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予以高度重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作物高产栽培仍存在些许不足,且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也有待加强。论述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继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确保人民吃到放心的粮食,促进我国农业产量提高。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6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31;S435       文献标志码:B
  粮食安全問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国家来说,老百姓衣食无忧是基本要求,吃到放心健康的粮食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农作物的栽培种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栽培过程中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1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
  选择产量高、植株紧凑的品种。同时,为了降低农作物在后期被病虫害侵入的概率,管理者在前期选择品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避免选择容易受病虫害影响的品种。
  1.2   播种期的选择
  晚播种比早播种更有利于种子与果实的生长,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适宜的播种期能够有效规避因季节、气温所造成的培育问题。不同的农作物所需要的播种期和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例如水稻性喜温,如果在早春就开始种植,气温不够暖和,较容易发生秧烂的现象。
  1.3   育苗管理
  在农作物的育苗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暴晒农作物种子。正确做法是在白天将种子放置于通风处晾晒,并合理控制通风时间,一般30 min即可;夜晚的保暖工作也要到位,需保证苗床温度在5 ℃以上。
  在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中,管理者要做好苗床的管理。首先,确保种子能够吸收到适宜的温度及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在种子出苗后要避免浇水量过多,应少量浇水,循序渐进,确保幼苗底土的湿润状态。其次,对土壤的温度也要掌握到位,不可出现土壤温度太高,以免抑制幼苗的生长。最后,在炼苗与疏苗阶段要避免中午出现烧苗的情况,保证水肥的充足供应。
  1.4   水肥松土管理
  幼苗逐渐长高后,对农作物的水肥、松土管理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对后期预防病虫害的侵入有一定的好处。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施肥、合理松土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规避病虫害的侵袭。
  1.4.1   浇水施肥
  浇水的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水量过多,否则苗床表土积累太多水分,不利于底土及时吸收。在施肥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加入磷、钾、氮肥等化肥原料,并按照“控氮、稳磷、补钾、配微”的方式采取施肥工作,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同时,管理者应合理控制种植面积所需要施肥的分量。例如,水稻种植容易受到胡麻斑病的影响,可以对约600 m2的种植面积施5 000 g左右的钾肥,促进农作物的稳定生长。
  1.4.2   松土管理
  壮苗阶段的农作物很容易因土壤中的养分、水分不均衡而抑制生长。因此,管理者要及时对这个时期农作物进行松土、除草、灌溉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松土时要避免将田间可能残留的病原体作为肥料,以降低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另外,在移植农作物苗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密集型的大面积移植,减少病虫害问题。
  2   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措施
  2.1   构建病虫害防治机制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病害和虫害的侵害无处不在。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机制。一套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机制,能有效把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蔓延特点,遏制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在发生病虫害前做好预防工作,在出现病虫害后采取防治措施[1]。
  有效规避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问题,也能起到预防病虫害问题发生的作用。例如,秋季天气较为干旱,也很容易有病虫害发生,应提高土壤蓄水的能力。管理者要多给农作物浇水,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尤其需要注意在轮作处理期间,避免出现重茬或硬茬问题,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措施
  2.2.1   虫害防治技术
  对于农作物较常见的虫害,如果叶面害虫,管理者要对其及时喷洒农作物根茎基;如果是田间蚜虫,选择10%吡虫琳3 000倍液实施田间喷雾,也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措施进行消灭。
  借助老鼠笼、捕鼠器、粘虫网等专业器具捕杀农作物害虫,好处是不需要采用农药喷洒,避免因农药喷洒对农作物造成药物影响,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利用隔离工具对害虫的进入进行隔绝。例如将种植的地块都安排屏障、拱棚等,隔离害虫的活动空间,避免害虫的侵入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覆膜种植技术是较常见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科学控制土壤环境,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环境,能有效避免发生虫害。还可以根据昆虫不育的特点,从源头上避免其再生再育造成繁殖,通过使用昆虫激素诱杀农作物害虫,降低虫害的成活率[2]。
  2.2.2   病害防治技术
  在农作物的生长栽培中,除了虫害的影响,病害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日常较常见且难以解决的就是叶斑病与根腐病。对于这两种病害的防治,管理者可以运用75%百菌清的可湿性粉剂配制成600倍液,周期性在田间实施封闭式喷雾。建议每间隔10 d对农作物进行1次喷雾,且连续使用3次,真正达到对叶斑病与根腐病的有效防治。   2.3   对农作物进行检疫
  除了一些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外来引进的农作物物种,管理者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疫,第一时间预防病虫害及其他风险,保证管理者在种植工作中的效率,提高对病虫害监管体系的完整性。
  2.4   引进智能化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引进智能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对病虫害的消灭。当然,無论是种植农作物还是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让老百姓有健康安全的粮食。农作物的高产栽培与种植只是农业建设的前期工作,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关键。引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病虫害征兆,排除农作物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3]。
  3   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3.1   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对农作物进行高产栽培,重视其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是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通过化学药物的喷洒等,能较好地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但药物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这种方法应尽量少用。基于此,应从多方面考究并实践对农作物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推动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
