治校、大学自治的目标,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教育管理体制惯性、法律权威性不足、
我国焦化行业的现状决定了焦化企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市场风险,即焦炭客户风险。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焦炭客户资信评估模型,对客户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进行分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