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美娟撰文讲述:我眼中的秦怡老师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怡,著名表演艺术家,先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最美丽女性”。2019年,秦怡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日前,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撰文讲述了她心目中的秦怡老师。
  我初次和秦怡老师见面
  每次见秦怡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略过对她远远仰慕的时代,我初次和秦怡老师见面,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三十多岁,虽然在话剧舞台上风风火火了十来年,但对影视行业的人事还是有些陌生和忐忑。记得是某个下午,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放映故事片《假女真情》。放映前,我作为主演被引到电影院的第一排就座,没想到我的旁边就坐着秦怡老师。此时影片还没开始放映,秦怡是前辈,我尊敬地和她打了招呼,就马上感到词穷了———我不是一个能够见面就熟的人。秦怡老师大概看出我有些尴尬,就主动和我说话。她说:“我看过你的话剧,没想到我们今天坐在一起看你主演的电影了。”接着还问了我一些电影拍摄中的情况。她那么善解人意,三言两语就让我产生了亲切感。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想起2016年11月底,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召开,秦怡老师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和我们一起入住北京京西宾馆。报到的当天晚上,中国文联和上海代表团的领导、上海影协的工作人员,还有我们几个晚辈,满满一房间人,都是去看望她的。秦怡老师年事已高,会务组特意给她订了一个里外套间。那时大会规定代表是不能带家属的,所以秦怡老师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大套间里。等大家散走后,我和上海影协的一位女同志留了下来,想照顾她洗漱休息。没想到秦怡老师坚决不让我们照料她,态度异常坚定。见她这样,我们既不放心又没办法,就妥协说:“那我们俩坐在外面房间休息,等你洗漱完睡下后,我们再走。”即便如此秦怡老师也坚决不从,甚至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是不走我就不洗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好心也许是对她的打扰。她那年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还是自我意识饱满,那样自尊,而且希望保留私人的空间。这是多么令人尊敬的个性啊!她在生活中需要有私人空间,只有在那个空间里,她才可以彻底放松自己。那一回我在秦怡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人施以帮助,哪怕再有诚意,也必须得到对方的同意。这是人类文明的要求。


  我去家里为秦怡老师祝寿
  又想起有一年,我和上海文艺界同仁去外地慰问演出,其中也有秦怡、张瑞芳等前辈艺术家。秦怡老师因为担心儿子小弟没人照顾,特地带上他一起出行。在浦东机场安检时,她突然发现忘了带儿子的身份证件。那时离登机时间已经不远了,我看到她焦急万分地和机场安检人员协调商量。后来,张瑞芳老师等上影厂的艺术家们写了证明,确认她的儿子有疾病需要母亲照料,团队又出示了我们去慰问演出的邀请函。在特殊情况下,机场方面做出了人性化的处理,给小弟办了临时身份证件予以通行。这才见秦怡老师千恩万谢地松了一口气。我想,那个时刻,她的头上没有光环,她的内心只有儿子,她的身份只是一位母亲,她焦急的神情与天下所有母亲如出一辙。这也是真实的秦怡,在子女面前,她永远是一个凡人。
  秦怡老师90岁生日那天,中国影协委托我代表影协主席团去看望并祝寿。在她吴兴路的府邸,整洁干净的客厅里有一股后人望尘莫及的气息。我们欣赏着她年轻时在舞台上扮演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的剧照。我们夸她的衣服好看时,她就笑嘻嘻地轻声说:“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衣服,舍不得扔,没想到这几年又变成时髦货了。”在她的家里听她轻轻说话,和她坐得那么近,与她已经那么熟,但她的独特气质,她的如影如幻的美貌,又分明与我们不在一个等级上。
  和秦怡老师在同一个楼层
  近年来,秦怡老师福寿很高,活动很多也很忙碌。她的美貌、豁达、有求必应,有时会让人们忘了她其实已经是个接近百岁的老人了。2019年春节前夕,我在青岛拍摄电视剧《燃烧》期间,给她女儿菲菲姐打电话问候秦怡老师,告诉她我拍摄结束后就去看望她。可是菲菲姐在电话里说,她母亲最近身体有点状况,住进了华东医院病房。挂了电话,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五味杂陈,焦虑不安,但后来我释然了,我想,也许秦怡老师用这种方式把自己保护起来了。我真的愿意理解为,这是她的“大智若愚”,她太需要为自己能够安度晚年找一个理由了。
  去年下半年,我由于过度劳累身体也出现一点状况,在华东医院住了一段時间,竟然和秦怡老师在同一个楼层。待我康复出院前一天,我总觉得心里有件事还没有做,有点坐立不安。忽然想到,今天一定要去看看秦怡老师。那天下午四点左右,我问了护士小孟,她说老师正好坐在椅子上休息。于是我就过去了。
  和以前一样,秦怡老师依然干净美丽,清清爽爽,发型是护士小孟帮她剪的,利落大方。她看着我,眼睛一亮,先缓缓地说,你这件衣服很好看。然后又说:嗯,奚美娟……长期陪护她的阿姨见我去也很开心,阿姨告诉我,秦怡老师已经知道我在这儿住院了,还说,秦怡老师一直讲到你,以前在家里也一直提到你的……我不断地与秦怡老师讲话,开着玩笑,慢慢地,她的话也多起来了。我站起来去看窗台上的花,秦怡老师就说,你好高呀。然后对身边护士说,她比我们都高,腿长。大家开心地哄着她,说了好多话。我尽量和她拉着家常,有一句没一句,随着她无边无际的思路走,心里想,平时拉家常,不就是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么。说开心了,她的话也越接越快,我问她饿了吗?她马上回答说,不饿。这个时候,我心里真开心。
