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税收为何跑过GDP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税收政策的变迁折射着经济层面的嬗变。
   随着制度的回潮,红利的消散,中国经济面临减速风险,税务改革的大幕再次拉开。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英才》记者就财税改革相关问题,对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进行了专访。
   工科出身的许善达,却选择了经济学专业继续深造。多年的财税工作以及7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经历,让他深知税改的复杂与艰辛。
   他认为按家庭征收个税还面临诸多困难,他反对房产税,他认为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办法需要改善。在他看来,中国税制改革,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财税与GDP非对称
   《英才》:中国财税收入增长多年高于GDP增速。2011年财政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4.8%,但G D P增速却同比回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许善达:拉动GDP有三个因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其中,税收与投资、消费是正相关关系,投资增长税收增长,消费增长税收也增长。但是,税收与净出口的增长却是负相关关系,净出口越少税收越多,净出口越多税收越少。
   我国同等金额的商品进口征税比出口退税多。2011年顺差1500多亿美元,进口征的税(不计关税)比出口退税多了3000亿;今年顺差在减少,对GDP是负效应,但是税收反而增加得更多。另外,经济结构中低税负的部分,比如农业增长速度慢,而高税负的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
   同时,税务局的征管力度一直在提高。税基不变的情况下,征收率提高,税收增长速度就会超过GDP增长速度。所以,税收与GDP同步增长的逻辑是不成立的。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是正常现象。
   《英才》: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占比大约29.3%,而发达国家达到6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许善达:中国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支出比重,要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国有企业资产占的份额很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投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谓的“政府基金”,也就是政府从GDP中提取的份额,最后大部分都给行业投资了。比如电力发展基金,从每度电价里头收几厘钱,最后大部分还是投资到电力行业了。另外,这涉及到不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战略问题。从企业自身来讲,对资本的需求是无限的,要发展就需要投资。而投资需求是无限的,有多少钱都不够,这是现实的情况。
   《英才》:国外出现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
   许善达: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认为一些企业大而不能倒,就收购了很多企业资本金,出钱购买企业股票。等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后,再把股份慢慢卖掉。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也是这样,政府出钱购买股票抬高股价,等市场好转后再高价卖出,并且给公民分红。政府出资买企业的股份是正常现象。至于怎么处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战略上是有区别的。
   从企业角度讲,不增资是不行的。企业经营规模大了,资本金就不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增资。但是从政府角度讲,增资是主动的,政府认为这些企业是优良的,要分红就要增加对其投入。
   对于国有经营性企业的回报与全体公民的关系,美国人认为,税收的钱是全民所有,但企业是市场的,他们的原则是政府要离开市场。而中国的战略是,政府在市场里必须占有一定份额,不但不能出售自有股份,还要继续追加。这是战略上的两种差别。
   《英才》:当前这种“高税负,低福利”的现状,应该如何调整?
   许善达:我们国家财政支出中,对国有企业投资性投入比重偏大,相对用于民生就偏小。所以,对待国有企业的战略要有所改变。政府必须想清楚要准备投入多少,同时要拿回多少。以工商银行为例,财政部是它的大股东,财政部每年都获得百亿元量级的分红。但是,等工商银行增资的时候,为避免股份被稀释,财政部又得投回一部分资产。
   因此,我们必须编制国有经营性资本预算。要弄清楚整个国有企业一共有多少资本金,有多少负债,以及总资产、净资产和盈利回报情况,盈利回报里政府又把多少钱投到国有企业,多少钱用于公共服务。
   现在不少学者在争论增加或减少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认为,编制规范的国有经营性资本预算是必要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供依据。
  
  减税的关键
   《英才》:个人所得税方面,舆论一直在呼吁上调起征点,一些“两会”代表也提议将起征点上升至5000元。你曾建议个税与CPI挂钩。这种方案目前可行性如何?
   许善达:我不赞成每年讨论数字。讨论数字是没有意义的,讨论一次起征点社会成本是非常高的。我认为,法律应该规定一个跟CPI挂钩的指数和公式,老百姓和政府都能算出来。对于普通收入人群,起征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股息红利税负还有降低的空间。
   《英才》: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有什么办法更好地实现调节分配差距?
