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题材分析

来源 :吉林人大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要求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新闻信息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转型时期,或者是关乎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格外关注新闻报道的信息,此时如果信息失真,就会失去诚信度。准确无误的信息,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在公布重大事件、表扬先进、揭露腐败方面,在引导热点、化解矛盾方面,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权威性,准确定位新闻报道新闻性和权威性的结合点。新闻报道对依法治国的宣传也要讲求时效性,同时还要增强新闻性。法治宣传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应担负起启蒙、教育群众的重任。新闻报道要重视传播立法、司法和执法的相关信息,并对法律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从而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扩充新闻信息量,通过新闻传播来指引人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逐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对依法治国的认知。
  要增加以民众为主体的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人大及常委会的活动,法律法规制定和颁布情况,政府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等,而很少报道关于基层群众主体地位的新闻事实。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大立法和执法检查的相关报道实质上是对法律知识普及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人民负责的新闻报道,不仅要让群众了解人大立法和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而且还应当让群众知晓立法的过程、立法的用意,从而达到向群众宣传法律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人大的相关信息,为人大开展各项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人大的各项决定都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此外,新闻报道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重要内容,民众是立法、执法、学法、守法的主体,所以民众也应当成为新闻的主体,不能仅仅成为被动接受法律宣传的对象。新闻报道要重点宣传人民群众如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执法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并且真正地履行好监督执法的责任。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必须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增加以人民群众为立场、以人民群众为主题的新闻,提高其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
  新闻报道要兼容舆论监督
  新时期下,党对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正面宣传主要是指一切有利于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这种舆论导向要兼容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反映群众的要求、呼声、思想和愿望,为全面开展中国特色民主建设畅通言论传播渠道,为开展政治沟通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也要重视多侧面新闻报道的作用,将其作为实现舆论监督的有力手段,从而增强社会监督的合力。当前,在日常新闻报道中,类似的多角度、深层次报道已经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引起广大群众较多的关注。然而,现在的新闻报道往往减少这样的新闻报道量,如此一来,极容易造成部分民众怀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使部分民众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对社会和谐发展势必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新闻报道作为党的舆论喉舌,要承担起让新闻更贴近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责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引领民众的生产生活。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新闻报道作为民主政治宣传的重要渠道,必须承担起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重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新闻素材,让民众通过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增强法治观念,创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也面临着一个历史性挑战。在不断扩大的市场和旺盛的需求推动下,企业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且随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对此,本文认为,推进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本文以中石油集团公司为例,研究大型国企管理层激励机制的特点及有效性对公司代理成本、在职消费及货币资金质量的影响。本文将从管理层激励机制的不同形式和有效性分析入手,
检察机关侦查部门侦查电子数据取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首先未结合最新版本释义进行操作实践灵活运用;电子数据的取证设备不齐全或跟不上当今以信息时代为
受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的影响,我国的交叉上市行为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集群式”特点。2013年8月22日,以金融试点改革为侧重点的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再次触动了境外企业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