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国维和队员的海地情结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凌晨5时,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两名正在距离中国15000公里外的海地首都太子港执行维和任务的湖北十堰维和队员胡洪江、陈鹏幸运躲过一劫,安然无恙。中国警花汪雪艳,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救出5名幸存者,把“中国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海地地震区。
  
  陈鹏——
  冲在一线的英语翻译
  
  家住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镇小店子村1组的陈鹏,今年31岁,毕业于云南大学,2002年应征入伍,服役于广东中山边防总站。这是他继2007年以来,第二次赴海地维和,是一名英文翻译兼战斗员。
  2010年1月15日上午,在地震发生40多个小时后,陈鹏首次通过卫星电话亲自向家人报信:“我很平安,正在参加救援,请家人和战友放心!”得知这一信息,陈鹏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陈鹏兄弟两人,他是老大,其父母都是小店子村的农民。为了供他读大学,家境贫寒的父母曾远赴云南,双双在当地的橡胶厂打工。
  陈鹏于2006年底被选人国际维和部队预备队,2007年4月,随我国125名官兵参加第五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在海地,枪支严重泛滥,走私贩毒猖獗,绑架杀人高发,交通事故频繁,队员们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戈纳伊夫、里昂干纳、卡里可跨区执勤时,他们3次穿越生死线。防暴狱、看守大毒枭、护卫高考考生,枪声就在身边响起。“闪电之夜”、“惊雷行动”围捕“砍刀帮”,陈鹏与队员35次承担红色高危勤务。8个月里,受到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10次通报表扬、2次通令嘉奖!
  
  陈鹏无法忘记维和第一天的惊心一幕。
  
  那天,陈鹏所在小分队根据预定方案到达执勤点,立即设置掩体、竖起防弹盾牌,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 在40多度的烈日炙烤下,没一会儿,陈鹏和队员们已是满身大汗。不久,一辆白色皮卡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该车在离检查点50米的地方减慢速度,接着又骤然加速,试图冲过检查点。拦截组队员立即举枪逼停该车,检查组队员迅速靠近车体进行检查,突然,司机把手伸向副驾驶位的盒子。
  “No move”!负责警戒的陈鹏用英语大喝一声,枪口一抬对准司机的脑袋。瞬间,检查组队员扑过去,从盒子中掏出一支左轮手枪,枪里有6发子弹,而且已经上膛。经过搜查,陈鹏及其队员们还从车内搜出军用突击步枪一支、子弹30发、海洛因lO克。这时,巴西维和特警队一个小分队过来了,原来这名男子是他们正在追捕的非法武装分子,没想到中国防暴队第一天上勤就把他抓获了。
  至今,陈鹏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在海地贫民窟巡逻的情景:锈迹斑斑的铁皮搭建的小屋随处可见,破烂的道路,满地的垃圾、污水,肆虐的蚊虫,墙壁上密集的弹孔,让人触目惊心。他难以想像居民们在如此恶劣且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环境中,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这一切,都强烈冲击了陈鹏的心灵。“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世界上还存在这样混乱的区域。”此刻,让他对祖国的繁荣稳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肩负的维和使命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陈鹏说,他们每次外出巡逻时都要配备枪支、防弹衣、头盔等20多公斤装备,在4092左右的高温下,顶着烈日巡逻几个小时,没有任何的遮蔽设施,一趟下来连防弹衣也全都被汗水浸湿。
  2007年8月1日、2日,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海地进行工作访问。这是自2004年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进驻海地后,联合国秘书长首次来访。由于海地不时发生针对政府要员的暗杀事件,为了确保潘基文和参加活动的海地官员的安全,联合国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决定将护卫工作,甚至秘书长午餐招待会的配餐,都交给了中国防暴队。
  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海地期间,当地非法武装团伙扬言要进行破坏、刺杀、绑架、示威等活动,海地局势骤然紧张。
  为此,有关部门制定了严密的警卫方案,地面由维和部队、防暴队、海地特警形成三道警卫圈,并派出武装直升机实施空中观察和警戒。由于中国维和防暴队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的高水平专业素质和良好信誉,联海团将秘书长的贴身警卫任务交给了中国防暴队。
  执勤中,陈鹏作为小队中唯一的语言队员,他一直冲刺在一线,随叫随到,从不叫苦叫累。
  在一号公路15号点设卡查车中,他一呆就是6个小时。每次小队与巴西维和部队在太阳城的联合巡逻,陈鹏都是跟着巴西的开道装甲车,和士兵们一起趴在车顶负责沟通、警戒。
  有一次,他清晨与后勤分队外出购物,回来时已经下午2点多了,却仍坚持参加正常的操课。当天晚上9点半他准备休息时,营区停水了,后勤出动车辆拉水,需要语言队员负责沟通。见状,他二话没说,全副武装再次外出。等拉完水回到营区,已是次日凌晨3点半了。经过短暂的休息,天亮后他又投入到例行的工作中去……
  2007年12月,带着万里风尘,陈鹏圆满完成了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任务载誉归来。8个月里,陈鹏经受住了恶劣自然环境与艰苦生活的考验,承受住了高危执勤的压力。2007年12月15日,公安部、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授勋暨表彰大会”。陈鹏荣获个人二等功,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同时还被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2009年3月6日,陈鹏又通过广东省边防总队报名参加海地维和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6月13日,陈鹏随中国赴海地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成员一起飞抵海地,他仍担任英语翻译。
  2010年元旦前夕,中山边检站还派专人到陈鹏老家慰问,拍摄了家属的录像邮寄到海地,以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一名边防警察,如果需要,为了世界的和平、人民的幸福,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维和。”陈鹏认为,参加维和,是给他一次全方位锻炼的机会。“这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胡洪江——
  不惧危险屡立战功
  
