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体验的建筑空间建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观察与体验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空间建构正是以模型为手段的建筑设计研究方法,即从模型空间的构建过程认知空间,明确不同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带来的不同体验。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建筑设计中空间建构教学的模式及特点,旨在以此为新视角来更新设计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空间体验;课程改革;实物建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01-02
  近几年,各院校建筑教学注重将空间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的设计与理解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建筑空间的设计与教学也相应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院校也积极探索自身的建筑空间的教学体系。早些年的建筑空间的教学方法与如今的建筑空间实践的要求逐步脱离,原有的注重构图与形式的空间构建方式也在被以空间体验与建造为主的建构方式所取代。空间建构以空间的建造实践过程为主,从中可以更好地体验空间塑造过程,从而加深人们对空间的材料、构造、结构等的了解与体验。
  1 建筑空间的误读
  1.1 对空间的错误理解
  伴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的形式不再依靠空间而生成,也不再受建造逻辑的左右。如果建构的方法得不到正确的运用,形式变成空间建构的累赘,必将重新折返建筑空间与形式的内外分离的道路。设计师不应该为了一个虚假的装饰而无视空间的科学与真实。正是因为人们一直在追寻外在形式的魅力,使得每一栋建筑更像是一个视觉艺术品,忽略了其内部空间属性。
  1.2 原有教学体系的弊端
  包豪斯虽然革新了现代建筑空间的概念,使设计问题从二维提升到了三维的空间,但是其过于追求现代的建筑形式语言与材料的表达以及构图的形式美,没有使建筑结构、构造、材料与空间的构建建立起有机联系,也没有从空间建构的生成方法对于空间形式的影响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1]。受其影响,人们越来越注重形式的美而忽略对建筑的本质空间的体验与探究。学习之后,学生往往会对空间产生误解,因为他们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下没有得到空间建构下的对于空间的体验或是感知。
  2 空间建构的过程与操作
  2.1 模型手段为核心的设计过程
  通过对模型材料的操作,可以获取空间的概念,因而模型成为设计的空间概念的发生器。这里采取了一个直接而且朴素的方式,即对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观察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直接而且明确的空间构建体验。通过对空间生成方式的观察,可以认识到设计的空间的直接性与真实性。以模型为主的设计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直接用材料来建造相通的,进一步说,以模型来产生与推敲设计的状况,对模型材料的操作决定了最终的形式[2]。最终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的转化,可以理解为构思形式到建造形式的转化。构思形式是指设计构思,它的形式和空间特征与设计者所采用的特定的模型材料有关,建造形式则是这样的构思形式的物质化过程,与建筑材料的选取有关。这一过程的结果并不是建造完成的建筑物,而是建筑研究的深度。考虑到建造材料对设计表达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空间的把握以及建构的表达。
  2.2 模型设计的操作
  建构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借助模型的方法来生成空间。模型的操作涉及具体的方法和材料,操作的方法与要素对象的内容相关联,具体的操作过程是由一系列步骤构成的,例如对于体块的操作方法可以是掏空、切割、移位;板片则可以是围合、重叠;杆件可以通过调节、搭接或排列。从模型的材料到建筑的材料的转换则是相对复杂的问题,如何选择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材料阶段如何保持原有的设计概念,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法则是通过照片的拼贴来处理,用建成的真实建筑的材料图片作为模型内外部空间的拼贴研究。就单纯的视觉形式而言,材料构件及构造的方式会形成建筑表面的图案,是形式和空间表达的重要手段。“拼贴”可以找到最符合原有设计概念的材料类型、构件的形式与尺度以及構造方式。
  3 建构的体验与空间感知
  3.1 建构的体验
  3.1.1
  空间概念的明确表达。具体的建构过程不是漫无目的的肆意表达,而是从原始的空间概念出发点逐步完善的过程,即通过对模型的具体操作,杆件的组合方式、材料的拼接方法、体块的搭接关系等手段,逐步完善与深化空间概念的表达[3]。在模型构建的开始阶段,有一个基本的空间构建的元素概念,以此展开训练。此时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混乱的建筑空间的概念,而是某一种空间组成元素的空间再组合的过程。其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的特点,操作因此变得简单而有效。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体验到一个原始的空间概念是如何被表达的,例如一个体块的概念,人们在它的空间生成过程中会逐步体会到体块内与外空间的界定关系以及模糊空间的产生的逻辑。空间一旦形成光与影,便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后通过对光与影的调整逐步改变空间的组合方式,这样才可以使原始的空间概念最终得以明确表达。
  3.1.2
  材料的更迭。材料是建筑空间形成的要素之一,在空间建构的过程中,主要在模型材料转化为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关注对材料的探讨。在材料转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原本清晰的构思或者概念在这个阶段反被削弱,或者最终仅有的概念也荡然无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材料的转换过程的关注点的误解。在这过程中,人们应该将研究的视点转向材料的尺寸、相互间拼接关系以及材料与空间的作用关系上,而不是具体的构造实施做法。模型的制作过程的结果不是真实建筑的表达,人们关注的是这一过程中概念是如何被表达并逐步完善的。材料转变的目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帮衬空间概念的塑造,加强空间的情感表现力与感染力,完成从感觉到物质的转变。
  3.1.3
  空间的几何结构和构成。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空间的构成方式,即空间是由空间限定的构件围合或分割而成的。西方古典建筑比较关注于空间的容积,而现代的风格派建筑则更关注空间的构成方式。空间和空间的构成是空间问题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建筑作为空间物质,应该向人们诠释其真实性。目前,一些所谓的新建筑呈现的视觉艺术正动摇着经典的建构逻辑,究其形式,抑或造型的本质,它是一种遮蔽结构逻辑的错误呈现。结构做为力学逻辑在建筑构件中的体现,它的表达应该是遵循其自身的结构秩序和组织关系的约束,是一种真实的建造语言。如果用美学的语言对待建筑结构,那么结构便是一种建造的艺术,从而无论是巨构式的框架,或者密集型梁柱的现代穿斗式的营造,都将会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体验。   3.2 空间的感知
