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形式化的反思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l929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由此可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推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创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的教学情境。这不仅对改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笔者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课堂教学往往是单一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认识和改造过程,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极少,一些课堂教学中虽然进行了师生互动,但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
  一、提问不当,教与学脱钩,互动实质缺失
  笔者曾听过某老师讲授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 Unit 1 Reading部分。讲第一段时,她让学生阅读文段后提出问题。
  S1:How did ancient people celebrate their festivals?
  S2:Which festival was the most popular in ancient age?
  S3:What did the ancestors do during the festival?
  S4:I want to know what the people on the picture were doing.
  S5:…
  教师将问题下放给学生,学生虽然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跟老师要解决的课文主旨——“the kinds of festival”没有多大关系。学生有基础性资源的生成,但教师没有捕捉资源的意识,也就不会有互动的资源,没有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显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筛选,往往游离于文本,学生无章可循,天马行空,违背了教学的主旨。这种互动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二、问题牵着学生走,低效互动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某老师在执教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7中的阅读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时,呈现图片新授单词部分,执教者以问题为引导,教授新知。但课堂提问重点不突出,且形式过于单一,一问一答多,开放性问题少,提问的有效性体现不足。例如师生看图片问答公共汽车上不同人物的不良行为:
  T: What is the old man doing?
  S: He is talking loudly on the phone.
  T: What is the young man doing?
  S: He is smoking.
  T: What is this young woman doing?
  S: She is dropping litter.
  T: What is that man doing?
  S: He is spitting.
  ……
  学生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被教师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更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三、垄断化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互动的机会上。教师因为有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胜利进行等主观愿望,所以往往会根据不同学生而给予不同的交流机会。一般来说,教师愿意同学习成绩好、口语表达能力强、胆子比较大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因此,一节课中,有的学生被提问十多次,有的学生却备受冷落,无人问津,从而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垄断性。那么,怎样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一、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互动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师生互动的结果,问题不仅由教师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提出实质性问题,并极力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要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目标,又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设计问题时要考虑:1.问题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问题的提出要依据教学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因时而异,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努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2.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3.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人教版英语Book 4 Unit 4“Body language”本篇文章主要谈论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礼仪,可以给学生多举几个例子,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说。例如:在中国,人们初次见面会问好并握手,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会问好并拥抱或亲吻前额。在中国,人们常问:“Have you eaten dinner?”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不会问诸如“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work”、“What’s your address”等私人问题,这是不礼貌的。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也可以用问题引导:In China, when we receive the present,will we open it in front of the guest or later?How about western countries?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马上回答,而且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发扬民主,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会宽容,学会民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从成人文化中走出来,真诚地走进学生的文化,走近学生的身边,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生生平等,既不能将部分学生确立为垄断师生互动的“贵族”,更不能让其他学生沦为师生互动的“奴隶”。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促进有效互动
  教师应坚持以启发、点拨为指导思想,做好顾问,当好参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调控。要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題去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加深自己的理解。
其他文献
在中专三年的《色彩》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是基于色彩感受能力对整个课程的基础作用而进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方法来进行。  一、引导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  自然空间内的物体总是相互依存,色彩也同样如此,不同色彩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就形成了色彩关系。在绘画中学生通常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而忽视了光源
期刊
情境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主要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情景生活体验的内涵  情境生活体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以体现生活为基础的政治现象的情境或者发掘学生思想政治经验、体验的情境,设
期刊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项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整合,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将给中学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学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
期刊
目的:本文通过对清瘀化湿汤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对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对照观察西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组,探讨清瘀化湿汤在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作
本文介绍了一种云母湿法磨细新工艺及其特点,叙述了磨矿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磨矿效果,指出了湿磨机的构造和资源的质量乃是影响湿磨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此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