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书谱》中孙过庭辨伪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孙过庭《书谱序》是一篇非常著名的书法文献,今人多名之曰《书谱》。然就其中的一段内容来看,孙氏乃是本着取可信实材料的原则,录之而成谱系,辑成名为《书谱》的书,目的在于“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即结合自己的学书经验,传播前人书法的笔法和风范,以利于将来的人学习。结合文中的一段内容所反映的孙氏在著《书谱》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定义、取舍,我们可以考证孙过庭对古代文献的辨伪思想,并略论其内容为序言的性质。
  【关键词】:书谱序;辨伪;孙过庭
  正文:
  在古人书论中,《书谱序》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献,其草书墨迹和文章内容被后世誉为“双璧”。或有人主此乃是内容完整的文,名为《书谱》更为恰当。本文试就其所撰文中数语,讨论一下孙氏辨伪思想之体现,并略论其内容为序言的性质:
  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孙氏于此主要是讲自己作《书谱》过程中对于各种材料的取舍。本于“除繁去滥、睹迹明心”的原则,“常俗所存”、“诸家势评”、“非经非训”之作等多種孙氏认为无收录价值的材料皆“不籍编录”。既然有所取舍,此过程中遇到一些辨伪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孙氏首先对当时常见的《笔阵图》做了一番评价,认为这篇图文相称的小文章虽然画的不好,字迹也不甚明晰,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即“尚可发启童蒙”,并且怀疑此文是王羲之所作。可见《笔阵图》在当时是学书者常见的材料。唐人张彦远所辑《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以及宋朱长文《墨池编》中都有题为《笔阵图》的文献。前两人认为作者是卫烁卫夫人,后者与孙氏观点同,然所收之文内容又与张、陈所收不同。朱是将名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的文章命之为《笔阵图》,又将前文当做名为《书论四篇》的文章中之一篇,同列于王右军名下,并对张氏定作者为卫作了记录,“以为莫可考验也”。或其定此篇名、作者另有所本,然无说明,亦不可知。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王羲之当时或许写过《笔阵图》,然不是上述文献所收录的模样,所收之文应系六朝人伪托。孙氏此处所见之文仅七行,较之上述文献所载篇章之篇幅、内容(发启童蒙),当与卫氏之作较近。若果如此,则孙氏于文中是对该篇作者提出了质疑,并定为右军。“虽则未详真伪”一句说明了他的态度是:《笔阵图》虽有伪作之嫌,然流传甚广,有一定价值,姑且认为它是王右军所作,以同常俗观点。近人冯亦吾先生在《书谱续书谱解说》一书中,将原文中“是”字易为“非”字,译意也随之错误,将孙氏之“怀疑是王羲之所作”之意,推向了“怀疑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对立面,误也。参看《书谱》墨迹一目了然,不知冯老先生此处所宗何本。估计仅是书籍出版过程中的校勘错误所致。
  《笔势论》十章,《书苑菁华》所收为十二章,《历代书法论文选》据《佩文斋书画谱》所收亦十二章;《墨池编》所收十章者,“原版久毁,其真伪难下定论”。孙氏此处所见当是内容与十二章本相近者,中或亡佚散失二章。文中有“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云云,“文鄙理疏、意乖言拙”之评恰如其分。又有“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不苟传也”等语,汉、晋不别,搬石砸脚,作伪过于明显,孙氏斥之“虚诞”。除了对该文辞意乏理、朝代混乱的质疑外,孙氏还从右军的角度进行反证,认为他“位重才高、调清词雅”,断不会“章则顿亏、一至于此”。故评之“非训非经”而舍弃不录。按,《笔势论》十二章,虽系伪作,文中所述亦有可取之处,诸章内容较之孙氏《书谱》中语,言辞朴实,主旨不为辞藻所掩,似更合其“睹迹明心”的原则,“足以补《笔阵图》之不足”孙氏此言“宜从弃择”,与前之疑《笔阵图》而能肯定它的价值不同。盖此文托名右军,故弄玄虚,在推重王羲之的孙氏眼中更嫌虚妄有关。且孙氏此处所本的原则是取可信实的材料,录之而成谱系,辑成名为《书谱》的书,那么他对这种作伪明显的文献嗤之以鼻也就可以理解了。
  孙过庭自述作《书谱》的目的在于“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说简单一点就是结合自己的学书经验,传播前人书法的笔法和风范,以利于将来的人学习。就传世文献来看,唐以前专论书法笔法的技法层面的文献并不多,前面所述《笔阵图》、《笔势论》十二章以及其它多种论及笔法技法的文献多属伪托。整体看来,唐以前论及书法的文献大体囿于文学,以现书法之美,尤以描写书势之美为主。所以孙氏认为此类“势评”多浮夸的修辞,对于书法仅能反映其外在的形式,其作者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没有真正理解书法的内在本质,也就不能领会到书法美的原因,学不到书法的笔法。故对于此类文献,孙氏“亦无取焉”,不是因为恐其中多有伪篇,而是与其作文的目的性相去甚远。至于古今名家的书迹,或难得一见,或人有定论,不作详述;古文字各种书体与时下之书质妍悬隔,“又亦略诸”;其它龙书、龟书一类象形装饰性文字,孙氏认为接近绘画也不加详论。总之,孙氏很重当时的主流书体和它们的技法性,对于那些托名前代的文献或文字遗迹,有作伪嫌疑者,他不否定它们的价值,但本于其著述的目的性选择舍弃之。
  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于《书谱》文末记述了一段自己作伪的过程。他曾经把自己所作认为很好的书法请“时称识者”观赏,但却没有得到认同。于是他“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再次示人时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孙氏因此哂此辈乃叶公好龙之徒,并发出知音难觅的感叹。由此可知,孙氏对古代书法文献辨伪的水平是很高的,而且他具有卓越的书法品鉴和书写能力,此举辨伪数例,当是其中的一个反映。
其他文献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创作中的一枝奇葩,拥有令人着迷的艺术魅力。孙悟空作为其中着墨最多的形象之一,其反叛精神历来为人称道。而西游记中的特殊群体---女妖,也同样拥有突破自我,挣脱束缚的反抗意识。在对孙悟空反叛精神浓墨重彩的同时,女妖强烈的自我抗争精神同样不可忽略。笔者将从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和极力达成自身目标两个方面来浅析女妖的形象。  【关键词】:女妖;爱情;欲望;反叛  千百年来,
期刊
