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不是一幅画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6岁半的晴雅和妈妈一起走进我的心理门诊,她天使般的外貌和神秘的气质很吸引人。
  “我不明白哪儿出错了……”妈妈表情忐忑地说:“我好像无法接近她,无法和她好好说话……”
  晴雅走近了我办公室的玩具柜,她挑选几个玩具一遍遍地演绎着相同的情节——一个玩偶拉着马车旋转。当我的同事拿着玩偶,尝试参与到她的“故事情节”中来时,晴雅不信任地瞥了她一眼,继续自己玩。
  晴雅妈妈表情严肃地说:“她小时候很乖,喜欢反复看同一张早教碟片,让我反复读同一本童话书。她两岁还不会说话,也不喜欢跟别人用表情互动……那时候,我因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这个问题。随着她开口讲话,我以为没事了。但是,上幼儿园之后,晴雅的状况很糟糕。她不能跟着老师的节拍,有时候会无休止地‘歌唱’几个小时,有时候坐着发呆不理人……我们看了不少心理医生,他们说的那些名词让我充满了恐惧……”
  看到她的紧张,我转移了话题,鼓励她聊聊自己为帮助女儿付出的努力。
  “我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晴雅会发出突然的响声吓到别人。她有时说自己是一幅画,有时又说自己是一个鸡蛋。总之,她会很神秘,搞得我们很尴尬……她偶尔也会拥抱我们,表达对家人的喜欢;有时又莫名其妙地不理人……我和她爸爸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每次想和她好好互动,都会不了了之。因为晴雅常常说‘我回画里去了’,然后又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当我们是空气。”
  分析:
  看得出来,这位衣着考究、逻辑清晰的高知母亲对女儿的问题非常“敏感”。我告诉她,我暂且将晴雅的情况称之为“比较沉迷自我的孩子”。他们不是自闭症,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上天创造他们的时候,给予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感知方式。
  我告诉晴雅妈妈,这类孩子并不是想呆在与世隔绝的自我世界中。只是他们觉得退缩到自己的世界(地洞、蛋、墙、画等表现方式)里,比适应现实世界更容易。所以,我们辅导的终极任务就是吸引孩子互动,让他们逐渐参与到现实世界中来。
  我还提醒晴雅妈妈:“让孩子从她自己柔和舒服的虚幻世界走出来,进入一个危险挑战的现实世界中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她变得很生气、敏感甚至乱发脾气,都是正常的。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和我们一同努力,与其说是我们辅导您的女儿,不如说是在辅导您和您先生。”
  方法:
  1、有效的“模拟游戏”
  我先做了一个示范:当晴雅抱着洋娃娃发呆的时候,我拿着一辆汽车开过来:“看啊,我的小汽车要把你的公主偷走了!”晴雅的反应是继续发呆,这时候,我用更加高昂的声音说:“公主说她喜欢这辆车,我要帮她跳进来……”当我用手拉扯娃娃时,晴雅抱紧了娃娃。
  我告诉晴雅妈妈,这就是胜利。你要学习去激发她的反应,介入晴雅与她的兴趣点之间。如果你的语言无法激起她的反应,你就可以采用动作;如果动作和手势也没用,你可以尝试表情。
  我让晴雅妈妈“现场演练”一番:当晴雅沉溺于让马车旋转的单调游戏时,晴雅妈妈想按住马车或大声呼唤来吸引晴雅的注意力,我制止了她,并教她找了另一辆马车,在晴雅面前让“马车独轮行走”。晴雅没有反应,我就让她尝试着让马车转得更快,并且看着晴雅的眼睛微笑。晴雅皱了皱眉头,晴雅妈妈再微笑,再加速。晴雅终于有了动作反应,她也加快了马车……
  晴雅妈妈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有效的“模拟游戏”!在过去亲子游戏时,晴雅父母习惯于主导局面,不断提醒、刺激晴雅做出被动反应,或者任凭晴雅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这两种方法都是无效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融入到孩子的模拟游戏中”,而不是自作聪明地“给孩子上行为教导课”。
  利用模拟游戏将孩子引入现实世界,这听起来自相矛盾。但是,家长要记住,真正将孩子带回到现实世界中的,是大人有逻辑、有来有往的交流,而不是孩子所说的内容。当晴雅父母与女儿越来越多地进行这种游戏之后,她的反应逐渐从表情动作上升为语言层面。
  比如有一天,晴雅又说自己要回到画里去了。妈妈加入到她的想象中去:“那画要到哪里去?”晴雅对妈妈做了个鬼脸,好像觉得很无厘头。妈妈继续问:“我怎么才能帮助你从画里出来呢?我向你吹口气有没有用?我给你梳梳头发有没有用……”很多次重复的互动之后,晴雅终于回复了妈妈的问话,她说:“这是一幅没有门的画。”然后,妈妈接着提出符合逻辑的各种可能:“画一个门行不行?买一个门行不行?从窗户也可以出来啊……”
  2、开启“交流电路”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交流如同闭合的电路。但是对晴雅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交流常常是片段的、琐碎的、无逻辑的。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持续的交流训练,把他们一次次从自己的世界中“揪出来”,让他们完成一个交流之后,再开启另一个。举个例子:
  晴雅从幼儿园回来,妈妈问她:“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晴雅自顾自地玩,妈妈问了好几遍,她忽然冒出一句:“晚饭有没有香肠?”
