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场域、行为倾向与易得接触:三重叠合的毒品滥用缘由

来源 :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整体论的立场探究毒品滥用缘由是采取有效防控、综合治理的前提。借助当代法律人类学多点合作式的田野调查,进入毒品滥用者的日常世界,透过“他者”的眼光,发现正是特定生活场域、低自我控制行为倾向和毒品易得接触的三重叠合导致毒品滥用行为。因此,传统意义上针对毒品滥用者的矫治和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并不能从根源上减少毒品危害。直面导致毒品滥用的三重因素及其治理难度,需要从制度上设计更为综合的针对性治理策略,即整合政府、民众与社会力量,优化教育资源,整体改善生活场域;指向行为倾向干预,实施分级预防;抑制毒品犯罪的犯意产生,
其他文献
Purpose: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s a significant global mental health concern,especially in the military.This study aims to estimate the efficacy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ilitary-related PTSD,by synthesizing evidences from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山西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战略,提升森林康养在大健康中的新地位,营造森林康养社会新氛围,打造森林康养新品牌,宣传森林康养新理念,让森林康养重大意义和促进大众身心健康的作用深入人心,山西省林学会森林康养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交城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山西林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织开展“关帝交城山杯”森林康养基地摄影大赛活动。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
施茂盛是洋溢着才情的诗人,他的诗意象准确,气息优雅,自然风物充满生动的灵性,个人生活化为平静的远观,充满了意境之美,对中国古典诗的审美有着杰出的理解和继承。然而,在当代诗的主题越来越日常化的趋势下,这种努力常常被忽视,挤压在某个充满偏见的角落,即使诗人自己也未必完全确信,这样的写作在当下是否仍然具有朝向伟大的可能。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辖区面积为1309.8平方公里,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低、地薄,石漠化和工程性缺水严重,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和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
哈姆莱特的心理转变丹麦国王死了。通过死者的鬼魂登场,莎士比亚告诉了我们官方给出的死因,“一般人都以为我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一条蛇来把我螫死”(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哈姆莱特〉第28页,朱生豪译文。以下随文注页码)。鬼魂没有含糊,直言它是“一个虚构的死状”(第28贵),结果是“把丹麦全国的人都骗过了”(第28页)。自然,被骗过的也包括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说:新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或许由于使用时间还不够长的缘故,听课调研中发现老师们对“加强读书”的措施理解不透,“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课例片段及评析,解读“加强读书”的措施,从而把“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落到实处,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有一定的帮助。
接访是信访工作的起点、信访治理的源头,在信访工作中起到前期预警和诉求识别作用,接访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后续信访程序运转。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引下,接访是一种官民良性互动,共同协商确定公共价值,实现公共利益的行动,接访民警与上访民众不再仅仅是求助者与施助者不平等关系,而是具有平等意义的信访治理主体关系,并外化为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警民关系。双方在纵横交叉关系互动中使接访产生回应式、撞钟式、和稀泥式和闭门羹式四种类型。回应式接访既能通过法言法语达成信访诉求共识,也能通过和声暖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契合冲突化解和政治参与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泸州市龙马潭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发展历经70个春秋。从“一穷二白”、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到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2辆,从1978年的7.7亿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乡村不仅变得富有,也变得美丽,越来越像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历史印证过去,鉴照未来。乡村发展之路正是新中国成长的剪影,回望昨天、守望今天、展望明天,方能觅得中国乡村发展的正解
城郊融合型村庄由于距离城市建成区较近,受到城市辐射影响显著,人口结构复杂、产业类型丰富、农作方式多样,不同居民点之间发展条件的差异性较大,发展需求不尽相同。特殊的空间区位呈现出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习惯乡土化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是城市形态和乡村聚落有机融合的特殊载体,是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点研究区域。本文以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南晓社区为例,深入分析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面临的困境,提出以目标导向引导村庄规划建设,明确村庄建设管控规则,划定七条控制边界线。针对不同的实施主体提出不同的成果体系,以期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