  邢大军据《新民晚报》奚美娟/文整理
其他文献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2月17日下午,86岁的肖道清老人入住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伴有全身乏力胸闷等症状,是病区年龄最大的重症患者,除了接受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一天还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输液。刚入院时,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加之思念家人,情绪有些不稳定。  那天上午,轮到我值班,队友告诉我,老人不愿配合扎留置针,得想办法劝劝他。我无意中看到老人床头的军棉帽,灵机一动问道:“大爷,您当过兵吗?我是武警部队的医疗队员,也是军
期刊
电视剧《新世界》用70集的篇幅讲了一个发生在22天里的故事。很多观众都批评该剧“注水”现象十分严重。忽然就想到了李保田。  在演艺圈,早有“李保田是‘戏霸’”的传言,且不说他在演戏时,会为了对一个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争得面红耳赤,还几次因不满制片方往剧中“注水”而走上公堂,这样的做法,让他在圈里显得很“另类”。  对于被贴上“戏霸”的标签,李保田倒是不以为意,因为在他看来,“方便面有面霸,洗澡有浴霸
期刊
彭银华走了,这位29岁的呼吸科医生,再也无法牵着他心爱的女孩的手,走进婚礼的殿堂了。2020年2月20日晚,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他从年前就应该忙碌着试婚纱、订酒店、发请柬,在正月初八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期刊
作为影坛公认的“拼命三郎”,凌子风导演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作品,开创出一条将知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成功之路,尤其是他晚年的《骆驼祥子》《边城》等作品,更是使他迎来了自己导演事业的巅峰。但是,这位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为了追求理想远赴他乡,从战火中走来的艺术家,一生所经历的,远比他拍摄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丰富和精彩。  第一笔生意是捏泥人  凌子风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凌家原是满族正蓝旗,祖辈都在大清
期刊
小津安二郎是著名的电影大师,扬名世界。不久前,我有机会再度造访了东京镰仓茅崎市的百年民宿茅崎馆,这是小津安二郎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他已经是第五代传人  那天,我们从东京出发,车程还是一个半小时。司机小孔事先已经给茅崎馆主人打了电话。去年初次造访时也是小孔开车,他对这条线路已是驾轻就熟。在狭小的巷子里,我们的车竟然妥妥地停在了茅崎馆的小场院中。  熟悉的茅崎馆又出现在眼前。我们先在那棵大树下的茅崎
期刊
65年前一种怪病降临中国,一位年轻科学家以身试药,一剂疫苗庇佑了三代国人!直到今天,我们孩子都还在用。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就是顾方舟。  3月3日晚,《新闻联播》报道了一条好消息,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已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就像科学家们预言的,新冠病毒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最终与人类共生,而人类唯一能有效防御它的手段,就是疫苗!然而,疫苗从研发到被广泛接种,却是一项极其复杂、
期刊
17年前,抗击非典,她戰斗在一线,经历了1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在北川县陈家坝,她和战友们救治了101名伤员。5年前,援非抗埃,她奔赴利比里亚,在异国他乡战斗了59天……一次次出征,一次次战斗,为她赢得了“战地玫瑰”的美誉。如今,这朵“战地玫瑰”又一次绽放在抗疫一线。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
期刊
杜江霍思燕是娱乐圈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两人从结婚至今,令许多网友十分羡慕:  “如何才能给爱情保鲜?看看杜江和霍思燕你就懂了!”  “他俩的爱情是那种不用刻意去秀,但是看着就很满足的。”  “他们看对方时的爱意真的太浓了,几乎没有说过对方任何一句不好,就连吐槽,也是带着宠溺和爱。我想了想,除了情侣间自带爱的滤镜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善于发现彼此身上美好的部分。”  杜江  山东人,本是银幕硬汉。 
期刊
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危难来临之际,也是英雄挺身而出之时,95后,不会退缩。她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95后护士朱庭萱,在疫情未知情况下,第一批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她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这两天,朱庭萱的经历再次被《人民日报》点赞。  “第一批,总得有人上”  朱庭萱是2020年1月7日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从女儿告知她的那一刻起,母亲黄明奎的心就一直揪着,她明白,女儿执着,认准了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