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正处于对世界产生初步认知的重要阶段,为了促进其快速成长并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導,利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学习兴趣,并实现部分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本文将以“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为主题开展深入探究,旨在通过趣味化课程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成长状态,促进其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
  引言: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走神等情况,为了有效提升课程效果,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营造积极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暗示指导、民间游戏和比赛项目四个方面思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方法,注重对各种因素的利用,尽量实现其教育价值最大化,同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一、明确课程目标,创设趣味情境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其目标,以此为依据设置趣味性游戏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从空间的设计开始,在活动区域内,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游戏道具,利用其鲜艳的颜色、生动的图案和新颖的造型吸引其注意力,之后带领其利用各种资源和道具完成游戏任务和成长目标[1]。教师在带领幼儿理解天空的奥秘时,可以展示一段描述星空与月亮变化规律的视频,令其对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各种形态产生兴趣,带领其利用剪刀将纸片剪出各种月亮的形状。由教师说出不同的日期,让幼儿快速找出这一时期对应的月亮形状。
  除了月亮的变化规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太阳在一天之中所处的位置设置相似的活动环节。由教师制作出一个天空背景。在创设情境后,由教师说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幼儿举起手中的太阳图案找到对应位置。
  二、注重语言表达,提供暗示指导
  在游戏环节中,教师需要注重自身语言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命令的与其要求幼儿按照其意愿行事,而是给予其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语言表达方面尽量使用暗示性指导,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和行动[2]。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欢快的语气引导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活动心态,在展现部分角色形象之前,可以进行语言铺垫,比如:“这里有一位森林里来的小伙伴,我们把它请出来好不好?”利用引导性话语让幼儿产生好奇心。
  在幼儿自主开展游戏环节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每名幼儿的状态,在其出现错误行为时应该及时纠正,但是需要注重自身的语气,尽量使用和蔼、亲切的语言表达方式之处其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良好的改进方法。在游戏环节中,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利用小动物或者奇特游戏角色的身份来评说本次游戏结果。
  三、引入民间游戏,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民间游戏中,有很多游戏都可以在室内进行,其安全性和娱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引入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将各种民间游戏穿插一种,将幼儿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融入各个活动环节中,引导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部分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拔河比赛为例,教师可以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其游戏结果进行评定,令其产生良好的体育竞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引入民间游戏时,不仅需要注重其传统文化的渗透,还需要在安全、实用性等角度考虑其引入方式。以沙包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考虑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进,将沉重的沙包换成轻质沙包,减少其砸到幼儿时将会造成的伤害,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设置比赛项目,激发活动兴趣
  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幼儿亲自参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将其进行趣味化处理,设计比赛活动,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比赛标准,从而促进幼儿产生活动兴趣,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3]。以穿衣、叠被、收拾物品等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例,幼儿在单调的训练活动中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最终将直接影响其技能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比赛项目,让其在最快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任务,之后通过完成实践和完成质量两个角度进行评比,给予其相应奖励,激发其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将枯燥、乏味的训练项目进行游戏化处理,需要注重其游戏精神的培养,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其内涵,掌握更多的知识、生活技能和相关经验。以游戏的眼光来看待启蒙教育中的各项任务,激发游戏思维和娱乐精神,促进幼儿产生丰富的活动体验。
  结束语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能够产生明显的应用效果,对于促进其不断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古板、守旧的方式,而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课程安排方法,以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启蒙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其成长特点设置合适的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源秀.幼儿园特色课程文化建设探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幼儿园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6):117-119.
  [2]古芳瑜.关于幼儿园园长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54-60.
  [3]沈轩如,朱梦宁.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52):24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要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在数学实践课上融入生活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旨在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有效推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们
期刊
摘 要: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完成小学学校的管理,能够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需要重视小学教学和幼儿园教学以及初中教学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友好、和谐的发展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学校管理不断优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具体的突破方式。  关键词:小学管理;学校管理;小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不断落实的过程中,小学学校
期刊
摘 要:社會责任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而绿色化学则是这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应避免生硬的理念灌输,而应根据初中生习惯于感性思维的特征,从直观、感性的渠道入手。如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实验药剂的危害展示、实验用品的绿色及组织绿色主题的行动等。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学;渗透  所谓绿色化学是指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友好、
期刊
摘 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自由,追求个性化的发展,虽然他们的认知技术和学习能力比较差,但是却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如果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充分发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职能,那么就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小学生充分学习德育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班主任要在德育管理中积极实施激励策略,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文章总结了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实施
期刊
摘 要:小学是人生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班主任的作用毋庸置疑。与一般教师仅需上好每一节课不同,班主任需要随时关注学生与班级的动态,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应当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策略,提升育人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几点尝试  引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重要职责,其采取的管理方法影响着班级管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此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能力思维和较高的道德修养,进而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此,本文从“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认知”三个方向出发,对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榜样作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  伴随着
期刊
摘 要:有效的班级管理要建立在科学管理和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只有将学生视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才能真正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因此,作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领路人,初中班主任应该对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進行创新和改革,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以此营造和谐、稳定的班级氛围,使师生和生生间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提升班级管理的育人效率。本文主要分析新时期初中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在充分把握实际教学问题的同时,能适当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体系中,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懂得:科学是一门应用于人的课程,也是一门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幸福的学科。生物教师要将高中生物变得更富有温度和质感,化解学生的被动思维,让其能调动个体的状态,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教育也是班主任主要的教育工作之一,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看待世界万物,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教师在与同学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情绪起伏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注,并能用一种较和善的态度,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懂得尊重他人,在细节处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做法,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不急于看到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了重视,在课程理念上、手段方法上和教学设施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缺乏资源和专业培训不足,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困境,需要从“学校—个人”、“家庭—社会”多角度多方位促进我国小学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