  3.2.1
  光与影的交汇。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写到:“建筑是体块在光影中的巧妙、适当和有意味的变化”,可见光影与建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赋予了建筑生命与内涵。光与影的完美结合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空间感受[4]。光与影像是创造空间的构成要素,是通过光线的强弱、明暗差异来塑造空间对于人的影响和感知。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只会准确描述光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将光影作为设计手段的能力,正如安腾忠雄在“光之教堂”设计中对“光线”这一元素的巧妙应用,使教堂空间有了灵魂:光线透过十字型空透的墙面落在地面上,被拉长的十字光影让空间具有了光彩与神秘氛围。在建筑空间中,光的强烈而有力,影的含蓄而深沉,一起使空间充满活力。根据空间氛围所需要的气氛,选择不同的光影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空間情感的表达。
  3.2.2
  空间的连续性。空间形态的连贯性与空间组织的连续性是空间建构的深化与发展,通过对空间的结构、材料以及光线等因素建立起联系,这种空间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一种深层次、连续、开放的空间,不是一个片段、非理性的空间。在逐步方案深化的过程中,随着思路的清晰,前后操作逻辑也像是自然的景观一样连续起来。而对于空间组织自身的连续,则相当于动态立体派的时空概念。空间的连续性是因为各个部分的有组织的构件而形成的,简而言之,之所以在不同角度观察某一空间,却仍然视它为整个建筑空间的整体的一部分,因为它在不同的空间构建体系中起着联系的作用,不能够将它割裂于整体而成为单体空间。它是整体空间中有序的内在联系,而且在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地持续发展。
  3.2.3
  空间的透明性。乔治·科普斯在他的《视觉语言》一书中很好地定义了透明性:“当我们看到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层层相叠,并且其中的每一个图形都要求属于自己的共同叠合部分,那么我们就遇到一种空间维度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设想一种新的视觉属性,即这些图形被赋予透明性,它们能够相互渗透而不在视觉上破坏任何一方。建筑空间的透明性是一种开敞的空间新理念,是一种更广泛的空间次序,反映空间的互相渗透,抑或是空间的互相重叠。透明性让空间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具有动态的特点,它让空间的组合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它是一种控制空间元素的重要组织手段,对改善现代建筑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建筑自身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空间系统,不应该是华丽的外表映衬下的呆板空间的任意组合。每栋建筑都应该有自身空间的生命力,追寻高品质的真实建筑空间应该是人们始终努力的目标。而空间建构是当前流行的前卫原创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的一种,它可以引导建筑师进行空间创作的思考,抛开一切经验、文化、地域、功能等差异性因素,不断尝试空间实体的可能性形式,即使最终结果不能完全应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这种空间建构过程的尝试也在为人们探索未来潜在的空间形式与体验。
  参考文献
  [1] 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冯炜.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M].李开然,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介绍上海振华重工针对40万t级散货船设计研发的最新型4 000 t/h机械差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其卸船能力、抓斗起重量、前伸距均为世界之最,为卸船机大型化的设计提供参考。
油气钻井施工中,超过80%的事故为人为因素。通过对钻井施工人因风险因素系统性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钻井人因风险控制平衡模型,量化了与11类钻井作业相关的10种人因风险类别的可
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烟叶外观特征变化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实际生产中会出现差异性;不同品种的烟叶在不同的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环境因素以及烘烤工艺的影响下,外
为避免徐庄煤矿Ⅱ1采区-750水平大巷受其上方两侧工作面开采造成多次扰动影响,同时减少煤柱留设以提高煤炭开采率,将原规划的工作面合并为7313跨大巷回采综放工作面。通过分
根据西沟煤矿的地质条件,运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先后开采11煤和13煤后上覆岩层的应力分布规律、移动特征变化以及对12煤的影响,进而分析出12煤层安全开采的可行性,
摘要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合成杀虫剂,它所引起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主要与其不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进而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积累有关。而最近也提出了有机磷农药的其他非胆碱酯酶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五羟色胺递质系统、cAMP反应单元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等。针对有机磷农药神经
在均衡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非洲不同规模水电站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也对这些水电站的不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大型水电站和小型水电站,并且
介绍一种新型自走式跨铁路伸缩输送车的结构组成和工作特点,这款输送车移动方便、伸缩长度可调、输送带俯仰角度可调,适合多种作业场合。
从Hypack软件用于水位推算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位推算方法、Hypack软件水位推算模型及其应用、水位推算过程及其精度检验等方面作了大致的介绍,并对基于该软件的的水位推算
摘要 [目的]对不同种质桂郁金药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对117份不同种质资源桂郁金的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17份桂郁金种质划分为6大类群,第1类是品质较优良且存在较多的1个大类,断面多为乳白色、内皮层环黄白色或断面黄白色、内皮层环黄色;多为内皮层环和木质部都有半透明情况或断面无半透明情况;形状多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少数为卵圆形及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