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概论”课的反思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视概论”作为透视课程的绪论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透视学的发展史及应用;掌握透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对“透视”这一科目有一个总的认识。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透视学中的基本概念,教学的难点是:对透视学中基本概念及名词的理解,教学的关键是:学生需要理解透视的科学性,建立起三维空间的意识及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
  “透视概论”课,经过多年级高职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一: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名词”“概论”等无法对号入座,影响学生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问题二:学生对“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的概念互相混淆,影响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
  问题三:本课程涉及的“名词”太多,学生一时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以至于一节课听下来,学生失去了学好“透视”这一门课程的信心。
  问题四:对于透视规律的理解,学生听课之后还是一知半解。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调查了本校多个设计专业的多个年级学生情况,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美术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情况:一是:80%的学生入学前没有任何的美术基本功和美术生必备的写生实训训练。二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希望老师将课程的进度放慢。三是:学生刚刚入学,习惯性思维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需要时间。
  分析表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经过多方的探讨和研究之后,找到以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实物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意识及三维的空间想象能力
  透视构成必备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眼睛)、物体、透视画面。
  视点(眼睛):透视的生理器官,也就是作图者观察物体的主观条件。
  物体:被透视的对象,以及作图者所要描绘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结果,它是眼睛在一定位置上观看被视物体形成的特定透视形,并被固定下来的场所。
  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幅透视图的最后效果,透视学中所有的名词、概念都涵盖在这一关系中,通常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画好教学挂图,学生观察图例来解决这一难题,而这一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将这一图例“实物化”、“模型化”。
  教师课下需要准备如下材料:木板40X50cm、玻璃40X20cm、橡皮泥制作的小人高8~lOcm、线绳数根、玻璃胶一管、立体几何型2~3个、圆规、直尺等。教师在讲课之前,先使学生在视点(眼睛)、物体、透视画面之间建立一个立体的“透视模型”。
  这个透视模型就是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临时粘贴起来,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来完成这个过程,当这个模型建好了,学生的空间意识也就在直观操作过程中建立起来了,空间意识的建立是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前提。这个模型对于区分和理解“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的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透视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形产生的平面。显然,这“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和画布,而是我们借以研究透视形的假想平面。写生,就是将这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同样缩小或放大到画纸上,这个画纸上的图形就是“绘绘画画”。接下来用圆规和直尺在透视画面上。表示出相关的名词和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众多的透视名词了,而这些名词的理解为以后学习透视规律和绘制透视图起的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立体构成,制作几何形教具,加强学生,“结构意识”建立,加速理解“客观形象”与“视觉形象”的关系,是学生快速理解透视造型的关键
  在入学初期,学生对物质的形体结构缺乏理性认识,包括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视觉形象的认识。在学生缺乏“结构认识”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的按常规方式传授透视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不能完全透彻的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本人通过“透视概论”,这一课的分析、总结并采用的手段是:给学生提供立体构成的知识和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研究几何形体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并布置任务完成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各种贯穿体等的立体制作模型及平面展开图。通过完成以上的制作,学生对客观形体结构的认识完成了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間的转化过程。
  再将学生制作的几何形体摆放在静物台上,学生在某一角度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形状相同的多边形“面”为什么会各有不同的形状变化?长度相同的棱长为什么看上去就是不等长呢?为什么很长的棱柱放倒了对着看就会变短?这时候,学生会自觉地探索透视现象,渴望透视知识。学生由制作几何形体到绘制几何形体效果图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体会由客观形象到视觉形象的变化过程。其中起着制约和支配作用的因素是“透视现象”。
  三、在“透视概论”一课中,运用“实例分析法”总结透视规律,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透视规律
  “透视概论”一课中需要学生准备一些风景、建筑物、街道、马路等的实物照片,就是引导学生在照片中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然后用直线将透视的方向分析出来。通过实例分析得到的透视规律。①近大远小;②空中的所有平行变线消失于一点;③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向上消失,最后汇聚与视平线;④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以上透视规律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来,学生就会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操作起来很简单,却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研究知识的快乐,发现科学真理的欣慰,为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理解透视图绘制原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重视“效果图赏析”环节,使学生意识到透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目的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透视图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画面上画出使我们如同在某一个固定位置和角度看到的三维空间物体。使之近似于人的直接视觉所见的景象。透视图画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制图方法,不仅只是因为它能制作酷似人的视觉观看三维景物时所产生的强烈而逼真的空间深度感觉,而且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绘画和设计,可按比例测算出画面的尺寸和距离,其空间是“可测空间”。可以说绘画决定了透视学的形成和发展,但在现代大众传播的兴盛时代,透视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绘画范畴,而是通过报纸,电视、新闻杂志等多种媒体,渗透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业造型等多科多领域。
  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可分为公共、商业、住宅建筑等。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实用、美观并能表达个性的效果,因而透视图变以其直观、方便沟通的特点在设计中得到大量的运用。
