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空气源热泵原油加热输送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油气与新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油加热输送过程中,现有水套炉和电加热技术能耗较大,为降低运输成本,寻找一种节能、经济效益好的加热工艺显得尤为重要。CO2空气源热泵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运行安全稳定、节能效果好,为替代现有加热技术提供了方向。对东北地区某油田应用CO2空气源热泵进行工程效益分析,研究其替代现有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某年产量8400 t的单口油井使用CO2空气源热泵加热技术后,每年节省费用2.61×104元,节省率达37.99%,且回
其他文献
石油企业在进行采购选商时更多的依赖以往的采购经验和专家判断,为了进一步提升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成本,建立一套供应商风险评估模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石油企业进项发票数据和供应商主数据提炼出基础属性、经营表征、发票表征等特征,通过数据预处理和信息值筛选出9个特征变量,运用逻辑回归模型拟合模型参数,构建逻辑回归评分卡。最终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效果,基于Lift提升度验证评分卡在供应商风险评估上的适用性,成功将采购供应商通过不同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基于逻辑回归评分卡方法使采购管理者能够提升对供应商的风险管理,通过洞察
为抑制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及波动性,需对风电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分析.另外,风电并网系统的无功调节性能也是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因此,提出一种计及无功补偿的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传统撬棒的不足,提出了双模式切换的改进撬棒结构,可以减小撬棒投入期间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同时更好地抑制转子过电流;其次针对低电压穿越的过程中无功补偿问题,提出了基于STATCOM的动态无功补偿,结合风机自身无功调节能力与改进Crowbar保护电路投切协同控制,促进双馈风电系统LVRT期间风电并网点电压的快速恢复和抑
流向分析和输量配置是天然气管网规划的基础。在管网独立背景下,天然气管输体系逐渐形成“全国一张网”格局,各路资源和市场需要纳入全国管网统一优化调配。“全国一张网”涵盖原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省网公司的天然气管网,系统十分复杂,传统的管网流向分析和输量配置方法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全国级大规模、复杂管网系统分析要求。以天然气供应和管输环节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天然气管网输量规划优化数学模型,并选用Gurobi求解器计算,通过资源和管输定量分析,可优化未来15~50年全国天然气管输流向,预判局部堵点,分析
随着企业投资回报意识的不断增强,投资增效测评已经逐步成为考核企业新上项目投资效果的有效方法.介绍了投资增效测评的内涵和作用,阐述了投资增效测评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后评价经济评价的异同以及在炼化领域的应用思路;同时,对投资增效测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索创新,提出了“有无对比法”和“直接增量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结合烷基化项目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严谨性与适用性.
光热发电具有清洁、调节性能好、配有储能系统等特点。以新疆电网为研究对象,对新疆电网发展光热发电进行了效益评估。以周为尺度,计算新疆电网光热发电投入运行后全年8760 h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计及了机组启停、水电跨日调节、抽蓄跨日调节、光热电站的跨日调节等因素。采用新能源弃电量、火电发电量、储能电源发电量、运行煤耗等多种指标全方位衡量光热的发电成本和效益,计算了光热电站的容量效益、电量效益,分析了光热发电在保证新能源弃电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新能源消纳占比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新疆光热电站效益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充分认识柱塞在井筒的运行规律及柱塞上行速度对其排液的影响,以X井区的智能柱塞井为研究对象,依托智能柱塞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并结合井身结构,得到柱塞运行过程中沿井筒的速度分布特征。根据井斜角不同,将此S型井柱塞运行路径大致分为:直井+造斜段(井斜角0°~25°)、稳斜段(井斜角25°)、降斜段(井斜角25°~11.5°)。柱塞在不同井段受力不同导致速度变化。结果表明:(1)柱塞在S型井上行下行过程中并非匀速运动,而是呈现变速运动。这主要受井斜和气流量的影响,柱塞所受合力变化导致加速度变化进而引起速度变化,
在推进中国与非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背景之下,属于设施联通领域的“西部非洲‘电-矿-冶-工-贸’五位一体项目”被纳入“中国非盟合作重点项目和任务清单”。为推动五位一体项目在西非落地实施,分析了制约西非发展的基础设施差、经济规模小、协同发展弱等因素,运用产业协同发展理论方法,阐述了“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以电为中心、把矿当原料、靠冶来转变、用工来提升、凭贸获创汇”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在西非几内亚推出示范项目,为后疫情时代西非经济“绿色复苏”提供思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路径参考。
为提升长输液体管道非稳态工况的识别效率,为未来管道工况智能识别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提出了基于参数重建的工况检测模型,研究利用LSTM模型预测管道未来数据。针对模型的Encoder-Decoder框架因中间码长度限制导致解码准确率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注意力机制对输入数据进行权重分配,提升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将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进行MLE评分,设定评分阈值并利用二分法实现工况检测。使用SL原油管道实际生产数据训练模型,经验证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工况检测模型可记忆稳态工况的状态,且不受长时间工况与复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数字孪生技术驱动数字化平台建设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数字孪生体的数据、模型、应用(服务)等要素进行研究,结合长输管道特点,提出了管道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要点:一是采用数字主线技术对长输管道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二是在通用智能分析算法框架基础上研究管道专业算法并逐步建立算法模型知识库,三是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快速响应业务应用问题。最后,基于建设要点设计了管道数字化平台的功能框架及技术框架,为管输企业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用熔铁催化剂HT-1,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高温费托合成反应,利用GC方法考察了合成气中的CO2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力或入口合成气分压不变的条件下,随CO2用量的增加,CO转化率明显降低,H2转化率变化较小,CO2选择性降低;CH4和C2~C4选择性下降,C5+选择性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下降,低碳烃烯烷摩尔比增大.CO2的加入未影响用于费托合成的合成气消耗速率,只是降低了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CO消耗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