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有污染的地方就是战场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年均30%左右的增速,中国环境服务产业规模正快速做大。市场预估,到2015年年底,中国环境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但目前,行业内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坦言,当下环境产业服务业中竞争主体分散,并不利于环保产业发展。
  作为企业家,刘正军了解环保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环保协会副会长,特殊的身份让他能把问题反映到中央层面。
  “今后,政府在环境公共服务职能上要进一步弱化,要向企业购买面向效果的环境服务,把‘谁污染、谁治理’变为‘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刘正军所期许的,是市场力量在环保领域这个“政策性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高污到环保
  采访之前,《支点》记者翻看了国内众多环保业上市公司董事长履历,发现环保企业家大多都是环保专业出身,并一直从事环保方面的工作。
  如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一波,自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便投身环保水务工作数十载,北京碧水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刘正军则是“半路出家”。
  1990年,刘正军就职于湖南湘潭化纤厂动力分厂,担任技术工作。此后,他历任湘潭化纤厂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湘潭三星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和广东东莞恒发纸品公司董事长。
  无论是化纤还是造纸,这些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与环保风马牛不相及,甚至可以说是“冤家路窄”。
  不过,正是这些经历,让刘正军对环境保护深有感触——他的童年在浏阳度过,那时的家乡山清水秀。“后来,青山秃了,河流也被污染了。”
  2004年,刘正军与冯延林、申晓东合伙创业。“那时,有几个行业可以选择,包括房地产、医院、装修、环保。但我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环保行业大有前景。”永清环保副总经理兼技术带头人冯延林对《支点》记者说。
  最终,他们成立了湖南永清环保脱硫有限公司,这便是永清环保的前身。
  这样一来,刘正军早年从事的纸品、化纤行业,都成了永清环保的潜在客户。由于更了解客户心理,他更能得心应手地“掌好舵”。而且,这一经验让刘正军对环保产业有着更强的预见性。
  在很多人眼中,环保行业是个“政策性行业”,如果不靠政府,很难挖掘投资机会。但过去的经历让刘正军坚信,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环保市场的开放程度必定会越来越大。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4年以来,环保市场开放程度之大,可以从永清环保业务推广中窥见一斑:去年,永清环保有两个业务员成绩出乎意料,有一个业务员在河北签订近两亿元合同,还有一个在内蒙古签下了3.7亿元的大合同。
  “这两个都是陌生业务地区,业务员单枪匹马,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完成合同,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刘正军说。


  编制数百页行业标准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正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雾霾治理提出议案。而与雾霾紧密相关的大气治理,正是永清环保起家的产业。
  早年,永清环保从火电厂做烟气脱硫起家。市场起步阶段,刘正军事事亲力亲为,看项目、谈合作、审图纸、做推广,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
  跑市场难,但更大的难题是,整个烟气脱硫领域没有行业标准,这让刘正军、冯延林这批创始人犯了愁。
  “没有标准,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冯延林说,我们首先做的是标准化设计和自我研发。针对每一项技术,自行编制数百页的操作手册。
  为什么要自己研发,而不选择更有效率的技术引进?
