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性生态空间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性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源泉,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政策、资金、网络、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实践平台、文化氛围等核心要素入手,围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与指导针对性、多方联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与扶持以及全社会形成扶持创新创业生态空间几个方面,结合南通大学在该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性生态空间的创设路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健康优质的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所谓国家之间的竞争,究其根源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我们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成都与日俱增,当今已经达到了前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在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充
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美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美育具有良好的育德功能,能够以向善的美育载体帮助大学生获得崇高品质,以良好的审美体验帮助大学生接受精神熏陶,以创新的美育载体帮助大学生提升修为修养。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美育载体创新,摈弃传统美育载体困囿,构建虚实结合美育新空间;通过构建弘扬正能量审美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美育资源建设为抓手,促进美育内涵式发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线上教学上半年成为高职院校“常规性”教学方式,“全面网课”加速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推进器”“稳定器”“碰撞器”作类比,概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为满足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重点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平台、功能、资源和整合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保障及服务三项建设原则和相应的对策。
对水利工程移民进行必要的管理是促进移民及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及安置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在借鉴企业战略管理中管理程序模式及环境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利工程移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搬迁后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从战略管理视角对水利工程移民管理方案的策略选择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应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加强移民教育和健康心理引导;加强移民技术指导和培训;建立移民自治的非政府组织;移民土地收益权入股。
基于研究IFDI与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文献,依据黄凌云等人的测算方法,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IFDI与OFDI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通过不断变换协调系数γ(2≤γ≤5),将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出最符合常理的CDIFDI值所对应的γ。结果发现:当γ=4或γ=5时,某年某省域CDIFDI均太小,且与其原始数据在全国的排名相违背。当γ=2时,若某年某省域的IFDI与OFDI都为较大值或较小值,其所对应的CDIFDI在全国的排名也会与前两者保持一致性;若某年某省域IFDI与OFDI一个大而另一个小,其所
为保障海门过驳作业区船舶的通航安全,需对新设定的海门水上临时过驳作业区船舶通航安全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统计2016年以来船舶交通流量和事故的数据,对作业区交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运输船和分流船进出过驳点的碍航性进行详细的解析,定性评价了碍航性对通航船舶的威胁因素;对风、能见度和水流三个因素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船舶进出及过驳作业期间通航风险、交通船进出及人员登乘的风险。
学徒制发展中师生关系经历了伦理关系维系、萌芽契约维系、法律行会维系和职业教育维系的演变。而在现代学徒制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异变,主要表现为功利趋向下的利益纠葛、流动加速下的情感弱化、权责不清下的边界模糊和资源不均下的走向不明等,而要化解这些问题,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师徒交流的规章制度、增强徒弟的职业认同和重建传统的师生伦理。
[目的/意义]旨在精准测量政策不同环节与专利质量的关联性,以提高专利质量。[方法/过程]论文以灰色关联分析为研究方法,从政策全过程这一视角探讨了专利资助政策对中国省域专利质量的影响问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策问题界定等六要素与省域专利质量存在强相关性,其关联性从大到小排名情况为:政策监督>政策执行>政策问题界定>政策制定>政策环境>政策调整,其中政策监督的影响力度最大。最后,论文从优化政策监督体系、完善政策问题界定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提高中国各省市专利质量。
“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的根本精神。中华文化则从观念和价值层面追求民本主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道德的大情怀。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文化精神虽存在个性差异,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试图从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诠释、异同性出发,分析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及现状,从而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找准两者高度融合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