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主动人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和职业探索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居住地差异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和职业探索量表对六个高校7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回归分析可见职业探索在主动人格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γ=0.78,p<0.001);(2)多组群分析表明居住地差异在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探索间起调节作用(γ=0.52,p<0.001)。结论:主动性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也能通过职业探索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其中居住地差异能够调
【机 构】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健康与保健系,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
2019年度福建省海峡两岸职业教育水平评价专项研究课题(HJBS19-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主动人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和职业探索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居住地差异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和职业探索量表对六个高校7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回归分析可见职业探索在主动人格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γ=0.78,p<0.001);(2)多组群分析表明居住地差异在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探索间起调节作用(γ=0.52,p<0.001)。结论:主动性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也能通过职业探索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其中居住地差异能够调
其他文献
为了解广西玉林市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流行情况,项目组通过ELISA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对玉林市周边140个规模化鸭场采集的血清样品4200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LIS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6.33%(686/4200),表明玉林市鸭群存在DUCV隐形感染的可能。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物候在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回顾国内外植物物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全球物候变化的主要趋势,阐述当前植物物候的主要观测方法,并重点讨论植物物候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随着物候观测手段的多样化,物候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将不同观测技术获取的物候信息相互融合,有助于物候研究在时空尺度上的延伸。我国未来物候研究需要深化物候驱动因素研究,融合相关学科拓宽物候学应用领域,改进并完善物候模型,进一步加强植物物候研究成果。
从视觉图式的角度出发,将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分为实体图式元素和意象图式元素,探讨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在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并从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个方面阐述景观空间组织与重构,为其改造提供参考。
高职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的构建,无论对专业自身发展、专业群构建和学校内涵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的“适销对路”,以及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大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真实性、客观性、动态性、即时性、定量性、可关联性、可检测性、动态跟踪性、可预测性和可分析性的特性为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的构建提供了便利。基于此,可通过实施“一个核心”“两大基础”“三个层面”“四方联动”和“五大机制”的“1、2、3、4、5”的思路对高职专业动态建设机制进行构建。
随着机构改革和“放管服”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林业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如何推动职级技能鉴定由政府主导下的执业资质认证向市场需求下的技能等级评定转变,已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的由来、发展、问题等角度展开分析并提出如下建议:建章立制,形成完善有序的市场运作机制;协会监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保质增效,统一考评标准推进网络化建设;提高认知,打造结构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