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焦点之光洒向每一间教室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系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力。焦点习读会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解决问题的新范式,建构问题解决的新框架,有助于构建新型的理想师生关系,打造成长型教师。焦点习读会生成了“主动性”成长的范式,开发的工作手册操作性、推广性强;焦点习读会打开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新视角,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一个新平台。
  〔关键词〕焦点解决;习读会;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6-0021-03
  SBFT知易行难,保持一颗极简的心,持续投入、练习、反思与坚持。
  ——许维素
  如许维素老师所言,SFBT是入门简单,从知道、接受焦点到运用焦点、成为焦点,是一个精进的过程。这也正是“习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读是起点,习是主旋律,读为了更好地习,而习是为了真正地读懂,并内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焦点“工作单”的练习、基于“工作坊”的研习和基于服务理念的校园心理活动的实习,让焦点之光植根于学员,散发在课堂与校园。
  一、基于焦点工作单的练习
  焦点工作单:如何当学生的教练;如何阻止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如何在班级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如何应对多动、愤怒、害怕学习或抑郁的学生;如何为学生创造机会,改善他在同学当中的印象。
  “焦点解决”取向的工作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积极选择与行动的拐杖。寻找例外、奇迹发问、刻度化技术、肯定与赞美、梦想计划等都是“高效”的焦点技术。面对不同年龄段、性格的学生,校本化、个性化运用是焦点习读的目标所在。每次习读会结束都有段“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单”的主题,让学员在班级中去运用所学技巧。每一次焦点习读开始都有一个“故事时间”,交流工作单运用带来的成与败。工作单后的小贴士、工作单例举则让无论是新手型教师、成长型教师还是资深型教师运用起来都得心应手。
  焦点思维直观化。工作单倡导“简约而不简单”“直观而不冗长”的原则,运用表格式、描述式和问题引导式,将焦点思维具体化。围绕教师的重点工作——“读懂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家长沟通”,开发了以“创造改变的动能”、“从梦想到现实”及“滚雪球效应”为主题的30份工作单。它具有直观、简便和易操作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焦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范例、小贴士引领。无论是习读会的老学员,还是新学员,或是焦点爱好者,借助工作单和其中的范例或小贴士,就可以直接指导运用,逐步领悟焦点的思维与理念。看见工作单引领下的教师生活中发生的奇迹故事,看见教室里不再是一群问题学生,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主动行动、解决问题的小专家,解放教师,支持教师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班级与校园工作单的练习与使用,改变着教师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方式,引领着师生建立信任、支持和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改变着教师看学生的视角,看见学生更多成长的可能性;改变着教师与家长之间对立、防御、冲突的状态……
  二、基于故事工作坊的研习
  焦点工作单旨在焦点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焦点习读会的“故事时间”则是焦点视野下的教学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练习、复习和实习焦点技术的过程。从学员的“说说焦点行动—议议焦点故事—演演焦点案例”的过程中促进行动的完善,由行促知;每次的焦点习读,不变的是时间、地点,变化的则是每个学员的行动与故事,让每次焦点习读会新鲜、活泼,具有生命的张力与活力,充满无限的未知与惊喜。
  成为教练,说说焦点生活行动。焦点故事时间旨在理念的内化与技术掌握,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行动故事介绍(进展)—案例问诊—焦点技术运用感悟”。故事时间有助于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盲区”,拓宽觉察视野,看见问题解决的更多可能性;每次共读,教师都充满好奇与期待,期待听上周的“故事”的新进展,期待自身在思维与方法上作出新改变,好奇创造新的“生活故事”,领略故事发展的奇迹与精彩。在发现故事、解读故事和创造故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焦点之道”。
  促进理解,演演焦点的可能性。工作坊式学习,通过场景再现、近距离观察和头脑风暴、多个“教练”与故事对话,引导教师从旁观者、当事人和教练的角度去理解、分析、评估和改进问题解决过程。例如,面对“女儿不肯做数学家庭作业”的四次情境工作坊,帮助故事中的“妈妈”从解决“做作业”问题,拓展为修通、培育“母女”之间一种信任、支持、鼓励的亲子关系。在工作坊中,“妈妈”教师体验到焦点的“神力”,并主动把技术与方法融入班级管理中。
  聚焦个案,研习问题解决之道。在“说说、议议焦点行动故事”中,习读会围绕焦点解决运用于校园“情绪辅导”、“人格完善”、“师生沟通”及“家校合作”开展个案研习,在有效转化学生的同时,提炼了焦点技术运用于不同个案的策略。学员撰写的《我看见了你的渴望——一则基于SFBT的师生眼神交流障碍案例辅导》、《拾起散落的光亮——基于焦點解决的自卑女孩心理辅导个案》《情绪聚焦,源于接纳的改变——EFT在考前焦虑咨询案例中的运用》《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SFBT技术应用于初中生家庭辅导》等个案辅导报告获浙江省优秀个体辅导报告一、二等奖。
  三、基于校园生活场的实习
  “焦点共读会”如何从点到线到面,即从“每周一次学习与分享”走向线(贯穿教师教育教学与生活),再走向面(服务和引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成长),是焦点习读会的价值所向。因此,我们从服务的视角,拓展习读会的功能与平台,积极开展焦点理念下的课例(心理剧)研讨、校园心理画及主题校园心理活动,让课堂、班级、校园成为焦点的实习场。
  “遇见美好”之心理画。我们运用焦点思维,致力于发现潜能,激发积极期待,开展了“遇见美好”校园心理画系列活动。2017年,开展了“爱,有方法”主题活动;2018年,开展了“向前一步”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心理画(话)征集与分享活动,引领更多的学校、教师去倾听、看见一个个“闪亮”的生命,让更多的学生去明晰、寻找身边的例外与美好。   “信任的力量”开学心理第一课。信任与希望是焦点的两大支点,是生命呈现的自然的样子。我们区两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因地域拆迁,临时搬到了同一个校园,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新学期开启“健康、友善、和谐”的新校园生活是一个重要课题。开学第一日,“焦点教师”走进校园,给同一所校园内的两所学校的师生做了“信任的力量”开学心理第一课活动。师生关系工作坊、同伴交往、“话,要好好说”亲子团体辅导活动课、信任背摔、盲人之旅、“森林不倒翁”等团体游戏,以及家长、教师、学生“新学期 新美好”宣誓、签名活动,开启了校园师生“破冰”之旅,拉近了师生、亲子之间的距离,为新学期校园植入了温暖的底色。