  “很多公司光顾着引进国外技术,但外企往往只说使用方法,不会吐露核心技术。需要因地制宜、适度调整时,就容易出问题。”冯延林解释,自主研发不但能减少成本,遇到特殊情况还可加以变通,找到突破手段。
  2007年,永清环保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火电脱硝。该领域的行业政策2010年5月才进一步明确到位,而永清环保早已掌握了火电脱硝的全套技术。
  截至目前,永清环保在大气治理的脱硫、脱硝、除尘等领域占领了技术制高点,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关键指标高于欧盟标准,已拥有40多项专利技术。
  这些努力,逐渐得到政府和市场的认可。
  2011年3月,永清环保登陆深交所,成为湖南省第一家上市的环保企业。这让永清环保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比上市更让刘正军自豪的是,永清环保创业至今近二十年,创业元老从未流失过,同时也不断吸附着优秀人才。
  “去年加入的总裁朱恩惠博士,就在德国留学并工作多年,原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院长刘志斌,治理过德国鲁尔河污染的环保专家柯艳春博士等海外高端人才,都受到‘永清梦、环保梦’感召加入永清环保。”刘正军说。
  第一个“吃螃蟹”
  放眼全球,企业若不进行业务创新,往往会加速衰败和消亡。深谙此理的刘正军,一直关注着环保行业新发展——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是战场。
  近年,镉大米、毒生姜、癌症村等新闻一次次冲击着公众心理防线,土壤污染继雾霾后,成为又一个环保关注点。
  刘正军看到了潜藏其中的机会。2009年开始,他便带领团队在土壤修复领域进行技术研发、人才储备。
  2010年,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中,永清环保成功中标长沙铬盐厂等污染修复试点。此前,我国尚没有铬污染治理先例,国家标准、数据库还是空白。
  78%工人鼻子糜烂、几乎全部职工血铬和尿铬含量超标……十多年前,长沙铬盐厂污染问题引起全国人大环资委重视,被要求停产并进入治理阶段。迄今,这个与湘江隔着一条公路的厂区,大面积都是寸草不生的红色土壤。   “铬污染很难治理,有些企业会把污染土壤偷偷运走,在郊区进行填埋。但这样会造成二次污染,也不符合法律规定。此前湖南省湘潭市就有人违规操作,并因此获刑。”铬盐厂项目负责人说。
  治理过程中,永清环保引进、消化国外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根据我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改进。最终,“重金属污染土壤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上述项目负责人介绍,永清环保目前已推出湖南省首条重金属土壤修复药剂生产线。“这一技术原理,是用药剂固化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使之发生化学反应,把毒土变成无害矿石,防止重金属离子随地下水和地表水迁移。”
  2014年,我国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而此时,永清环保在土壤治理领域,技术、人才和产能上已然成熟,入选了环保部第一批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重点推广示范单位。
  那么,土壤治理就是永清环保选择的终点?
  不,在刘正军心中,环保企业最高境界,就是能提供涉及土壤、大气、水、垃圾等一整套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全能“环境管家”。
  不掏腰包治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指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即使只处理表层污染土壤,每公顷修复成本也将达到30万元,全国耕地修复所需资金总额将高达6万亿元。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自2010年以来,共安排财政资金16亿元,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土壤治理中,耕地修复项目仅占土壤修复项目总数3%左右,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仅为场地修复项目平均投资金额1/5,为矿区修复项目平均投资金额1/3。”刘正军说。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正军一口气拿出了10份议案,做了两届人大代表的他,每份议案都是他对环保问题深思熟虑的结晶。
  此次议案核心正是第三方治理。“我相信,永清环保多年来在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探索经验,将为我国的土壤治理特别是污染耕地修复提供有益的参考。”
  土地治污看似只关乎技术与资金,开展起来却远非这么简单。
  多数环保市场,国内奉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永清环保以往面对的火电厂、钢铁厂等企业主体,都会在政策要求、监管下进行环保投入。
  然而,土地污染具有累积性和隐蔽性——如商业土地污染,企业或许几易其手,污染主体早已找不到,治污只能由政府承担。
  让人担忧的是,土壤污染看不见、摸不着,若非危及安全,政府也不愿投资巨额整治污染问题。
  刘正军开始深入思考——要治污,大规模的投资必不可少。如果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不够,必须从治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终,刘正军借鉴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思路,探索出“合同环境服务”的商业模式。
  2014年10月,永清环保与湘潭市岳塘区率先启动全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PPP项目,以公私合营模式签署PPP模式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永清环保对被污染土壤先进行治理修复,达到了预期效果,政府将土地出让后,企业再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目前这一商业模式已在江西新余、湖南湘潭等地进行市场化推广应用,永清环保也成为环保部批复的全国第一家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单位。
  “模式创新才是环境治理的根本——政府只管当好裁判员,做好总体规划和绩效评判。作为第三方,企业提供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撑,负责实际操作,只能从治理效果的收益中得到回报。”刘正军说。
  实际上,这种由原本“谁污染、谁治理”变为“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模式,已在欧美国家减排治理中普遍应用。
  “让我们高兴的是,‘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被明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刘正军说,“专业公司通过专业手段治理效果会更好。”
  不过,耕地修复由于其特殊性,不能修复后用于商用土地,从而快速实现成本回收与盈利。那么,如何解决耕地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问题?