   许善达:对于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最大的问题不是税率,而是监督管理。越是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越广泛,越是低收入人群,收入来源越单一。美国税务机关有权随时调查收入来源,但中国的税务机关目前没有法律保障,也没有技术支持来获取收入信息。根据现有法律,税务局只有立案才能调查收入来源,日常工作中无权调查,不掌握这些信息,税收就无从谈起。因此,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监管的矛盾大于税收制度的矛盾。
   尽管我国税收制度对高收入群体的法定税负不轻,但实际征收率不高。改革的方向,是降低法定税负水平,同时加强监管提高征收率。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按照家庭征税是大方向。中国人均收入才4000多美元,按家庭征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税负水平跟用什么制度没有关系,什么制度都可以收重税。税负水平与按家庭还是个人征税也没有绝对关系,科学的税制必须以征收监督管理为前提。税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征管,能征管的税制才是科学的税制。如果征管的力量特别弱,税收的调节作用就很难实现。
   《英才》:结构性减税的突破口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许善达:上海已经开始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这是结构性减税中最重要的内容。全国营业税的规模1万多亿元,上海1000多亿元,进入改革试点范围的规模为300亿元左右,减税额度估计100亿元左右。
   上海试点单位12.5万户,8万多户是小规模纳税人。原来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调整为按3%缴纳增值税。我估计全国推行的话降低的税负可达到1000亿-2000亿元。现在试点只涉及10个小行业,如果几年后全国范围推行,税负将是普遍下降,这是最大的结构性减税。
  
  征房产税异想天开?
   《英才》:分税制改革后,一些地方土地收入占据地方财政将近一半,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收入,有评论称这是造成中国房价迅猛飙升的重要原因。你对房产税的态度是怎样的?
   许善达:我不赞成房产税。很多人对土地财政持一种负面看法,我不这样看。土地价格不是随意定的,必须经营好了才能卖个好价钱,最终要体现在市场房价和租金上。土地卖高价是市场经济水平发展的标志。全世界来看,哪儿的地价高,哪儿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高,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伦敦的房价比北京高,伦敦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高,难道伦敦不好吗?
   《英才》: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但中国存在居民收入与房价不匹配的问题,这如何解决?
   许善达:居民收入与房价不匹配,要具体分析居民收入与什么房价不匹配。政府应该提供足够数量的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必须要满足公民基本生活的住房。这样的房价政府是应该控制的。政府还要保证居民收入与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房价匹配,比如双职工白领的10年、15年或20年的工资与9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价格相当。
   《英才》:在中国保障性住房没有完全配套的时候,房产税是不是一个弥补的措施?
   许善达:房屋只是入住,是没有任何收益的,有收益就必须将房屋销售变现。所以我认为,征税应该在销售环节,可以在消费税中增加一个税目,从销售的增量中征收,这叫增量税收。而房产税是从购房款外的其它税后收入缴纳的,这叫存量税收。我认为,在中国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情况下,增量税收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办法。
   另外,中国的房产关系非常复杂,住房的人不一定是房产主,房产主可能是没有收入的人群,而财产税是向房产主征税。如果征收房产税,在现实的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阻力。
   目前,中国不应该征收房产税。税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时候,流转税占比最大,所得税次之,财产税最低。现在中国流转税占比从1994年的75%降到63%,所得税从15%上升到28%,其它税包括财产税在内还是维持在8%—9%的水平。
   中国人均收入4000美元,征收保有环节的财产税是不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通过房产税取代土地转让收入更是异想天开。去年土地转让收入3万多亿,谁能设计出一个3万多亿的房产税?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依据提出这种建议,可谓“食洋不化”。
其他文献
“地王”身后,又见国企身影。  自4月“国十条”出台之后,一度平淡的土地市场再起波澜。  8月4日,上海罗店新镇两幅地块均被远洋地产旗下公司拍得,楼板均价达到2.12万元,成为该区域新地王。  杭州,中粮地产以9.78亿元拿下三塘单元商住地块,而钱江新城的商用地块则被中国人寿拿下。  实际上,从5月开始,中国铁建、保利地产、华侨城等国企不断在北京、广州、天津、贵阳等城市大规模拿地,涉及金额数百亿元