  3.2   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对环保政策的执行刻不容缓。而绿色环保的物理性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物理性防治相较于化学性方式更加绿色环保,可以减少农作物上化学药品的残留,降低环境污染的概率,值得大力提倡。因此,我国需要重视应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3.3   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饮食
  农作物种植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人民群众能够吃到安全健康的粮食。在农作物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松土等各个环节中,相关人员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悉心照料管治,保证培育出健康安全的农作物,让人民群众都能吃到放心、安心的粮食。
  3.4   提高农户生活质量
  农户可以通过种植农作物,运用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科学防控减少农作物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培育出具有经济效益的各类瓜果蔬菜,从而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提高生活质量,共建美好生活。
  4   结论
  农业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生产高产优质农作物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应在品种选择、种植、培育及后期养护中,构建病虫害预警机制、完善病虫害防治系统,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合理运用防治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确保人民吃到放心的粮食,促进我国农业产量提高。
  参考文献:
  [ 1 ] 文明寿.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0(13):2.
  [ 2 ] 丰家立.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2):76,79.
  [ 3 ] 陈雪平.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山西农经,2020(5):86-87.
其他文献
该文探究通过挖掘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更新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途径,将爱国与敬业意识、拼搏进取精神、法治观念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旨在实现体育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基于公共服务质量的属性与特质,引入微博数据的分析方法,开发出了住房保障服务质量的概念性整体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住房保障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价值维度公平性、过程维度责任性是影响住房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安置房和经适房服务中“价值—过程”维度的质量问题更为显著,而在廉租房和公租房服务中“功能—结果”维度要素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不同空间区域中的质量问题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以空间差异和房型差异为切入点,精准施策、精准保障,应成为政府下一步住房保障工作的焦点。
摘 要:为了不断探索铜川市耀州区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播种模式,进一步加强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铜川市耀州区于2014—2016年在秋播冬小麦万亩示范片中设置了3种不同机型小麦播种技术对比试验、示范,为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展示。  关键词:冬小麦;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0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233.
教育部于2015年提出“职业院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正式开启。该文以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标准,选取诊断与改进方法,诊断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策略、分析改进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对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改变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小,在整个采样期间溶解性有机碳组分的趋势一致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施肥量改变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热水溶性有机氮的影响高于相应碳组分,增量施肥的溶解性有机氮和热水溶性有机氮含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处理,这些差异在大部分采样时刻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南阳市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采取大区完全随机种植对比试验,对适合南阳农业生产实际的10个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作进一步田间表现鉴定,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并提出南阳推广种植和生产布局意见,以此带动全市大豆生产。  关键词:大豆;产量;综合性状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2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摘 要:分析了江苏省如皋市黄瓜产业及种植技术的现状,从温度、水分以及光照这3方面入手,分析了黄瓜生长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以选择优质的黄瓜品种、培育壮苗、控制黄瓜棚的温度、搭架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这6项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旨在推动区域黄瓜种植产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黄瓜种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
摘 要:青椒属于山西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通过简易大棚进行栽培管理,使得青椒能够实现全年种植。重点分析了山西省在早春时节利用简易大棚种植青椒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青椒在种植栽培期间的選址、选种、育苗、定植、移栽、田间管理手段、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旨在提高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以期能够提升种植户的收入,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简易大棚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及农业迅速发展,作物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一直把农业技术研究作为一项中心工程,重视其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促进花生春种高产的种植技术,为提高花生产量、质量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春播花生;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2.2
7月14日下午,中国儿童读物印制创新产业联盟2021年工作会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等11家联盟发起单位代表,印刷及相关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中国儿童读物印制创新产业联盟,是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牵头,联合国内儿童读物出版、印刷领域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并于2020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期间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