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丰乐3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丰乐37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耐密优质、抗病抗倒、易机收等诸多优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域推广种植。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丰乐3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丰乐3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09-02
  Abstract: Fengle37 is a new maize variety breed by Hefei Fengle Seed Co., Lt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quality, disease resistance, lodging resistance, easy machine harvest, 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Central China summer maize reg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engle37.
  Key words: Fengle37;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该区存在生物逆境严重,多种病害、高温热害频发等问题,玉米生产上也存在着推广品种质量参差不齐、田间病虫害重、倒伏较多、整齐度不高、熟期偏晚等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基数少,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數锐减[1],老龄化、妇孺化趋势明显。玉米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农民收益,稳定玉米生产面积[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研究表明:品种只有满足抗病抗倒、整齐度好、后期脱水快、熟期中早等条件,才能适应机械化收获[2]。为此,本课题组以耐密、多抗、易机收作为该区域品种的首要选育目标,选育出了耐密优质、抗病抗倒、易机收的玉米新品种丰乐37,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6167)。
  1 品种来源
  目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主要有2类:熟期早,耐密性差,籽粒品质优,但易受高温等恶劣气候影响;熟期中晚,抗性较好,适应性好,米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优异种质与国内传统种质进行杂交,结合王元东等提出的“高大严”选系方法[3],选育出了适合黄淮海气候的机收种质F101A、PM1。母本F101A以郑58×PH6WC为基础材料,然后用PH6WC回交,再自交6代选育而成,具有耐密性好、籽粒品质优、穗位低、抗倒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父本PM1以Mo17×PHB1M为基础材料,用PHB1M回交1代后自交6代选育而成,具有早熟、花粉量大、抗穗腐、后期脱水快等优点。2010年冬,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在海南用自交系F101A作母本,以自交系PM1为父本组配成杂交组合,2011—2013年参加本单位的组合鉴定试验,均表现为早熟、稳产、抗性好的特点。
  2 特征特性
  2.1 植株性状 丰乐37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4cm左右,穗位103cm左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雄穗分支4~5个,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2cm,穗粗5.2cm,穗行数14行,百粒重36.5g左右,出籽率90.3%。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
  2.2 抗病虫性 丰乐37在2016—2018年连续3年的绿色通道试验中,田间综合表现为抗茎腐病、小斑病,中抗瘤黑粉病、锈病等。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
  2.3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04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4%;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4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5%。
  2.4 籽粒品质 籽粒容重775g/L,粗蛋白11.40%,粗脂肪3.92%,粗淀粉71.14%,赖氨酸0.32%。
  2.5 适机收性 丰乐37在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1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d。丰乐37后期茎秆坚韧,穗轴及籽粒坚硬,果穗含水量低,籽粒破损率低,适合机械化粒收。
  2.6 适宜区域 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丰乐37适应性广,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2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早播 适时早播不仅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快生早发,延长玉米有效生长期[4],还可以有效避开散粉期高温天气的危害,为玉米获得稳产、高产打下良好基础。丰乐37是中早熟品种,夏播适宜播期在6月5—20日,河南、安徽北部地区一般在6月10日前播种为佳,河北、山东等地最迟不得晚于6月25日。生产上一般采用足墒播种或干播后浇蒙头水,以保证一次全苗、壮苗。
  3.2 合理密植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到临界值后,玉米群体由密度增加引起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加剧,导致玉米茎秆细长、根系较浅而产生倒伏倒折,同时也导致雌穗吐丝延迟,授粉结实差而产生果穗秃尖、花粒甚至空秆等现象,进而造成减产[5-6]。因此,生产上应结合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及当地生产条件进行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稳产[7]。丰乐37株型紧凑,上部叶片上冲,群体通风透光性好,茎秆坚韧,属于群体优势品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留苗67500~75000株/hm2较为适宜。该品种发芽率高、芽势强,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密度70000株/hm2。   3.3 化学除草 杂草与作物在田间争夺光、热、水、肥等自然资源,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造成玉米减产[8]。化学除草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生产上主要采用该方式进行防治[8-9]。黄淮海地区多为小麦/油菜-玉米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前茬收割后就直接贴茬播种,田间散落的菜籽、小麦等往往成为新的杂草,影响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莠去津与烟嘧磺隆复配混用,在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莠去津的用量,从而提高了对后茬作物特别是油菜等的安全性。苗期杂草草龄小,可在玉米3~5叶期全田喷施玉黄大地(烟嘧·莠去津),不仅用药量少,还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4 科学肥水管理 目前夏播玉米多采用种肥同播的方式进行贴茬播种。市面上的玉米专用肥多为N-P-K=30-5-5类型。玉米苗期长势较旺,授粉后光合作用产物主要转运到果穗上,是籽粒形成的黄金期,此时常因水肥跟不上导致叶面积衰老过快,光合产物也随之减少,容易造成果穗秃尖、籽粒容重减轻等减产现象[7]。因此,此时可结合灌溉增施攻粒肥(尿素225~300kg/hm2),从而促进穗大、粒重[10],以期获得高产稳产。
  3.5 病虫害防治 多年的秸秆还田为地下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土壤中害虫基数较多。若苗期发现有虫咬噬而造成断根缺苗现象,应及时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于傍晚或清晨进行全田喷雾防治。对于蒜茬地或油菜地等早夏播玉米,可在2~3叶期喷施吡蚜酮防治灰飞虱或蓟马等传播病毒病而造成玉米粗缩。近年来,草地贪夜蛾在黄淮地区暴发严重,可于散粉吐丝前后采用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复配药剂进行飞防。
