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走个来回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理解”既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不论是在《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中,还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可觅其踪影。的确,理解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感悟、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反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理解”的公式化、虚幻化、狭窄化等现象斥着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理解”的真貌,削弱了“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笔者试图从“理解狭窄化”这一现象入手,给“理解”正名,给予“理解”科学定位,以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基于“完整”的理解——对语文教学中“理解什么”的理性思辨
  “理解狭窄化”的具体表征是,将理解止步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套用崔峦老师的说法,就是“‘内容理解’式”的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狭窄化”的理解遮蔽了理解的全貌,造成了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低效。与世间万物一样,内容和形式是构成语言的两个基本因素,“语言内容必须通过语言形式去反映,而语言形式又必然反映着语言内容”。诚如王尚文先生在《言语形式四题》中所言,“我们人类有能力开出一条巴拿马运河把美洲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却没有方法把一篇言语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给分割开来。两者天然地统一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 因此,语文教学中理解的对象应该是言语内容和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对语音标点、字词句段、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中心主旨等的理解;对怎样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怎样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等的理解。
  对此,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表述,他将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归结为“逆方向分析”,认为“这只是侧重从理解的角度学习语文的,是阅读过程心理机制的一个思维加工方向。”在经历了“逆方向分析”后,还得进入“顺方向分析”,“侧重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语文”,即理解言语形式。他指出:只有经历了“逆分析”和“顺分析”两个方面的阅读过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是阅读教学所需要和追求的“理解”。
  的确,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在引领学生理解了内容,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的基础上,去理解作者的构思、表达的精巧,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对内容的理解。于永正老师也曾撰文指出:“文章一旦成了‘课文’,身份就不大一样了,它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即不但要‘得意’,而且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
  综上,“言意兼得”的理解,才是“完整”的理解。
  二、基于“表达”的理解——对语文教学中“怎么理解”的策略探索
  在明确了“理解什么”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怎么理解”,探寻其操作策略,将其物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此,笔者以为,基于“表达”的理解,是解决“怎么理解”的基本策略。基于表达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二是从表达的角度去理解。高林生老师认为“构成一篇课文的意义要素通常有三:第一是课文的内容,即课文所描述的人、事、景、物等。第二是课文要表达的思想认识。第三是课文是怎样通过课文内容及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第三条更具语文价值。”这第三条不正是“表达的角度”吗?语文教学不正应该在“更具语文价值”的地方驻足凝神、潜心研读吗?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现举例:
  【案例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语文第八册)
  交流: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提示:交流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可以围绕樟树香气的作用及持久性来品读每句话,每个词语。
  相机板书: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案例诊断】
  本案例可以说是典型的“‘内容理解’式”的语文教学。虽然教者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感受樟树的可贵。但是,对于这段浅显易懂,多数学生不存在太大的阅读障碍的文字,它的语文价值仅仅是“理解”出概念化的“拒虫”“香气永久保持”?从内容到内容的线形教学轨迹所带来的绝不可能是“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况且,语文教学还有一个其他所有学科都无法承载的独特使命: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惟有基于表达,才能实现课标所提出的“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总之,基于表达的理解,还应注意几个问题:1.要关注言语形式,但不能“形式主义”,将语文课上成“写作术语的聚会”。2.要关注言语形式,但不能忽视学生现状。不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最近发展区”不同,不能生硬地塞给学生。3.要关注言语形式,但不能不加取舍。一篇课文的言语形式细究起来,千头万绪、名目繁多,如想面面俱到,就极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教材编写无论是从内容呈现,还是页面设置上都重视儿童的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特别注重利用童话故事和小动物这些儿童喜欢的内容,这些正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教材的编者只是以普遍资源为切入点,而各个地域的独特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有感触、有疑问的地方做一些标记。它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凭借自身原有的知识对文本进行批注和理解,体会更加深刻,精神历程更加丰富。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一些表示符号:“﹏”波浪线,主要是对一些精彩语句的标记,例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对偶句等;“―”直线,主要是对一些重要语句的标记,例如中心句,承上启下句,过渡句等;“‖”
一、把握教材本真化  教材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才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和相应的精神穿透。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处理教材灵活化  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为了追求高效课堂,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尽展其才,尽显其能。课堂上,经常是声、光、电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学生收获了什么,语文素养有没有通过实在的训练提高了等问题横亘在教育工作者的心间。  纵观于永正等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堂,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设计,更多的是常态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追求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课堂。他们的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分角色朗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情感得到熏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文本的词句篇章,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听、说水平。同时,分角色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的独特奥秘,在朗读
让学生爱上学英语,爱上说英语,是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2011版新课标,为我们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指明了语文课堂的目标与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怎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是教师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方法探究,培养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其资源,提升小学生运
“棋是智慧的体操。”这是革命导师列宁著名的论断。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奇葩,是一项志趣高雅而又充满激烈竞争的高智能游戏,它集智力、趣味、竞技于一身,兼备了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绝佳手段。近几年,围棋学习开始向幼儿延伸,在围棋学习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把围棋作为
科学概念简而言之就是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反映了事物或现象的联系,体现的是一种科学观念。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况且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课堂探究活动应该在“科学概念”的引领下开展,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  一、教学科学概念之前,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
教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力量。教学监控能力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在专家和新手型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可以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角色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化,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  我国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