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替罗非班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成功处理一例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因并发性白内障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葡萄膜炎患者7例(7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49±20)岁],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为对照[3例(3只眼),均为女性,年龄54、71、74岁]。术中撕取前囊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前囊膜上皮细胞,记录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细
现代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目的不再是简单追求复明,而必须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尤其角膜散光情况,通过手术进行矫正,达到屈光手术的效果,获得更好的术后全程视力。术前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术后散光度数残留均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充分认识和重视。本文提出关注术源性散光及其矫正角膜散光、积极选择适宜的方法矫正术前角膜散
目的探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外斜视猫模型内直肌肌分化因子5(Myf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择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幼猫(4~6周)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无菌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再根据药物干预时间分为4周亚组、8周亚组、12周亚组,每亚组3只。通过缩短外直肌并前徙制作右眼外斜视幼猫模型后,实验组将外源性IGF-Ⅰ 0
期刊
目的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或微导管无法通过闭塞病变,或者球囊虽然可以通过闭塞病变但无法充分预扩张,因此采用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冠状动脉内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并调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5年9至12月,连续收集在北京安贞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最终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3 018例。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判定应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定量标准:2011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