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玺文:竹·秀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书法艺术的广阔殿堂,演绎着充满绚烂色彩的艺术人生——他为书法艺术而狂热,他为传统艺术而奔走,他在书法艺术的烈火里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就是全身满载艺术气息的李玺文。
  李玺文不仅仅是个书法家,同时他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一个兢兢业业、勤于思考的管理者。他的书法作品笔画有时如高峰坠石,有的圆润如珠玉,有的又活泼如蝌蚪;横画有时如天边阵云,有时如一叶扁舟,有时如平原坦荡,有时又如玉案横呈。
  


  李玺文,1960年生于西安,长于户县,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之乡。玺文的祖辈和亲戚中不少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承载的文化含义犹如浓墨浸染了李玺文幼小的心灵。1980年,20岁的李玺文考入了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在学校,李玺文又重新捡拾起了久违的书法。
  在北京工作以后,对于李玺文来说,如何精进书艺是他最为渴求的。他总是抽出一切空闲研磨技艺。每个双休日,李玺文不是在办公室里练字就是和朋友切磋。2005年暑假,利用在英国出差的闲暇时间,他完成了长达十数尺的《道德经》小楷,其细腻的笔致和娟秀的字体令很多朋友爱不释手。
  “勤能补拙,正是二十几年如一日地钻研书法艺术,使得李玺文的书法形成了自己流丽妍美、丰神潇洒、韵致卓绝的书风,给人以厚重庄严而又能怡情雅性的美感享受。李玺文说,这些得益于自己书写小楷的练习。古人之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而李玺文的小楷《道德经》在长达近七米的横幅上,书写了5000余小楷字,可谓字字珠玑。
  正是由于临习小楷的功力,李玺文的行书在雄浑大气、刚正朴直中多了一份端庄和秀美,形成了楷为主体而行变其中,体现以静求稳、以动疏气、以意叙情的,婀娜多姿的新书风。
  


  同时,李玺文在行书结构上遵章求变,有偏有正,有主有次,收放得体,笔意上骨肉停匀,静中求动,有虚有实,气脉贯通。而在音乐美的体现上,则以传统的小楷运笔为基本节奏,间或以行书的点线作为跳动的音符,又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为依托,把握行笔的节奏速度,使其前后韵律保持平稳且气象一贯,给人以跃动、怡心的动感享受。
  1999年,他的作品集结成册,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签付梓。他还有无数作品作为校际礼物赠与美、日、加、德、新等国的大学,甚至有为外国首脑所收藏。《神州》、《中国书画收藏》等集刊曾收录他的作品多幅。他题写书、刊多种,曾出版个人作品集《墨海觅秀》,现在还兼任国务院后勤系统华勤书画院艺术顾问,中纪委谷泉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他的书法作品中时时流露出王羲之一路秀美的书风,而与时下流行的‘黑恶丑怪’截然相反。身处京城却未受时风熏染,这一点十分难得。”这是书界同仁对于李玺文书法作品的评价。
   “生就龙孙卓不群,棱棱劲节向碧云,不曾凌风低秀枝,抱臂入林只有君”,这是李玺文改自原王学仲先生的一首诗,竹子的劲节、高尚、不畏凌风,以及抱臂如林的合作精神就是李玺文自己的人生写照,也是他书法之路的写照。
  正是竹子的精神让他在书法艺术之路上一路昂扬,永不疲倦。■
  (责任编辑 赵忠范)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