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
“三教合一”教师培训
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需求及培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学科类、普适类两方面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同时,针对不同阶段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建立五级梯队式分层研修项目:第一级,新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新招聘的见习期教师;第二级,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第三级名师带徒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名师带徒学员;第四级后备人才研修班,培训对象为优秀学科骨干教师;第五级为名师骨干高端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市名师、骨干教师等。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的研修策划与实施,既强化教师的全员培训,更关注梯队式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扶植,点面结合,方式灵活,同时通过优秀教师以点带面引领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教合一”实施模式
“研训一体”,主题化实施教师培训项目。首先,科学策划。以教师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研究的方式,既关注理论的引领与学习,又关注理论的实践与运用,通过项目化的系统设计与策划,实现教研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教科研人员在“同一主题”的统领下,以科研的方式与思维策划系列研修项目,以实现研修主题的实质性突破,弥补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进程中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其次,有效实施。学习思辨,针对确定的研修主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或集中理论学习,提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自主实践,每位老师根据研修团队共同确立的研修内容经过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践与尝试→反思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再实践等几个步骤。交流研讨,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展示研磨。组长都要作统筹安排,细化要求,围绕研修主题给每个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引导教师主动、全程参与活动,并围绕主题展开理论思考和实践研讨。反思提炼,组长在教师总结基础上对形成的共识经验作结构化的概括提炼,对研修中出现的困惑或未解决的问题作理性的梳理。
“一体两翼”主题化推进
一体 “主题滚动式”的校长易校蹲点策略。根据校长培训的目标要求及参训者的实际需求,以“某一内容”为培训主题,通过学习、观察、剖析、交流等评估学校管理工作为主要方法,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作方式。通过不同层面的展示与交流,深入解剖,给参训学员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两翼 “主题层次化”的90学时专题培训策略。主要针对校长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校长们进行“专题性层次化”的理论培训。最大化地利用一切优质资源,让全体校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比较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促使校长以最新角度和高度思考办学问题,形成本校的特有品牌和文化底蕴。
“主题理念化”的校长沙龙式培训策略。通过为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与学习,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引发校长对个人成长过程的思考与反思,促成校长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学校选择了十几位优秀校长作为“沙龙”成员。通过问卷式自省沙龙、漫谈式座谈沙龙、框架式访谈沙龙、诊断式专家引领沙龙等环节的深入开展,在教科研人员及高校专家教授的面对面剖析指导下,促使校长们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反思,并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一部分优秀校长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三教合一”的培训理念深入了项目培训的全过程,形成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的教师培训管理态势。目前小学数语外、初中综合实践、高中政治等学科都开展了课题研究,省级立项4项,市级立项7项。近年来,学校研训人员也发表了30余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张晨瑛等5名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研员,李运花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董环勇等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研员。另外,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教研室先进集体。项目培训在促进研训人员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学科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团队最为明显。个体教师也获得了良好的专业发展,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奖近200项。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
“三教合一”教师培训
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需求及培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学科类、普适类两方面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同时,针对不同阶段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建立五级梯队式分层研修项目:第一级,新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新招聘的见习期教师;第二级,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第三级名师带徒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名师带徒学员;第四级后备人才研修班,培训对象为优秀学科骨干教师;第五级为名师骨干高端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市名师、骨干教师等。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的研修策划与实施,既强化教师的全员培训,更关注梯队式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扶植,点面结合,方式灵活,同时通过优秀教师以点带面引领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教合一”实施模式
“研训一体”,主题化实施教师培训项目。首先,科学策划。以教师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研究的方式,既关注理论的引领与学习,又关注理论的实践与运用,通过项目化的系统设计与策划,实现教研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教科研人员在“同一主题”的统领下,以科研的方式与思维策划系列研修项目,以实现研修主题的实质性突破,弥补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进程中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其次,有效实施。学习思辨,针对确定的研修主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或集中理论学习,提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自主实践,每位老师根据研修团队共同确立的研修内容经过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践与尝试→反思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再实践等几个步骤。交流研讨,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展示研磨。组长都要作统筹安排,细化要求,围绕研修主题给每个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引导教师主动、全程参与活动,并围绕主题展开理论思考和实践研讨。反思提炼,组长在教师总结基础上对形成的共识经验作结构化的概括提炼,对研修中出现的困惑或未解决的问题作理性的梳理。
“一体两翼”主题化推进
一体 “主题滚动式”的校长易校蹲点策略。根据校长培训的目标要求及参训者的实际需求,以“某一内容”为培训主题,通过学习、观察、剖析、交流等评估学校管理工作为主要方法,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作方式。通过不同层面的展示与交流,深入解剖,给参训学员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两翼 “主题层次化”的90学时专题培训策略。主要针对校长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校长们进行“专题性层次化”的理论培训。最大化地利用一切优质资源,让全体校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比较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促使校长以最新角度和高度思考办学问题,形成本校的特有品牌和文化底蕴。
“主题理念化”的校长沙龙式培训策略。通过为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与学习,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引发校长对个人成长过程的思考与反思,促成校长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学校选择了十几位优秀校长作为“沙龙”成员。通过问卷式自省沙龙、漫谈式座谈沙龙、框架式访谈沙龙、诊断式专家引领沙龙等环节的深入开展,在教科研人员及高校专家教授的面对面剖析指导下,促使校长们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反思,并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一部分优秀校长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三教合一”的培训理念深入了项目培训的全过程,形成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的教师培训管理态势。目前小学数语外、初中综合实践、高中政治等学科都开展了课题研究,省级立项4项,市级立项7项。近年来,学校研训人员也发表了30余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张晨瑛等5名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研员,李运花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董环勇等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研员。另外,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教研室先进集体。项目培训在促进研训人员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学科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团队最为明显。个体教师也获得了良好的专业发展,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奖近200项。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