期刊
主持|本刊记者 王雨佳 出处|《英才》杂志2010年9月刊  嘉宾  袁岳零点咨询机构总裁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严介和华佗论箭智慧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1931年的某一天,刚刚成为众议员秘书的林登·约翰逊在华盛顿国会山的道奇饭店做了一系列“怪事”:他四次披着浴巾,沿着大厅走到公共浴室冲澡;第二天凌晨,他五次跑去刷牙,每次间隔五分钟。用以上方法,约翰逊飞快地结交了住在饭店里全部75名国会
期刊
谁来领涨新一轮A股牛市?或许这并不是个遥远的话题。  尽管2010年上半年,中国股市没有延续去年的单边上升市,甚至还曾一度领跌全球,但许多热衷于浪型理论的技术派人士则认为这是上证指数自1664点反弹至3478点形成上升一浪后的大二浪调整。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二浪调整结束之后,A股市场将迎来通常具爆发力,运行时间长、幅度大的上升三浪。  寻迹每一轮牛市行情,我们总能找出一些带动大盘上攻
期刊
虽然诞生之初就被称为中国石油市场“第四极”,但在我国既有石油格局之下,竞争的源头是对资源的掌控。  显然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所处的环境,生存空间有限。“企业要加快发展。”这既是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的决心,也是陕西省政府的要求。不可否认,石油开采、冶炼是个挣钱的行业,延长石油总经理助理李大鹏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现在延长石油一年开采1100多万吨油,每天进出5个亿,一
期刊
整体上市虽然是新希望集团资本运作的亮点,但并非唯一。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金融版图中,“产业基金”无疑是一块崭新的疆土。   去年11月,新希望集团携手淡马锡、ADM、三井物产等跨国公司,共同打造的新希望产业基金二期正式成立。这只基金重点关注食品安全、农业进步和粮食保障等领域,对整合型和成长型企业进行投资。   “做长做深产业链光靠我们自身的资本实力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就新创立了基金。创立基
期刊
“中国正步入一个艰难的转型期,既要降低经济增速,又要改变增长模式。此外,这可能既是一种经济转型,又是一种政治转型,这两种转型还将以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这是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参加完“2012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得出的结论。   就在此言论发表的前几天,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出席“2012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境外代表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政策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的
期刊
这一阵子张亚勤迷上了电视剧《三国》,吴蜀魏之间的竞争与联合、制衡与博弈,其实像极了今天的微软、苹果与谷歌这三家IT公司之间的关系。  微软曾经是全球IT业的绝对霸主,过去几年它的江湖地位却不断地受到来自苹果、谷歌的挑战。一个是老牌竞争对手——苹果成立于1976年,仅比微软晚一年,亦敌亦友20多年;一个是新进明星,2007年才迎来成立十周年生日的谷歌,从事的是曾被微软当作“小业务”的搜索引擎。  这
期刊
钢企大佬们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先有“武钢养猪”,再有“广钢卖腊肠、矿泉水”,钢企“不务正业”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对此一笑了之——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媒体夸大的炒作行为。而被问及马钢集团是否也有“偏科”计划时,顾建国笃定地回答:“从来没有,也不会去做。”   但整个钢铁行业的萧条,似乎又令顾建国感到无奈。“今年1
期刊
主持人|英才杂志社社长 宋立新  嘉宾|联想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张亚勤   |中兴总裁兼执行董事 史立荣      从2011年的“转型发展:IT新使命”,到2012年的“转型中的谋略之道”,“转型”作为IT业关键词,被2012年参加深圳IT领袖峰会的大佬们赋予了新含义。   杨元庆、史立荣与张亚勤在3月25日的峰会主论坛上,围绕“老I T新路”
期刊
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油价的攀升。   4月4日,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再度上调,达到8061元/吨的历史高位,同时航空燃油附加费再创历史新高。这无疑让舆论再次聚焦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而矛头则直指航油市场“垄断”。   曾经沸沸扬扬的“中航油事件”已经过去7年,中国航油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2011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的确,中国航油的财报增长强劲:2011年全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