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研究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研究生的就业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非专业素质以及加强职业指导等对策。
  
  關键词:研究生毕业 就业力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是社会重要人力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生的就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面对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观念偏差、人才综合素质下降以及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新要求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一、研究生就业形势现状
  近年来各省教育厅相继公布的各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中,时常出现许多省市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情况,可见,研究生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天之骄子”的光环。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各高校的本科生大规模扩招已基本结束,但不少高校研究生的规模却在持续扩大;二是研究生传统的就业主渠道如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吸纳就业人数在减少;三是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而研究生就业力的缺失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根源之一。
  就业力通常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提高就业力,是当前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研究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所谓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研究生个体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本质上讲研究生职业生涯是通过让每一位研究生明确其预期的生涯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根据萨柏对职业生涯的划分,职业生涯包括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等五个阶段。研究生一般处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阶段和确立阶段。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更需要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确立目标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研究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该根据所学专业以及自己的心却爱好和职业倾向,尽快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做到长期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并且要有一定的弹性。
  2.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
  研究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注意对自我和未来职业的了解。在自我评估中,研究生必须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缺点及潜力,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在研究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帮忙研究进行科学评估,注意扬长避短。性格、兴趣与职业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所以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还要指导他们如何为将来的工作培养能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对自己心目中的职业做好评估。未来的职业怎么样,是不是适合自己,这些职业需要哪方面的素质,自己做好这份职业还需要哪些能力,这些都是研究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确定奋斗目标。虽然有些研究生曾经参加过工作,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对社会经验、社会职业缺乏认识。此时,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重视学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同属于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是指为胜任一份工作所制订的各种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进而制订人在一生中的事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学业生涯规划伴随着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业生涯规划,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得不到提高,势必会影响到以后职业的发展。缺乏学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对研究生。随着终生教育观的发展,学业生涯规划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学业生涯规划能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同样,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括学业生涯规划这一部分。就业力的提高与研究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研究生不仅要加强实践,而且要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就业力。
  三、提升研究生就业力的路径
  1.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连年的扩招使研究生数量激增而导师的数量有限,导致有些专业出现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的现象,研究生培养处于“放养”状态,培养质量下降。
  高校需要适度控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通过提高师资水平,调整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加强对教学环节控制等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外,研究生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力。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专业方面,但是在交际、组织协调等能力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并无多大优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除了在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上钻研的同时,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精与博的融合。
  2.提升研究生的非专业素质
  按照不同标准,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等不同的种类。非专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文化知识、通用能力、必备人格等。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校的思想品德状况与主观精神、应变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这些非专业素质都属于就业力的范畴。提升研究生的就业力就需要从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着手。
  但是,非专业素质的提升并不能在短期内就可以形成,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能得以实现。在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包括对自己适应能力的规划。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每一位研究生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要针对自己的弱势加以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就业力。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中国的生涯规划辅导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辅导。但是由于战争等社会因素,生涯规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在港台地区重新兴起。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还只停留在就业信息的提供等内容上,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需要提高,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还刚刚起步,就业指导往往只局限于对毕业班的指导,指导缺乏全程性,就业指导的内容也比较落后。
  美、英等国家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了“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与信息化”。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设立(社会企业、高校的)就业培训和指导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而我国,许多高校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才刚刚起步,虽有专职人员但是专业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就业指导还没有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因此,在就业指导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研究生中开展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质量,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就业力。
  
  参考文献:
  [1]戴雪飞.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教育探索,2009,(9).
  [2]孟现志.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9,(7).
  [3]丁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8,(15).
  [4]李蓉,黄菲.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个人因素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5]张俊燕,刘晓杰.研究生群体全程化就业指导特点解析与工作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6]刘敏,金冉,徐俊祥.从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谈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
  基金项目:2009年度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资助,课题编号YJG-M10005。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等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既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工作,又要了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紧迫性,要针对新形势下不同类别学生的新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体系,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抽样调
文章对高校学生的各种作弊行为进行了划分。综合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工具,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并且对高校考风建设问题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课时偏少等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舞蹈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想法,供大家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舞蹈课是专业
<经济计量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八门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汁量学>课程应该具有方法课与工具课的双重定位,明确<经济计量学>课程的方法课定位,是要强调方法先于
在大学生道德生活中,人文性缺失很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生活人文性缺失及解决路径的研究,揭示当前高校德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深层原因,为高校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
摘要:现阶段,我国环境执法缺乏长久有效的动力,执法效果不佳。从执法措施创新、强化环境责任、完善执法机构建设和依靠公众力量四个方面对环境执法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环境执法效能的提升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审视,在结合当今国际及国内环境执法措施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微观创新和完善,最终目标是实现环境执法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形成社会自觉守法意识。    关键词:执法效能 创新 人性化 动力 知情权  在许多国家,特别
舞蹈,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大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提高,将带动学生全面的综合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生活占据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大部分,其高效、便捷、独有的生活交流方式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诸多冗杂的信息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时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德育与网络健康教育协同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分析高校德育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饲料是动物的食品,也是动物产品被污染的重要根源,饲料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禽产品的质量,而畜禽产品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饲料产品的安全问题更显得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