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当前收入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否则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分析出了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各种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政府职能 公共物品
2007年,根据王小鲁的研究,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中国实际收入差距要远大于统计显示的水平。根据恩格尔系数和其他一些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推算,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约1900万户,5000万人),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万元,相当于原有数据(不到2.9万元)的3倍多。其他中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高于原有统计。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已经到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边缘,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进行政策方面的大幅度改革。
收入差距探因。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解收入差距问题,应该追根溯源,探寻其产生的各方面原因。
一、自然因素是收入差距的基础
当前国民收入的产业格局中,虽然服务业占了较大的比重,2006年达到39.5%,但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大的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60.5%的比重,况且服务业中的一部分产业如旅游业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因素。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
二、不规范的市场机制是当前形成收入差距的必然因素
从表面上看,市场机制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其实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市场机制的不充分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拉大。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订者应该超然于经济生活之外,但我国政府并非如此,因此在规则的制订方面有失公平,这使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政府影响是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
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的缩小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政府对市场和社会干预不当或干预过度,便会产生极强的反方向作用。当前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干预而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幅度地改进和优化。
四、公民个体差异是收入差距形成的影响因素
公民个体的收入差距也是总的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提供环境以弥补这种差距。公民个体的差距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人自身的素质,这要通过优生优育和后来教育来提高,其次是家庭的影响,最后观念的不同也会影响收入差距。
五、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
以上所谈收入差距拉大不只是政府的原因,但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还应由政府展开,通过政府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的改变,进而实现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1.提供公共物品,弥补自然差距
我国农村和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应该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如修路、通电、供水、线缆、教育等。政府应该关注这方面的投资,以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
2.制订规则,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要为市场建立公平的规则,除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以外的所有行业均能正常运转,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收入差距问题。因此,政府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则的制订。
3.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减法,提高透明度
随着改革的进行,我国在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由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逐步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但相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改革无疑落后了很多。转变政府职能的提法看似普通,实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本身利益或历史原因,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领域,应该逐步退出。
4.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保护政策
低收入人群的存在是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低收入人群主要有四类,首先是农村,我国应该尽快实施“以工哺农”政策,以加快农村快速发展;我国还有很多落后地区,分布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应对这些地区实施倾斜政策;我国还有很大一批下岗工人,由于缺乏谋生能力,应该对其进行扶持;特殊人群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低收入群体,他们有的天生具有缺陷,有的无能力生存,有的缺乏能力,政府应该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六、发展教育事业
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将来的收入,因此政府应该重视教育,切实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尽快使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的比例达到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5.1%;其次要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最后义务教育要考虑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无差别的教育投资体制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孙增武等:《转型期我国公平物品的政府供给系统模式》,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蔡 :《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3]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4日
[4]人物周刊,2007年10月1日
[5]新闻晨报,2006年2月6日
[6]李国华:《150张新面孔:被资本颠覆的福布斯榜单》,中国经营报2007年11月5日A5版
[7]波士顿咨询公司,《从现金财富到纸面财富:中国新贵家庭的“资本主义”,中国经营报2007年11月5日B6版
[8]刘 丹 肖春飞:《专家称我国教育投入未达标 否则大学学费可减半》,新华网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政府职能 公共物品
2007年,根据王小鲁的研究,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中国实际收入差距要远大于统计显示的水平。根据恩格尔系数和其他一些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推算,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约1900万户,5000万人),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万元,相当于原有数据(不到2.9万元)的3倍多。其他中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高于原有统计。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已经到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边缘,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进行政策方面的大幅度改革。
收入差距探因。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解收入差距问题,应该追根溯源,探寻其产生的各方面原因。
一、自然因素是收入差距的基础
当前国民收入的产业格局中,虽然服务业占了较大的比重,2006年达到39.5%,但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大的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60.5%的比重,况且服务业中的一部分产业如旅游业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因素。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
二、不规范的市场机制是当前形成收入差距的必然因素
从表面上看,市场机制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其实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市场机制的不充分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拉大。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订者应该超然于经济生活之外,但我国政府并非如此,因此在规则的制订方面有失公平,这使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政府影响是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
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的缩小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政府对市场和社会干预不当或干预过度,便会产生极强的反方向作用。当前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干预而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幅度地改进和优化。
四、公民个体差异是收入差距形成的影响因素
公民个体的收入差距也是总的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提供环境以弥补这种差距。公民个体的差距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人自身的素质,这要通过优生优育和后来教育来提高,其次是家庭的影响,最后观念的不同也会影响收入差距。
五、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
以上所谈收入差距拉大不只是政府的原因,但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还应由政府展开,通过政府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的改变,进而实现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1.提供公共物品,弥补自然差距
我国农村和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应该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如修路、通电、供水、线缆、教育等。政府应该关注这方面的投资,以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
2.制订规则,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要为市场建立公平的规则,除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以外的所有行业均能正常运转,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收入差距问题。因此,政府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则的制订。
3.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减法,提高透明度
随着改革的进行,我国在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由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逐步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但相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改革无疑落后了很多。转变政府职能的提法看似普通,实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本身利益或历史原因,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领域,应该逐步退出。
4.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保护政策
低收入人群的存在是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低收入人群主要有四类,首先是农村,我国应该尽快实施“以工哺农”政策,以加快农村快速发展;我国还有很多落后地区,分布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应对这些地区实施倾斜政策;我国还有很大一批下岗工人,由于缺乏谋生能力,应该对其进行扶持;特殊人群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低收入群体,他们有的天生具有缺陷,有的无能力生存,有的缺乏能力,政府应该对这些人进行保护。
六、发展教育事业
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将来的收入,因此政府应该重视教育,切实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尽快使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的比例达到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5.1%;其次要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最后义务教育要考虑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无差别的教育投资体制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孙增武等:《转型期我国公平物品的政府供给系统模式》,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蔡 :《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3]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4日
[4]人物周刊,2007年10月1日
[5]新闻晨报,2006年2月6日
[6]李国华:《150张新面孔:被资本颠覆的福布斯榜单》,中国经营报2007年11月5日A5版
[7]波士顿咨询公司,《从现金财富到纸面财富:中国新贵家庭的“资本主义”,中国经营报2007年11月5日B6版
[8]刘 丹 肖春飞:《专家称我国教育投入未达标 否则大学学费可减半》,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