  3.6 适时晚收 丰乐37在大田生产中综合抗性较好,抗多种病害,尤其是生育后期的茎腐病、穗腐病,非常适合机械化粒收。生产上玉米收获太早,容易造成果穗含水量偏高、容重低、收獲后因晾晒不及时而导致发霉、籽粒发白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商品性及产量[11]。研究表明: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推迟收获,粒重无显著变化,反而有利于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更利于机械粒收[12]。因此,适当延期收获,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使玉米充分完熟,能有效提高玉米粒重及品质,进而达到高产优质。
  参考文献
  [1]赵强,赵满义,吴迅,等.关于适合机械化收获玉米育种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9,36(07):69-70.
  [2]王振华,鲁晓民,张新,等.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3.
  [3]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等.X系新种质利用的技术途径与策略探讨[J].作物杂志,2008(1):1-3.
  [4]周进宝,杨国航,孙世贤,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2008(02):4-7.
  [5]侯月,王鹏文.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6):94-96.
  [6]吴观菊.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6,000(035):20-21.
  [7]陈丽荣.玉米高产栽培与合理密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1(1):19-19.
  [8]彭响.夏玉米田间杂草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14):30-30.
  [9]南曼莹.夏玉米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12(05):114-116.
  [10]李芳贤,徐光彬,柴树桔,等.影响紧凑型夏玉米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J].园艺与种苗,2003,23(4):214-216.
  [11]刘京宝,房志勇,赵霞,等.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6):46-48.
  [12]李璐璐.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水稻旱青立病的个体致病原因是有机砷中毒,群体发生面积与程度受栽培和自然2个因素影响较大。栽培因素包括水稻品种类型、种植方式、茬口安排、水肥管理、旱改水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及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气候等。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水稻敏感生育期的长期降雨,是引起寿县2020年旱青立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旱青立病;大发生原因;自然因素;栽培因素  中图分类号 S435
目的:探讨壮骨止痛解郁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抑郁症(RA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和慢性不可预知的应激加孤养建立RAD模型,应激造模的同时,西药组灌胃甲氨蝶呤和氟西汀,中药组灌胃壮骨止痛解郁方,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给药28 d后,采用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FKN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更新,新形势下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对安徽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产业发展;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用地效率  中图分类号 F30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枞阳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受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耕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文介绍了枞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枞阳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24-03  枞阳县滨临
摘 要: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个人特征、经济水平、流动特征、社会融合4个维度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土地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及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拥有土地或宅基地的人群拥有更低的落户意愿,但拥有土地对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有承包地且遭受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人群,拥有更高的
摘 要:高纯麦芽糖生产经历了传统生产法、酸酶生产法、双酶生产法、多酶协同法等几个阶段。该文分析了前3种高纯麦芽糖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并以高纯麦芽糖中的麦芽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多酶协同法工艺流程及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纯麦芽糖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纯麦芽糖;工艺要点;多酶协同  中图分类号 TS2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械化深翻技术则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点技术,是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的有效措施。该文简述了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原理及规范,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秋季深翻中的重要性,如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深翻难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以期为秋季土壤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秋季深翻;重要性  中图
摘 要:为科学评价水稻新品种(系)在庐江及相近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2018年在该地区开展了水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和两优晶占、科两优826、亮两优332、蓉18优2348、兆优5455、武运粳30、华粳40、绿秀19产量及综合抗性表现较好,适宜在庐江地区种植;桃湘优莉晶、淮稻20、沪香粳106、广粳16综合表现较差,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考察,不宜作为庐江地区主推品种。  关键词:水稻;品种筛
摘 要:为明确特恩施、闪胜、已足等药剂及其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安全性,为不同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闪胜WDG与40%特恩施SC、45%已足水乳剂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水稻分蘖末期、水稻破口前10~15d、水稻齐穗期各施药1次,用40%特恩施SC+50%闪胜WDG150mL+1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