  与陈鹏同时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十堰人当中,还有郧西籍维和队员胡洪江。
  2007年维和期间,胡洪江与陈鹏同在海地太子港。当时,陈鹏在一分队,胡洪江在二分队,都住在集装箱改造的宿舍中。
  从维和选拔、培训,到赴海地,他们都是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彼此之间,又有着非常深厚、特殊的兄弟感情。
  今年32岁的胡洪江,1997年12月入伍,成为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的一名战士,他军事技术和思想素质都过硬。2007年4月至12月,作为中国第五支防暴队队员之一,他首次赴海地维和,成为一名战斗队员兼装甲车驾驶员。2009年6月,通过公安部选派,胡洪
其他文献
有两则关于古代官吏个人爱好的故事:一则是关于南宋权臣贾似道的,贾似道以好赌斗蟋蟀闻名,于是和他斗蟋蟀的官宦便络绎于途 令人奇怪的是,所有来斗的蟋蟀都无一例外地大败而归,贾似道于是大发横财,当然,那些故意斗败输钱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因为他们也都分别依据输钱多少而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和好处,另一则是关于清末杭州知府陈鲁的陈鲁不贪钱财,不嗜烟酒,却有古字画之好,于是,为杨乃武、小白菜案而企图行贿的余杭知
期刊
2010年1月1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桩“破产富翁贩毒案”,依法驳回了被告人张君的上诉,维持了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这个曾拥有三座工厂的千万富翁,是个博爱的“多情种”,在企业破产后,他冒死贩毒,以养活1妻3妾和7个孩子。庭审时,这个“多情男”不停地往旁听席上张望。从被捕到审判大半年了,他渴望见到亲人——曾被娇宠的妻子、情人和孩子们,可她们连
期刊
她是摄影家,中国第一位闯入非洲的女摄影家,前后5次探访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她的镜头里记录下形色各异的黑人部落生活,拍摄到他们真挚而不设防的表情。她是作家,先后出版了4本畅销书:《一本打开的日记》、《独闯非洲高山王国——一个中国女摄影师在黑人部落的生存纪实》、《西非丛林我的家——我与塞拉利昂曼迪人》、《红海大漠》。她是旅行家,她用DV拍摄了多部电视纪录片《非洲并不太远、《跳舞吧,波尔卡》、《去年在厄
期刊
2010年2月3日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日,一个“中铝东轻公司年终奖,科级干部是普通工人25倍!工人200元,副科长7000~8000元。正科长10000元。”的帖子在各大网站上被疯狂转载,点击率达数万次,“工人们稿错了,那不是年终奖,而是绩效奖金。”前不久,中铝东轻公司财务总监王萍如是说,据王萍介绍,中铝东轻公司有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每名干部都有绩效考核指标,如果年底核算,达到指标的就有一笔奖金,没
期刊
