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提问力,培养阅读素养提高学生提问力,培养阅读素养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大纲要求下,新型课堂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应该是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促逐渐养成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优化、精准提炼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从而逐步训练学生提问力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提问力;阅读素养;阅读要素

一、前言

有“疑”意味着有“思”,有了问题的产生,就有了思维的诞生。前人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小学生若具备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也就具备了提问力, 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文章将从提问力的定义、目前现状、培养方法、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阅读提问力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让学生的把问题视为阅读教学的航标, 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二、提问力的定义

阿德丽安的著作《阅读力 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提到:“阅读力”旨在教授运用于阅读过程之中的专门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具互动性和思考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力”“推测力”“转化力”五大力构成阅读力。提问力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提问和回答,使得学生成为更自信的意义建构者。由此可见,提问是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发自主地思考,体会到文章的深层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信提出问题,对文章产生思考,一步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

三、课堂提问现状

陆九渊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进步的道路上,疑问是不可或缺的伙伴。但在我们的教学常态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要负责在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回答正确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是当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出现时,学生就会被难住,这样的思考是学生停留在浅层思维的思考,他们回答起来相当熟练。同样他们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相当熟练,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教过如何思考。教师习惯性按部就班地抛出问题,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再和教师对照正确答案,以此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长此以往,学生习惯性地等待老师提问问题,接着回答问题,形成了课堂师问生答的固定氛围。就算有思维活跃的同学想提出问题,也会在大家都不提问的大环境下不发表自己想法。因此,教师应学会利用提问力,促进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层,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阅读素养的目标。

四、训练提问力之法

在课堂上,学生经常在文本中找到直接的答案,用陈述句回答问题,然后开始下一个问题。但留到最后的问题通常不是能够直接在文中体现的,它们是“如果……会如何?”“为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诸如此类的问题。但这一类的问题。浅层的思考并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许多学生也在这类问题上遭遇滑铁卢,在考试的阅读理解中不能够拿高分。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才是能否真正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能否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关键。

(一)添加字词技巧法

在培养提问力之初,教师可以授予学生:问题通常包含“谁”“什么”“在哪儿”“什么时候”或“为什么”要素。学生在提问时可以将这些字词融入提问的句子中,以固定字词构建提问句子。

例如,在《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引导学生用上固定字词,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丁香结能够负担着人们解不开的愁怨?”师适当引导“是因为它的美丽?妩媚?气味?形状?”学生能够说出: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最后总结出答案。又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时目标要求:需要根据文章内容体会出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学习第六自然段中,学生已经有了前五个自然段的学习,奠定了体会五壮士英雄气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在第六自然段中,在哪儿能够体现他们的英雄气概?”学生会在人物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并总结出答案。

由此可见,提问是思维的开端,但这个开端也有终点,学生的回答让这条思维的线索有了终点。而教师需要做的,是利用好提问,在开端与终点间的这条路上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二)课后习题提炼法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把文章、插图、课后习题、语文園地、单元目标等元素串联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单元目标而展开。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后习题,

聚焦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明确本课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课后习题第三题“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根据这个习题的内容,学生可能就会提出“第2自然段哪里关注了人物群体,哪里写了每一位战士?”在学生自己的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解决答案,并理解这种写法就是单元目标——点面结合的写法。将学生提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机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力及阅读素养。

(三)单元要素聚焦法

单元要素是一个单元的航标、导向,所有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最终都要指向单元要素。引导学生关注单元要素,从单元要素出发对课堂问题进行提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教学16课《夏天里的成长》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总分结构明显。可以提出“文中能体现中心意思的句子是哪句?”“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中心意思?”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将单元要素融会贯通。

(四)文章题目延伸法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涵的集中体现。从题目出发进行提问,从开头就为文章的学习奠定探寻的基础。同样是《夏天里的成长》,学生从题目出发可以提出“夏天里成长了什么?”“它们在夏天里是怎么成长的?”带着这些问题过渡到文章的学习。由于这篇文章在理解上偏于简单,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且解决疑问,完成课时目标的训练。

五、小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授阅读提问技巧,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阅读教学融进提问的一环,逐步培养学生的提问力与阅读素养,相信学生明天的阅读会越来越好。

【本文系新塘镇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小课题《提高学生提问力,培养阅读素养》成果(课题编号:xtky202015)】

参考文献:

[1]吴丽莉.提问力,引阅读走向深层[J].考试周刊,2021(15):13-14.

