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电站的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经验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电站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比较简单,能节约工程成本,施工工期短,工作效率高,因此,在水电大坝工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下文主要围绕水电站的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站;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碾压混凝土施工是水电大坝工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它是指借助振动碾铺筑、碾压坝体上干硬的混凝土进的施工过程。在混凝性土拌制时,将火山灰质、水、惰性填料砂、水泥、粗骨料等进行拌制,制成的混凝土没有塌落度。然后,用振动碾一层一层地压实。这种碾压的混凝土具有很高的强度,体积比较小,坝身具有很好的可溢性和防渗性能。
  1.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前技术要求
  1.1大坝碾压混凝土的原料
  大坝碾压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几乎与一般的水泥混凝土一样,就是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等,然后将这些原材料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这两种混凝土的差别就在于原料的配比不同。大坝碾压混凝土中所需的掺合料有硅灰、粉煤灰和磨细的矿渣以及适量的外加剂等等。其中硅灰的作用是促凝,适用于坝面或者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结构中。磨细矿渣的作用是自身硬化可以加强大坝碾压混凝土的干硬性。外加剂主要是指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和阻锈剂等,这些外加剂在拌入料之前需要对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之间做相容性实验,只有相容才能进行拌制。
  1.2大坝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大坝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是绝对体积法,在设计时主要需要确保抗渗性、强度、抗冻性等这些因素符合大坝的实际要求,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材料组成与混凝土的质量更是息息相关,因而要对这些材料和各种指标进行严格要求。关于原材料的指标主要有:含水率、级配、表观密度、粒径、外加剂性质、外加剂种类和其相容性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如用水量在确定时需要从施工所要求的标准以及粗骨料最大粒径两方面来考虑,并通过相应的实验选择最佳的用水量。在选砂时应根据表观密度大、骨料分离的现象少、强度大、混凝土拌制物的VC值最小等原则筛选出最佳的砂率。在拌制前应当先进行试拌以测定具体所需的施工度,当试拌的混凝土不符合施工度时对其进行调整,然后对符合这一标准的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的测定,最后当所有的指标符合要求时,确定此时所配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方和建设方都确认的情况下就可以提交给施工工程了。
  2.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混合料的拌制
  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制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称量,称量时应当注意精确,称量的误差不能超过施工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值。原材料等的质量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配制时需完全按之前设计的配合比来配制。大坝碾压混凝土一般使用强制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应当注意各种成分需搅拌均匀,以保证所配制的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在搅拌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搅拌机的出料口和运料车之间的落差不能超过2m,否则出来的料会由于落差过大而产生离析现象,导致配成的混凝土的质量变差。另外,由于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拌制时间比较长,使用不同转速的搅拌器时所需的搅拌时间也不同。
  2.2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混合料的运输
  一般在工程施工时多是使用皮带传输装置或是可自卸的汽车来运输已经混匀的大坝碾压混凝土。运输时应当考虑既平稳又快速地将料运送到目的地,因此运输时最好不使用溜槽或溜管等运输方式。如果使用可自卸汽车进行运输时,应当避免行驶中的急刹车或急转弯的现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合料的离析现象。当温度过高或是运途较长时,应当将混合料覆盖住,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对于连续式搅拌器来说,运料车应当及时到达并将物料带走,这样才能減少停顿的时间,物料的质量才得以保障。因此,通常运料车是根据连续式搅拌器的搅拌时间进行精确计算,然后按所计算出的距离均匀的排列进行混合料的运输的。
  2.3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混合料的摊铺
  在摊铺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摊铺机的找平系统应当性能良好,施工时应当选择最佳的找平基准以确保摊铺机的良好运行。在摊铺过程中应当保证摊铺机的工作状态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使碾压的混凝土既密实又平整。
  (2)摊铺机在碾压时应当保持合适的速度。选择的速度太慢会浪费时间,延长施工时间和工程进度,而且降低了摊铺机的设备利用率;相反,速度太快又会造成摊铺的效果不好,因而降低了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摊铺速度的选择上应当慎重。
  3.加强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主要是指那些适用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主要指国家法律法规、合同、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技术法规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工序及成品保护。虽然我国水电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特别对于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施工,其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素质上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少数单位和部分职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不重视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差距较大;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少,决策管理系统信息不畅、运转不灵、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片面强调水电施工情况特殊。尤其对近十年才得以迅速发展的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其施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加强其质量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3.1施工原材料
  碾压混凝土施工用材料是形成碾压混凝土大坝的基础,如果材料不合格,那么用这些材料建成的大坝一定不合格,甚至会影响整个结构安全。对形成碾压混凝土大坝的各个品种严格把关,避免不合格品混到建筑物中去,是很艰巨的任务。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从材料员、质检员、具体操作的工作班组和工长到项目经现都要重视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总体上说,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直接使用的进场材料和现场进行二次加工后使用的材料两大类,前者主要有水泥、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外加剂、骨料、拌和及养护用水,后者主要有碾压混凝土、砂浆和净浆等。
  3.2施工工序
  合理的施工工序是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质量的又一个重要保证。很多质量低劣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是乱抢进度,违背合理的施工顺序,甚至把某些重要的工序取消了(诸如检查验收等)。该养护的也不按要求养护,必须进行检验的原材料也不进行试验,直接用到工程中,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隐患。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此外,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变化最复杂,质量管理的任务与难度也最大。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施工单位作为生产主体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尤其是施工方案科学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由于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与制约和工序所构成,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必须以工序质量管理为基础和核心,落实在各项工序的质量监控上。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应当是,以工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强成品保护。
  3.3成品保护
  对已完成部分的工程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以免成品因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应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项目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上下工序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如下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响时,应征对上道工序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同意,并避免破坏和污染,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及管理人员负责。建立成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4.总结语
  在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最终的工程质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思量,力图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全部考虑进去,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写进施工设计中,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进展速度,使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更加顺利,施工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圣培,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M],水利水电施工,2002(4):07-09.
  [2]谭靖夷,我国坝工技术的发展[J],水力发电,2004.12,30(12):60-63.
其他文献
悬臂浇筑施工连续梁的工法中,初始梁段的施工尤为关键。结合甬台温客运专线金温联络线跨瓯江支流连续梁的施工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介绍联体挂篮在特定条件下初始梁段施工中的应
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
对苏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较高,慢性病患病率也较高,健康状况和医疗情况不尽人意。建议从社区、家庭、个人等3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完善社
绿色环保装修,就是对室内环境无污染破坏,对人体健康有利无害的装修.本文主要讨论了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应用,希望能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环保设计,节能设计
以北合肥地铁1号线车站施工工程为例,研究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变形的规律及其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将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型的、异型的高层建筑物将越来越多,为保证这类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设计人员都会在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平面上设置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