2009年8月27日,一名年仅28岁的公安刑警田石头,因开枪致人死命被处以极刑,令人震惊不已。许多人深深不解,一个在他们眼中那么优秀的警察,怎么会走出如此的悲剧人生?    英雄美人    海誓山盟    1981年7月4日,田石头出生于鄂西南建始县马栏溪村一个村干部家庭。199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公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宣恩县唐土坪乡派出所任民警。  田石头英俊魁梧,工作上吃苦耐劳。在一次
期刊
为服务夏粮收购,电视台播放了粮食储备库大量收购夏粮的新闻,不料新闻中出现的成摞现金镜头却被一双觊觎的贼眼看到,从而创造了这起盗窃203万元的——    巨额收粮款被盗    2008年6月15日凌晨1时左右,与中央粮食储备库邓州直属库(下称粮食直属库)相邻的一单位职工方某在睡梦中被一阵狗叫声惊醒,方某从窗户往外看,除了看到狗冲着粮食直属库狂叫外,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方某随后又进入了梦乡,夜晚也再次恢
期刊
在辽宁省鞍山市,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生意人,但却希望儿子有文化,为此不惜倾其所有供子读书,儿子读高中,升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知识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大,他一次次理直气壮地向父亲伸手要钱,从生活费到购房款,从几百、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之巨,当父亲再也无力满足他的欲望时,儿子竟然跑回家大吵大闹,声称要踩死自己的穷光蛋父亲,还要到电视台播广告,声明脱离父子关系……    上大学的儿子
期刊
有妇之夫瞒天过海,纳情人后要休妻,妻子奋起反抗却苦于没有证据。为维护良风善俗,邻家老翁拍案而起,毅然出庭指证。薄情郎原形毕露,却仍然负隅顽抗,矢口否认自己“包二奶”。文弱的妻子再也找不到其他证据,仅凭邻家老翁的指证,能否锁定负心丈夫的婚外情史,为自己赢得官司的主动权,并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呢?    薄情郎瞒天过海“包二奶”      江弘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自己端着“铁饭碗”,妻子韩佳在一家
期刊
他带着儿子跳进黄河,以为由此可了结所有的烦恼,谁知他竞被河水冲上岸边得以生还,而儿子却随滚滚波涛而去……    2009年11月17日,震惊一时的甘肃金昌人事局干部樊兆焱“黄河抛子”案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比起审判结果,此案本身的悲剧性更引人深思: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为何会亲手把孩子抛下黄河?一个生活上的强者,为何竟会是精神上的弱者?婚姻、家庭、亲子关系……种种家庭矛盾之下,一个人是怎样失去了
期刊
西安市两名女艺人被一伙穷凶极恶的歹徒绑架,在被劫财劫色后,歹徒们要杀人灭口。在命悬一线的关头。女艺人假意屈从歹徒,使自己获得生机。未料。歹徒又将一把明晃晃的尖刀递给两名女艺人,胁迫她俩将另一名女子杀害。绑匪企图用女艺人手上沾血的残酷手段拉她俩入伙。2009年12月中旬。西安市检察院对此案审查起诉,身为受害人兼杀人犯双重身份的两名女艺人。将面临着怎样的法律裁决?    “粉丝”劫匪    200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