  刘正军认为,首先必须改变政府财政单一投入局面,“这也就更加突出了建立新型融资模式的紧急性和迫切性。”
  其次,可以借鉴美国超级基金融资方式。从政府财政拨款中拿出一部分,再吸引一部分社会资金,设立耕地修复基金。
  “基金应采取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贷款期限适当延长,以适应耕地修复治理项目周期长的特点。可以优先贷款给实施污染耕地治理的环保企业,以推动污染耕地治理。”刘正军说。(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
其他文献
女人爱美,更容易冲动消费,但这并不代表女人的钱好赚。猫人国际董事长游林认为,做生意要警惕“女人陷阱”:当所有人都认为女人的钱好赚时,自然就有更多人进入这个领域,竞争会异常激烈,女性也会更挑剔。能否让女人主动打开钱包,最终要看谁更能创新,谁更能把握女性消费的“兴奋点”。  若再随大流跟着别人后面跑,只会在红海血拼,唯有另辟蹊径走差异化路线,才有可能闯出一片蓝海。对女性来说,内衣不只是一件衣服,还可以
期刊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称之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足以见得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之大。  新常态下的创业必须依靠创新。《支点》杂志2015年第五期用“创业新时代”组稿为我们介绍了一批民间的创业高手,给像我这样的创业者提供了很多启示,我读后收获颇多。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
期刊
当下,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超低利率阶段。在美国、英国、日本和欧元区,央行的基准利率都是0.5%及以下。甚至出现了一些利率为负的中央银行,如丹麦、瑞典、瑞士的基准利率都低于零,其他短期利率也处在极低水平。  虽然长期利率仍高于短期利率,但高出的百分点微乎其微。此前,日本和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使得长期利率降至历史低点。2015年伊始,欧元区定量宽松政策正式亮相,也给欧洲带来了类似的低利率。  我们为什
期刊
随着中央新一轮财税改革启动渐进,车企减负成为核心思路。汽车产业税负高,减负势在必行。目前,汽车税与价格、排量挂钩,未与反映车辆节能水平的燃料消耗直接挂钩,尚未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消费税、车船税等,以发动机排量设置税率,导致企业片面降低排量而不是致力于提高节油技术。而计价征收的车辆购置税、b消费税,使得采用高技术的汽车纳税额反而较高,不利于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市场推广。  从税制结构来看
期刊
2015年我国40大中城市住宅开发投资吸引力前十
期刊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融资担保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近年来,多家业内翘楚纷纷折戟,风险频发,四川、新疆、河南等多地陆续出现担保公司倒闭潮。在当前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背景下,担保业如何走出困境迫在眉睫。  目前,担保业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三高”,即高杠杆、高收费、高风险。  高杠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放大倍
期刊
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互联网+”战略,顺势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一时之间,全国各地争相出台利好政策,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硅谷”。例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密集的“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近期透露,计划成立“互联网+”办公室,以一支30岁左右的年轻政务团队,拥抱“21岁现象”的青年创业生力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硅谷们要想建设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向发展成熟的硅谷取经呢?中国当下的“
期刊
随着苹果迎来全盛、三星阶段性下滑,国产厂商悟出:单纯做硬件没有前途,做生态才能确保盈利与想象空间。  比如乐视,就画了一张生态大饼。乐视提出,要“打破硬件边界、UI边界、内容边界、应用边界,打破整个产业链中的创新边界”,并表示其盈利将来自乐视的内容收费与会员费。乐视手机的本质,是想让手机成为一只廉价但会生蛋的母鸡,手机内有收费内容,乐视将之打包销售给手机用户,这是国内手机行业已被讲得烂俗的生意,其
期刊
有关打车软件的补贴之战,“黑白”之争,从2014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即便有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本土对手存在,Uber这款外来打车软件仍然在价格战的硝烟中存活下来,并在中国白领消费者中有着良好口碑。  但与其在其他国家遭遇类似,Uber在中国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政策风险:它通过拼车业务调动社会车辆资源,而这使它陷入“黑车洗白”的质疑之中。  司机月挣2万元  七年前,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
期刊
怎么理解工业4.0?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沟通,打造一个高度灵活的智能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给出的答案。按照规划,中国在2049或20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迈入世界工业强国的前列。目前,各界均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