书兔  今日兔狂,无人能降。欲捉笼之,忽跃起,几伤吾。吾怒,揍其腚。逃,吾追,绕几数周,不得。以叶诱之,方出,趁势逮之,不得。以迅雷势窜入床底,以书诱之,复出吃书。嚼而忘险,故捉之。母曰:“此乃书兔也!”  台北游记  台北之故宫,形似庙,以拟建南京故宫设计图为本。内藏我华夏文物无数。国军为避战祸,将其从内陆运来藏之。  其物琳琅满目,吾等应接不暇。其中,翠玉白菜为首。其色绿,犹潭水;其形美,似姑
期刊
【摘要】:本文以巴赫金“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利用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对话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集中分析了福克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独特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复调理论;《押沙龙!押沙龙!》; 叙事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Mikhail Bakhtin's theory of "polyphony", the paper explores uniqu
期刊
【摘要】:《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由达尼埃尔·阿拉斯所著,该书对六幅世界名画进行重构,进而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史研究的另一可能。本文就该书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的独特之处,并具体以《致亲爱的丘俪娅》和《大师之眼》两篇章为例,对“阿拉斯式”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图像志;符号学;艺术史研究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批评家,是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艺术史中心的支柱之一。阿拉
期刊
【摘要】: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通过自己的诗篇抒发情感、针砭时事,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特点,成为世界诗歌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传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世上少有人能够企及。  【关键词】:李白;江油;诗歌  江油是李白的故乡。李白在江油生活了25年(公元701---公元725)留下了大量作品,然而因其“悔其少作”“有不如意者悉皆焚之”,故在《全唐诗》中少有收录。现存的李白留故里诗歌多为后
期刊
【摘要】:“南木特”[1]藏戏作为夏河地区重要的文化艺术,它以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夏河呈现着其文化内涵,体现着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岔村的南木特”藏戏也是同样如此,因而它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地人们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作岔村;南木特;传承;发展  一、夏河作岔村的基本概况及“南木特”藏戏的来源  (一)夏河角叉村的基本概况  作岔村位于夏河县的东南部,现今行政区域划分为甘肃省
期刊
【摘要】:杜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中有许多女性题材诗,有学者统计,杜牧创作的诗歌当中,有70余首是女性题材的诗歌。所以有的学者判言杜牧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其实,纵观杜牧诗歌,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杜牧其实是一个正直、重情重义、有抱负的文人。翻开杜牧的诗歌、文集,我们细细阅读杜牧所写的以女性为题材或涉及女性的诗歌,会发现许多诗歌是在表达他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是受当时
期刊
【摘要】:文章梳理了《诗经》对当代文学评论、诗歌、小说创作的多方面影响,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典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诗经,当地;文学;影响  引言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它对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乃至文学史和社会生活都影响久远。从“思无邪”的风格到“赋、比、兴”的手法,从“兴、观、群、怨”的功能到那些世代流传、至今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成语—“窈窕淑女”、“辗转反
期刊
【摘要】:阿来在《尘埃落定》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到衰的历史。小说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命运多舛,但其形象确都是病态丑恶的,这既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又折射出作者高高在上的男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尘埃落定》;角色分析  《尘埃落定》以独特的傻子视角,讲述了一个土司家族乃至整个土司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舞台中央是一群性格迥异的男性为权利和利益明争暗斗。但在舞台的角落,还有一群女人
期刊
【摘要】:因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的国家,我国的国土上生活着众多民族,这些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因此在我国形成了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不仅影响了一定地区的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还渗透到文学作品中,随着文学作品的传播而影响到更多的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和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并不少。通过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对民俗文化进行描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