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也让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我们也要适当使用,择优选用,扬长避短。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也有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极富情感和极能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如果小学语文教学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必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主动去探索学习的快乐,学习不会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是他很高兴做的一件事。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重要,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了,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对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也会很好地掌握,久而久之,他的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好。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唤起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有效果。
例如《棉花姑娘》一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棉花图片,因为棉花主要产于北方,南方的孩子很少会接触到或者看到真正的棉花(如果在北方就另当别论),所以要让学生在心里对棉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样也会为后面的讲课带来方便。接着就会问学生对棉花有哪些了解,棉花有哪些好处等,然后再给学生展示由棉花制成的各种东西,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棉花的了解。这之后,就转换话题问学生,如果他们生病了,他们会找谁看病,然后推向课文的棉花姑娘,如果棉花姑娘生病了,它们又该找谁看病,它们的医生又是谁呢,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过后,再给学生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向燕子求助、向啄木鸟求助、向青蛙求助等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但配有声音、动作、还有字体等。等第一个画面播放完后,学生的兴趣就会来了,他们就会迫切希望知道下一个画面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跟着老师的步骤和思路往下走,从而完成老师的教学。
因此,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而且学生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加上图文并茂,声音等效果,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打开学生原有的定向思维,向着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火烧云》一课,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变化,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小学生平时见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因此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找到有关火烧云的图片或者录像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之后,他们就会在脑海里形成火烧云的一些印象,当教师再次讲起这篇课文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很迷茫,很困难。因为他们已经对火烧云有了大概的印象或者想象,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运转了,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就会容易多了。
又如在《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草塘,写出了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物产丰盛,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感情。但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北方,更不知道什么是北大荒,又怎么会理解草塘的“可爱”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讲解北大荒的情况以及草塘的情况,例如可以播放北大荒的介绍影片,接着展示追袍子,逮野鸡的场景,然后再给学生讲解草塘春的景色和冬的景色等,这样草塘的大概轮廓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起来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根据课堂的图片展示、录像,还有结合文本的描述,进一步想象一下草塘的“可爱”以及北大荒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不用亲临实地也能感受作者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领悟,触发感受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对课文中有些优美的文章、句子或者作者的感受自己还不能领会,反而觉得很乏味。而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图像的,有声音的材料,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想,然后理解作者的感受。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由于学生对小兴安岭的风光缺少感性的认识,对语言流畅、神采飞扬,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文章感到茫然而空洞。因此,教师就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那一年四季的景色和特点给学生看,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首先在教室里播放一段清幽的音乐,接着让学生跟着录音听一次课文,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当那一幅幅精彩的图片被展现出来时,学生都被小兴安岭那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大家都很想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去感受那里的一年四季。之后,教师结合着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来讲课文,一个场景讲完后,再进行下—个。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一扫课前茫然的状态,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作为教师,也不必在黑板上过多的赘述,学生自可领会课文的含义,课堂轻松而有意义。
又如《蝙蝠与雷达》一文,这是一篇有关科普的文章,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文中虽然词语丰富,但要学生领会和积累却比较难。如“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等,学生一时无法理解这些词语。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这些词语通过直观的演示、形象的模拟给学生展示,化难为易。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段落,教师可以用“确定目标—解决目标—合作学习—激发情感—拓展延伸”的模式来进行教与学。如果学生凭空想象,很难理解“蝙蝠与超声波”的关系。只有给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或者相关的动画片,帮助他们理解那些难点和疑点,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拓宽他们的视野,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激发起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热爱。 四、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上,有很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教育技术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它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画杨桃》一文,为了让同学们明白所处的角度不同,我们看到的东西也是会不一样的这个道理。这时教师就不需要用多媒体去展示一张张呆板的图片,反而是准备一个真实的杨桃,然后让学生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画这个杨桃,画完后,让学生自己相互对照一下,看一看是不是每个人画的杨桃都是一样的。因为学生的座位不同,位置不一样,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杨桃自然也就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和道理,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和思考,在间接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比在课堂上展示图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些事情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所以他们更能明白书本所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应该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在组合使用时,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择优选用,取长补短,必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教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眼神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一种情感信息,以示强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做不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整体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这样的话,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配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侯冬梅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才智,2011(24):102-102.
[2]陈继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1-3.
[3]戴建.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4):55-55.
[4]沈利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好处 [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232-233.
[5]杨莹.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J].新课程.小学,2011(11):1-2.
[6]王再梅.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0):330-331.
[7]黄立学.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 [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4):88-89.