  城市规划包括建筑、土木、园林、交通等综合性因素,并包括了再发展计划和地域开发计划,其设计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城市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推进,有关建设方面的透视图便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
  工业造型透视的应用范围极广,从小的儿童玩具到大件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以及宇宙飞船在内,都会在制造前的设计阶段经常用到,它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最直观的方式,在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起着良好的沟通作用。
  其他领域包括道理、桥梁、隧道、港口等建筑工程的透视图,在设计过程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其原因便是这种形式能够表现出宽阔的视野。
  随着发展的需要,各类设计方案由构思阶段到设计完成以及多媒体的宣传、介绍、透视图的利用已越来越多。
  通过以上应用领域的介绍和效果图的赏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透视课程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应用范围之广就意味着就业方向的广阔,通过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总结以上的教学方法来完成“透视概论”这一课,是本人新的思路和想法,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改进,这样的“透视概论”课程设计需要四课时(每课时45分钟)来完成。不过,它所起的作用将使整个课程的完成事半功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项目名称: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子课题《教师学科课堂教学反思行为研究》的科研成果,项目编号:160811004IB-JXXWYJL780002。作者供职于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涌入到城市当中,导致城市的负荷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各种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多。也成为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垃圾分类状况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被动化垃圾分类执行、单一化垃圾分类管理以及有待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生活垃圾也在不断的增加,且速度
期刊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是确保现代社会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工作。社会治理精细化指的是一种系统化的治理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市场愈发复杂的形势下,我国社会将会面临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在此形势下,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性期待,为实现社会长久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的第一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的首要任务。通过调研,当前山地乡村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的现实情况依然存在。尽管人们千方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但面对各地树立的产业典型,大多反应是“典型确实好,但我们学不了”。本文以某地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的几个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思考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山地乡村产业。  一、现状情况  (一)乡村产业振兴初见成效  1.乡
期刊
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当代心理学研究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热点。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目前一些较为重大的体育运动可以对心理问题的研究起到帮助作用,同时,也可以指出心理研究在体育运动这一方面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关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当前科学界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意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而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体育活动。  人类
期刊
数百万年前,位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正处于火山活跃的地质区域,随着大量的火山爆发,喷吐的熔岩和火山灰逐渐堆积,造就了一片似乎不应属于人类的土地。历经风雨和岁月的雕琢,更赋予了这片独特的地貌更多的生动和奇幻。这一地区便是今日土耳其的旅游胜地“卡帕多西亚”。  卡帕多西亚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一站,没来之前那种奇特的地貌及飘浮在空中绝美的热气球,就足以吸足我们的眼光。  从安塔利
期刊
本文主要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教育的特点。从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切入,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偏重知识、保守倾向、重视模仿忽视创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儿童多元教育整合意义,提出相应的多元文化教育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世界各国教育家对于多元文化均有不同回答。普遍认为多元教育是帮助儿童欣赏、了解并尊重其他种族、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性别及语言,让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到世界中存在不同文化
期刊
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上的切实要求是学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广泛全面的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着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培养方案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河套学
期刊
“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是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多媒体教育可以为“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教育的出现为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没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意识,或者根本管不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存在信息不通畅的情况,很多家长不清楚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期刊
高职院校不仅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技能为主,更要强化人文素养的教育,这关系到新时代中国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而要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质的提升,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就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党的十九大之后社会挑战说起,提出了解决高职大学生人文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这一关键要素,强调在21世纪的今天,高职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工匠精神”,更要有职业素养。  我国正在面临新时代挑战,高职院校每年培养数以百万计的
期刊
教师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带动教学改革,不断落实课程机制创新,使得当前的高职教育取得显著突破。本文通过参与教师技能大赛的整个过程分析与酒店管理教学联系起来,从机构保障及教师教学两个角度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近年来得到了各个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安排优秀的教师前去参加比赛,展现自己的综合实力。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的内容设置与专业课程学习项目紧密结合,并且在比赛中所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