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意味着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与以前单片区入学相比,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为学区房降温。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依然不均衡,多校划片入学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大家同住一个小区,凭什么你家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读普通学校?这不是碰运气吗?
在现实基础教育生态中,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屡禁不止。而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多校划片,学区房也不靠谱,而学校又有好坏之别,那只有凭关系、靠金钱择校了。因此,在我看来,化解择校难题,教育部要有路线图更要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落实到位。而且,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从源头斩断择校病根。
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在我看来,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闹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要。教育部采取多校划片的办法应对择校,也无法阻挡家长与孩子对公平教育的诉求。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现在不少地方均衡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仍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如果说硬件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育人氛围与教育底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不大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而投入薄弱学校收效较慢。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向名校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出台了多校划片的政策,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多校划片的政策善意。反之,如果教育投入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学校的利益冲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择校现象也会逐步退出教育历史舞台。
多校划片意味着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与以前单片区入学相比,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为学区房降温。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依然不均衡,多校划片入学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大家同住一个小区,凭什么你家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读普通学校?这不是碰运气吗?
在现实基础教育生态中,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屡禁不止。而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多校划片,学区房也不靠谱,而学校又有好坏之别,那只有凭关系、靠金钱择校了。因此,在我看来,化解择校难题,教育部要有路线图更要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落实到位。而且,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从源头斩断择校病根。
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在我看来,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闹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要。教育部采取多校划片的办法应对择校,也无法阻挡家长与孩子对公平教育的诉求。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现在不少地方均衡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仍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如果说硬件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育人氛围与教育底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不大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而投入薄弱学校收效较慢。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向名校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出台了多校划片的政策,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多校划片的政策善意。反之,如果教育投入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学校的利益冲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择校现象也会逐步退出教育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