作者简介:
林喜燕,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9-08;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也有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极富情感和极能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如果小学语文教学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必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主动去探索学习的快乐,学习不会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是他很高兴做的一件事。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重要,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了,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对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也会很好地掌握,久而久之,他的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好。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唤起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有效果。
例如《棉花姑娘》一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棉花图片,因为棉花主要产于北方,南方的孩子很少会接触到或者看到真正的棉花(如果在北方就另当别论),所以要让学生在心里对棉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样也会为后面的讲课带来方便。接着就会问学生对棉花有哪些了解,棉花有哪些好处等,然后再给学生展示由棉花制成的各种东西,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棉花的了解。这之后,就转换话题问学生,如果他们生病了,他们会找谁看病,然后推向课文的棉花姑娘,如果棉花姑娘生病了,它们又该找谁看病,它们的医生又是谁呢,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过后,再给学生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向燕子求助、向啄木鸟求助、向青蛙求助等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但配有声音、动作、还有字体等。等第一个画面播放完后,学生的兴趣就会来了,他们就会迫切希望知道下一个画面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跟着老师的步骤和思路往下走,从而完成老师的教学。
因此,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而且学生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加上图文并茂,声音等效果,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打开学生原有的定向思维,向着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火烧云》一课,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变化,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小学生平时见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因此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找到有关火烧云的图片或者录像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之后,他们就会在脑海里形成火烧云的一些印象,当教师再次讲起这篇课文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很迷茫,很困难。因为他们已经对火烧云有了大概的印象或者想象,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运转了,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就会容易多了。
又如在《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草塘,写出了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物产丰盛,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感情。但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北方,更不知道什么是北大荒,又怎么会理解草塘的“可爱”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讲解北大荒的情况以及草塘的情况,例如可以播放北大荒的介绍影片,接着展示追袍子,逮野鸡的场景,然后再给学生讲解草塘春的景色和冬的景色等,这样草塘的大概轮廓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起来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根据课堂的图片展示、录像,还有结合文本的描述,进一步想象一下草塘的“可爱”以及北大荒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不用亲临实地也能感受作者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领悟,触发感受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对课文中有些优美的文章、句子或者作者的感受自己还不能领会,反而觉得很乏味。而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图像的,有声音的材料,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想,然后理解作者的感受。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由于学生对小兴安岭的风光缺少感性的认识,对语言流畅、神采飞扬,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文章感到茫然而空洞。因此,教师就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那一年四季的景色和特点给学生看,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首先在教室里播放一段清幽的音乐,接着让学生跟着录音听一次课文,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当那一幅幅精彩的图片被展现出来时,学生都被小兴安岭那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大家都很想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去感受那里的一年四季。之后,教师结合着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来讲课文,一个场景讲完后,再进行下—个。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一扫课前茫然的状态,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作为教师,也不必在黑板上过多的赘述,学生自可领会课文的含义,课堂轻松而有意义。
又如《蝙蝠与雷达》一文,这是一篇有关科普的文章,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文中虽然词语丰富,但要学生领会和积累却比较难。如“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等,学生一时无法理解这些词语。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这些词语通过直观的演示、形象的模拟给学生展示,化难为易。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段落,教师可以用“确定目标—解决目标—合作学习—激发情感—拓展延伸”的模式来进行教与学。如果学生凭空想象,很难理解“蝙蝠与超声波”的关系。只有给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或者相关的动画片,帮助他们理解那些难点和疑点,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拓宽他们的视野,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激发起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热爱。 四、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上,有很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教育技术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它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画杨桃》一文,为了让同学们明白所处的角度不同,我们看到的东西也是会不一样的这个道理。这时教师就不需要用多媒体去展示一张张呆板的图片,反而是准备一个真实的杨桃,然后让学生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画这个杨桃,画完后,让学生自己相互对照一下,看一看是不是每个人画的杨桃都是一样的。因为学生的座位不同,位置不一样,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杨桃自然也就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和道理,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和思考,在间接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比在课堂上展示图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些事情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所以他们更能明白书本所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应该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在组合使用时,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择优选用,取长补短,必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教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眼神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一种情感信息,以示强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做不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整体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这样的话,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配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侯冬梅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才智,2011(24):102-102.
[2]陈继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1-3.
[3]戴建.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4):55-55.
[4]沈利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好处 [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232-233.
[5]杨莹.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J].新课程.小学,2011(11):1-2.
[6]王再梅.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0):330-331.
[7]黄立学.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 [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4):88-89.
作者简介:
林喜燕,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9-08;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