[2]周玲霞.学会提问,为教学导航——例谈对学生预学环节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72-73.

[3]陈琳.借力有效提问  推进深度阅读——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22):86-87.

[4]黄国才.教儿童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阅读[J].教育评论,2016(03):144-14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认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沦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使传统产业与传统企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已经沦为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企业营销领域,要掌握“互联网+”,使之不断结合统合,构建客户利益的精准定位,在小数据、分布式的趋势之下,构建全新时代精确营销的目标。关键词:“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引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沦为一种全新趋势。传统产业与传统企业的界限日益清晰。“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沦为企业转型的新机遇和全新挑战。在企业营销领域,我们需掌握“互联网+”,在小数据、分布式的
期刊
摘要:化学学困生普遍存在,但它具有可逆性、暂时性和转化性。化学教师要找出难点,帮助学困生重新找回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化学学习方法。关键词: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前言: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困生,在当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习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由于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原子研究,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在初中化学课堂中
期刊
摘要:受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之前初中政治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讲授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本身初中政治与法政课程就比较少,知识点比较多,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多注重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政治老师也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的方法给学生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就是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关键词:初中政治;道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重视西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因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我国民族的大团结。为保证对西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总结的具体,本文侧重现状与方案进行详细探究。关键词:西藏区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总结引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位置”,承载着提升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为全面提升西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师应重视阅读课堂
期刊
摘 要:历史新课标规定,以历史学科教学为基础,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核心素养和重要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育人的价值。文章内容结合部编版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的教学设计,探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教学。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课标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程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巩固统一的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末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历史学是一定历史观
期刊
摘要:随着“后公共衛生事件时代”的到来,消费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直播带货已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消费模式。关键词:感知信任;感知愉悦性;冲动性购买行为突如其来的新冠公共突发事件,打乱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节奏。事件发生以来网络直播带货迅速发展,但过后直播带货能否继续维持优势?直播带货应如何保持用户粘性继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具有网络购物习惯的消费者进行调研,以直播带货的特性作为刺激因素,以消费者感知信任、感知愉悦性为中介变量,基于S-O-R理论模型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多方面进行分析。1理
期刊
摘 要:在2021年实施的“3+1+2”新高考背景下,地理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2018年和2019年入读高中的学生在选科报名时报考地理的人数相对较多,从全省的报名选科数据看,报读地理的人数在四选二(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目中占比较大,说明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地理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容易学习。特别是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侧重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考查比较多,且试题很多来自新情境、新素材,特别是生活化素材较多,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情境试题,在我们高考备考时遇到的困境、必备能力、解题方法等方面
期刊
摘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而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也是幼儿个性的体现。而区域游戏是在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游戏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区域游戏成为了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析了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自主性培养游戏活动是可以满足和符合幼儿娱乐需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效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氛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可通过学生写作能力了解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笔者提出“结合游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观察为主,培养学生写作热情”、“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乐趣”、“多练多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等方面策略。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級;写作能力;提高中年级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要求较高,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让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体会写作的兴趣。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就提高农村小学
期刊
摘 要:智慧校园建设正在不断发展,而数据是支撑智慧校园的根本,是智慧校园的核心资产,其中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完善是智慧校园的重要基础。校本教学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由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能适用于该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通过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不协调、建设与应用不同步等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学的需求与发展谈谈校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关键词:校本资源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