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教育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出《大学》第二章。“日新谓之盛德”,唯有积极进取,躬耕于日积月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无论学识,还是行动,抑或品质与道德,欲求至善之境,必重当下质量,以认真态度对待行进中的每一天,善于反思,追求进步。
  一次,学校老师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计划创编一个音乐剧,希望我能写几句简单的歌词,让孩子在传唱中理解日新,内化日新。对于韵律,我向来一窍不通,但“日新”之于孩子,还是有无限表现空间的。于是,以“日新又新我常新”为题,速写了两段歌词,与其说是歌词,不如说是明快的想象与炽热的期望:
  “草儿青,树儿绿,花儿笑,溪水跳,明媚阳光洒满大地,新的一天多么美好。月儿明,星儿稀,鸟儿静,虫儿眠,灯火阑珊万籁俱寂,新的一天如此美丽。时间嘀答嘀答,我们珍惜当下。”
  以歌詞为引,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学校日新文化。
  首先,“日新”是大自然的本质特征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被誉为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说过:“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自然界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与更新,“日新”是其核心特质。虽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唯有今天的“桃花”笑“今天的春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时空的变化中,我们人的肉体与灵魂也在发生着“纯属自然”的变化,无论你是否乐意,无论你是否在意,我们都在一点点变化,一天天“生长”。“每日一进步,厚实人生路”,这是“日新”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校训。其实,“每日一进步”也因此有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是自然的、本能的进步,其二就是环境的、教化下的进步。我们致力于后者,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前者。
  其次,“日新”教育,是有根的教育。生命有限,“日新”更具意义,珍惜当下,注重当下生命的质量,才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左宗棠语)等,虽处不同历史时期,智者对日进日新的理解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生命进程中,人是没有太多选择的,不日新日进,则日止日颓。龙洞小学的传统底蕴在于“龙”,龙洞被称为广州第一村,有“先有龙洞村,后有广州城”之美誉,龙洞村在“九龙归洞”的传说中沉淀历史。在精神属性上,龙似天,似君子,“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君子终日乾乾”,锐意进取,发奋图强。龙洞之“日新学子”,也要承继与发扬这种精神,以反思为本,以行动为纲,“日新其德,日勤其业”,精彩生命,由此开启。
  再者,“日新”教育,还是注重当下,立足体验,倡导知行合一的教育。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唯有当下最真实,最刻骨铭心,最易改善与行动。康熙训子曰“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迷恋过往与憧憬未来,终究停留于追忆或想象的层面,而唯有当下,属于现实而行动的层面,因此更显万难。人的成长,经验学习借鉴固然重要。但并非人人事事皆可雄踞于“巨人肩膀”,否则就不会再有挫折、失败、沮丧、苦恼。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暴露出的最大毛病,就是总期望能够通过传道授业而避免孩子重蹈覆辙,但结果往往大不如意,对抗,反叛,依然故我,成了大多孩子的回应方式。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不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而是生活与实践的体验,唯有体验,才产生独特的体悟。很多时候,试误才是成长的重要途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其中,还是过于夸大了“知”的先导作用。“知行合一”,没有孰先孰后,反而相生相融,互为因果。如果生命过程采取倒叙的方式,也许我们就会更在意当下:生命银行里的存款,日趋衰微,直至乎无。把握当下,才不至于虚度荒废时日。
  最后,“日新”教育,因校园演绎而光彩夺目。是否伴随身体与心灵的成长而逐步提升标准?见之于“行日新”;有没有亲近课堂与书本,是否打开心灵去拥抱知识的天空,见之于“知日新”;是否关爱自己的身体,浸润于体育锻炼的愉悦之中,见之于“体日新”。借此,我们可以拓展覆盖到孩子校园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德日新”、“艺日新”、“能日新”等等,以“日新”为魂,孩子的生活充满灵气与内涵。就管理而言,“日新”教育可以勾勒出严谨完整的体系。日新课程、日新课堂、日新德育、日新教师、日新环境、日新评价、日新社区、日新管理。以“日新”为根,学校教育的枝叶才能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并且在教学方法注重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教学。  一、讲故事,让数字和故事相结合  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我
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活动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现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片段回放】  活动一:1个神奇的圆片,初步感受位值思想  (出示有十位和个位的数位表)  师:(拿出一个圆片)这是什么?  生:圆片、饼、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生本”的理念?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破坏性”小实验,可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活动与探究,其中之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之二,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把少量高锰酸钾加入一支小试管,套上戴导管的单孔活塞,试管口向上,加热一会儿,试管底破裂了(有些固
我院近10年来收治老年伪膜性肠炎患者8例,经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基础疾病:恶性肿瘤5例,脑出血1例,开放性骨折1例,尿毒症1例。8例
学生厌学逃学,是不可忽视的现象。一般认为,学生厌学逃学的高发期是初中阶段,这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生理心理波动大有较大关联,而一旦进入高中阶段,生理、心理相对走向成熟稳定,行为也趋于理性。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高中阶段的学生走向厌学逃学?  一、基于对学习的不适,产生焦虑、逃避心态  案例:2017年1月底,当所有学校正在紧张地进行期末复习考试时,化州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一位女同学留下了一张写有
目的 阐明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及整容的方法,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72例颅骨缺损病人行颅骨修补及整容,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2例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整容效果满意。其
教学思想就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教学思想是一个体系,其内容蕴含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观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基于教育本质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生命化的政治教学思想就在政治教学工作中充分地关注教育主体——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体验的一种思想体系。  一、人本主义政治课教学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位重要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为什么说令我们惊喜呢?原因是在新课标尝试实施后,无论是数学课堂还是教師与学生都带来巨大转变  转变1:数学课堂的变色  通过学习课标,我们掀起了活用、重组教材的再创造热潮,使学生乐意学、学得活、学得好。例如一年级《找规律》,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课始时教师:“同学们,六一节快到了怎样布置我们的课室准备庆祝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