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先生与“天马”

来源 :舞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欧建平rn“吴晓邦讲坛”第三季第三讲的主讲人吕璐,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2000届的硕士研究生,她讲座的题目《吴晓邦先生与“天马”》是她毕业论文的一个浓缩版,这篇论文在答辩前后均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称赞.rn我要特别感谢艺研院前院长王文章先生和当年主管科研的副院长贾磊磊先生的力荐,感谢2014年评审专家们的厚爱,使我拿到了《现当代舞蹈的传播与跨文化研究》这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的重点项目.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我带过的这些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用各自的智慧和劳动,陆续完成了我多年的梦想,包括对晓邦先生的文化积淀、教育背景、留日生活、创作理念、“天马”实践、“古曲新舞”、舞学蓝图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的计划.
其他文献
因赴广州出差而有机会见到了久违的杨美琦老师,相谈甚欢.杨老师话匣子一开便直奔主题——中国现代舞,特别是倾注了她全部心血的广东现代舞的现状及其发展,似泄洪的闸门被抬起般一倾而出,她那份执著的责任感和不尽的情怀,随着她机关枪般的语速,激活了我对她的敬意.rn任何一位与美琦老师打过交道的入,都会被她的状态迅速感染.这位76岁的中国现代舞事业的推动者,仍以一颗感怀之心,挚爱着她一手扶植起来的现代舞艺术.中国现代舞每一条线索、每一圈涟漪,都会引起她不尽的牵挂和思绪——这样一位爱现代舞如命的长者,虽然离开正式的工作岗
期刊
由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歌唱祖国》上演至今好评不断,该剧视角独到,构思巧妙,舞风别致,让观者沉浸其中并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去感受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仔细分析这部作品,有几个鲜明的特点.rn内涵丰沛的舞剧构思rn一部好的舞剧作品必定是内涵深刻、情感丰沛的.而这一切的基础来自舞剧呈现之前的创作构思.这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既包括文学剧本层面的内涵凝练和结构逻辑梳理,也包括舞台整体呈现层面的风格定位,还包括具体的舞蹈语言和舞段设计.《歌唱祖国》的呈现效果足见该剧前期构思基础的扎实.作品从一个音乐家出发,折射出
期刊
“吴晓邦讲坛”第三季第四讲的主讲人王晓茹,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2013届博士毕业生,其论文《舞蹈教育的“成人”价值——以西周雅乐舞教育和古希腊体乐舞教育为考察对象》以她在郑锦扬先生指导下,通过完成硕士论文《论朱载堉的舞乐思想》奠定的古代乐舞理论基础,与我在外国舞蹈研究领域的成果相结合,对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文明古国的舞蹈教育思想进行了颇有创意的比较而博得诸位专家的好评,并获得艺研院的“优秀博士论文奖”.此后,她再接再厉,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同为晓邦先生弟子,我师兄于平老师的门下,于“中
期刊
近现代中国专业舞蹈教育事业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中国新舞蹈艺术的两位先驱吴晓邦和戴爱莲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的专业舞蹈艺术事业外,还有一批外国舞蹈家从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由于苏联十月革命爆发,很多白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都流亡到了中国,在上海、哈尔滨从事专业的芭蕾舞教学,舞蹈家盛婕在哈尔滨,舞蹈家赵青、胡蓉蓉在上海,少年时期都曾跟随白俄罗斯的老师学习过芭蕾;新中国成立后,巴洛诺娃和索考夫斯基夫妇等受聘在北京舞蹈学校教授芭蕾舞.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位当时已经蜚声国际的舞蹈表演艺术家、舞蹈教育家
期刊
说到“蜡”,人们通常会认为它是“蜡烛”的“蜡”.实际上,“蜡”作为“蜡烛”来解,大约出现在中唐之后,比较著名的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皮日休的“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尽管此前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还有“蜡屣”之说,这是说在木屣上涂“蜡”.其实,“蜡”最初指的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不读“là”而读“zhà”(又可读chà),如《礼记·郊特牲》所言:“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因此,《辞海·语辞分册》称“蜡”为“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
期刊
家居rn柏桦rn三日细雨,二日晴朗rn门前停云寂寞rn院里飘满微凉rn秋深了rn家居的日子又临了rn古朴的居室宽敞大方rn祖父的肖像挂在壁上rn帘子很旧,但干干净净rn屋里屋外都已打扫rn几把竹椅还摆在老地方rn仿佛去年回家时的模样rn父亲,家居的日子多快乐rn再让我邀二三知己
期刊
期刊
2020年12月26日,中央芭蕾舞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而新创编的芭蕾舞剧《沂蒙》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反响强烈.作为40多年前同样首演于此的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的再版创新,新版《沂蒙》除在舞美灯光、音乐节奏、舞蹈律动等方面加进激光、多媒体等诸多现当代元素和手段外,剧情历史维度也大大扩充,采用双线结构,相比老版《沂蒙颂》,芭蕾舞剧《沂蒙》更进一步挖掘了人物的细腻情感表达与舞蹈语汇内涵,舞蹈编排处理更加抒情,颇有现代都市感和创新意识.就其主旨格调而言,紧紧把握住了老版《沂蒙颂》红色传承的总基调,或
期刊
动念采访吕梓民的初衷很简单,他编创的新晋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评奖最高分作品《春会来》,分明就是课题“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研究”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案例,“主旋律”“体制外青年编导”“抗疫”,每一个标签都似乎是量身定做,更何况深圳现场观演,这个作品也足够令人耳目一新、同频共振、心潮澎湃.rn就在整理吕梓民采访的同期,正在编辑一篇关于吕艺生老师的采访稿,莫名地会将二人联系起来.相同姓氏,同样出自北舞的濡化,年龄、资历、气质却又完全迥异的人似乎都共同指向了一个命题,那就是对审美的追求,或者换句话说,在他们二人的回答
期刊
中国唐代乐舞的繁荣发展,宫廷与民间的歌舞升平,背后因素众多,唐代乐舞机构可以算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唐代乐舞机构这一视角切入,对唐代乐舞机构的历史源流、生态位置、职能分布、管理制度等进行深入分析,也是从“他者”视角考察唐代乐舞背后的运作机制,从而全面考证唐代乐舞机构与唐代乐舞发展的一致性.唐代乐舞机构在继承前代(隋)太常寺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由宫廷或皇帝掌管的教坊和梨园,此二者可谓盛唐时期乐舞机构的精华,与太常寺一起构成唐代三大主要乐舞机构.唐中末叶,皇室衰落,教坊、梨园等宫廷乐舞机构几乎无法维持,各种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