  “尊重与希望”课堂节。基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2017年,习读会成员在心理课堂节推出14堂中小学心理公益课校园行活动,学校自主选课与集中送教相结合,集中送教服务于全区500多名中小学生,自主送教累计40节次,惠及13所学校;2018年,我们通过心理宣传册、心理游戏体验、心理剧表演、心理微电影、心理沙盘、心理教坛新秀晒课等多个环节呈现丰富多维的校园心理平台,“看见唠叨的另一面”“当冲突发生时”“弱小与强大”“生命的量尺”“言语有温度”等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及《微笑的骷髅》《微信:圈内圈外》《生活好声音》等心理剧,让心理活动更具有“焦点”之光。课堂节让“焦点教师”不断寻找、发现传递正能量的心理途径与平台。
  生活是一门需要不断体验和深入理解的课。“焦点教师”在发现生活中美好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美好的时刻。从小步子起步,焦点习读会提炼与开发了用于教育教学的焦点工作手册系列,创生了焦点理念下的学校心理精品课程,完善和提升了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思维模式。
  提炼并开发了焦点与教育整合的操作性的工作手册系列。“实用主义”下的焦点习读会生长与生发了丰富的实践智慧,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赋能”导向的成长探索过程,边走边学,边学边用,《让焦点之光洒向每一间教室——焦点习读取向的学校教育工作单》《遇见自己
其他文献
〔摘要〕个体在生活中,有时会因外来的沉重打击而受创伤,受创伤的程度因人而异。如果创伤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严重时可能造成心理疾患。本案例中小王的班主任不久前突然病逝,老师生前非常关心小王,老师的离世给该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影响了她正常的学习生活。心理老师通过叙事疗法、空椅子技术、认知重建、支持心理疗法等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后,该生宣泄了内心的悲痛,也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学习
〔关键词〕高中;潜力;适应     【活动背景】进入高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产生了心理落差,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针对这种情况,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价值与潜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设计了这堂心理活动课,通过热身活动“掌声响起来”调节学生情绪,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入主题;通过“圆球游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通过活
〔关键词〕ADHD;箱庭疗法;情绪行为问题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期发展障碍。又称“轻微脑损伤或功能障碍”“儿童期运动机能亢奋反应”等,在中国称为“多动症”。我国学者何侃调查指出,我国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31%~5.83%,居于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的首位[1]。  ADHD儿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压力;自我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0074-02  团体心理辅导里有一个经典的心理游戏“进化论”,团体成员通过猜拳的方式PK,逐步从鸡蛋—小鸡—猴子—人蜕变成长。如果成长是一首悠扬的曲子,那每个人用自己的节奏谱写生命灵动的音符。在心理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心路上,我在谱写着一首属于自己的独特歌曲,那就
〔关键词〕自我价值观;叙事疗法;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7-0045-03  【活动背景】  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施行,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各普高相继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指导学生选课及志愿填报等。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
〔摘要〕手机的出现、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等带来新的挑战。该研究自编《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问卷》,调查南通地区高中生手机使用现状,探索影响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因素,希望能够以此引导高中生更为健康规范地使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使用;心理因素;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8-0013-03  一、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不做作业;小学生;个案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不做作业,还编造各种理由来撒谎,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生气。那么,如果一个学生不交作业,也不说理由,只懒懒地回答“没做”,连一个字也不愿多说,你的感觉会怎样呢?是不是火冒三丈,恨不能揍他一顿?小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二、三年级时不做作业还编些不同的理由,比如昨晚肚子痛,忘在家里了,等等。升入四年级后,连谎也懒得说了,该交作业的时候,老老实实朝
〔摘要〕学生小董小学低段时经历亲戚的意外死亡,对生命无常充满了恐惧。初一时,又经历了爷爷的去世,她体验到死亡的不可避免与个人的无能为力。高三,在高考的重压下,平日里压抑的困惑与担忧在一次意外的电影镜头刺激下爆发了,普通人皆有的死亡焦虑演变成了她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咨询中,心理老师和她一起探讨了各种有关生命与死亡的话题,让她回归平静。其中对克服死亡恐惧最有效的环节是,将沉重的死亡引向积极的建设。在
〔摘要 〕来访者为小学二年级男生,入小学后由于违反课堂纪律、同学冲突等原因无法融入学校生活,二年级初在醫院诊断为多动症,接受过短期药物及心理治疗,但都因故中断,且未见好转。咨询共四个阶段,15次咨询,运用倾听、共情、认知、行为训练及表达性咨询技术帮助小东改善了多动症状,适应了学校生活。  〔关键词〕 多动症;心理辅导;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
〔关键词〕心育微课;时间管理;亲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5-0036-03  【创作初衷】  科技变革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但教育界的人们始终站在变革的门槛上驻足观望。从某个角度看,这次疫情狠狠地推了站在门槛上的人们一把,让教育教学方式不得不因势而变,而这改变来势之快之猛烈,让教师们必须迅速作出灵活有效的应对。这既是对教师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