  显然,她没有闭合第一个问题,就开启了第二个问题。
  妈妈说:“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正在烧晚饭,晚饭全是你最爱吃的东西。如果你告诉我你学校过得怎么样,我就告诉你晚饭吃什么。”
  这样做,可以将晴雅带回到她没有闭合的对话主题中去。家长要知道像晴雅这样的孩子,她在回忆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有困难的。她常常说“今天什么也没发生”,妈妈就会同情地说“是啊,有时候很难想起学校的事情,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当晴雅用支离破碎的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妈妈要耐心地帮她复述出来,并赋予逻辑。这样的训练,非常考验父母的意志力和同理心。晴雅的父母做得非常好。
  3、用兴趣引导
  晴雅最擅长的是唱歌,她甚至能自编自唱,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动手方面她就想逃避。比如,她早起之后常常发呆,从而逃避穿衣服、洗脸、刷牙等一系列麻烦事儿。
  我在交谈中,反复告诉晴雅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上帝让有些孩子会唱歌,让有些孩子会变魔术……你不需要变得和别人一样,只要用你最擅长的来帮助你完成最不想做的事情。
  我和她一起编了一首“起床之歌”,用音乐将每天起来之后要做的事情串联起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好几次,当晴雅做到一半想放弃的时候,我会表示同情:“回到画里,或许比做这些容易,但是你可以再试一下么?”当她进入发呆状态,我会说:“晴雅丢了,晴雅去哪里了?”尽管如此,晴雅仍然粗鲁地让我走开,自己继续发呆。
  看似我的努力失败了?错!当孩子让你走开的时候,也是她面对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只要她与你互动,你就赢了。
  果然,在连续几次训练之后,晴雅可以边唱歌边完成这个起床的过程了。
  4、持之以恒有力量
  3个月之后,晴雅渐渐能够与我谈论她的感觉了。6个月之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想回到画里去,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感觉。我们找到一些别的方式帮助晴雅来面对这种感觉,比如让她可以趴在地上做3分钟“鸵鸟”,或者陪她进行10次深呼吸。
  当晴雅有了这一重大突破之后,她在幼儿园的表现好了起来。虽然她还是喜欢发呆,但是她在老师善意提醒的时候,学会了互动和自控。
  晴雅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晴雅父母深深地意识到:当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女儿独特的禀赋会让她的世界变得无比美好!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最近媒体上报道了禽流感的案例,请问禽流感有哪些症状,应该怎样去预防?另外,我家孩子每天都吃鸡蛋,有没有关系?  江苏苏州 张晓钟  张晓钟读者,你好!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禽流感病禽或其粪便。  禽流感多半起病急,出现高热、咳嗽、全身不适、鼻塞流涕、腹痛、恶心、腹泻水样便、眼结膜炎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很快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干咳、胸痛、呼吸窘迫或多脏器衰
期刊
编者按:  每年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婴儿出生后离开母体,体内由母体带来的天然保护力(抗体)随着婴儿的成长逐渐减退消失。疫苗接种是保护宝宝远离传染性疾病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前不久乙肝疫苗事件让很多家长担心不已,疫苗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疫苗该不该打?该怎么打?要注意什么?值此宣传日之际,本刊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推出此文,希望能够为家长带来帮助!  疫苗该不该
期刊
一朵花里可以生出一个拇指姑娘;一对健康的父母可以有一个小矮人……世事真是无奇不有。那么,妈妈,你能给我生一只小狗吗?  不恰当的回答  不可以!  妈妈这么凶干什么嘛,小朋友不就只是问一下而已嘛。妈妈的回答好斩钉截铁,但也有可能遇到“难缠”的孩子啊,如果孩子继续问:为什么不可以啊?那妈妈是不是要揍孩子屁股了?  总有些爸爸妈妈对于孩子一些超乎常理的提问感到愕然和惊讶,甚至希望用最凶狠的语气来打消孩
期刊
从前,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学者,他居住的房屋旁边有一个池塘。有一天,老学者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池塘里共有几桶水?这个问题问得也太古怪了,虽然老学者的学生们都是出了名的年轻学者,然而,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座山有多少斤重一样,谁能答得准确?他们没有一个能答的出来。老学者十分不高兴,便说:“你们都回去考虑三天。”  可是,三天过去了,学生中仍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老学者觉得十分扫兴,干脆写了一张布
期刊
近些年来,中国人在谈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有点儿“言必称美国”的倾向。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眼中,“美国方式”不仅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文明风尚”,更是教育理念优越性和先进性的体现和象征。然而,正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美国标准”之时,美国人却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是否真的完美无缺。特别是在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儿童表现进行对比之后,美国人越来越质疑自己所推崇的方式方法是否足够正确。而曾任《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潘蜜拉·杜克
期刊
一个90后农村男孩,年幼时父母不幸相继去世,只好与姐姐相依为命;是梦想激励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为自己博得了一片天地。  年幼时,苦难如山  朱天赐1996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大冶市茗山乡,父亲朱德池给儿子取名为“天赐”,取上天所赐之意。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上天所赐的朱天赐,在一次意外中,从姐姐的背上摔了下来,摔断了右腿。因没钱医治,腿伤只能自愈,这让年幼的天赐吃了不少苦。  朱天赐
期刊
阿姨送给我一个书包作为生日礼物,我可喜欢了。  书包的颜色是我最喜欢的蓝色,上面画了一只史努比,还有三个大小不同的篮球,旁边还写了一个数字——50。我想有可能史努比是个灌篮高手,他已经用自己高强的球技,飞身跃起投进50个球了。  我的书包可了不起了,它有3层“大肚子”。我把书都放进了最底层的“大肚子”里;把学习用品放进中间的“中肚子”里;而我的作业本都整理到了最上面的“小肚子”里。因为有了这些“肚
期刊
小曈借了表姐的书,带来学校给我看——几米《走向春天的下午》。  我读几米的作品不多,看过由他绘本改编的电影,早先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包括最近的《星空》,都没有绘本好看。那种温暖的色泽,以及图画的超现实感,是镜头表现不出的。几米绘本的美,像是把现实世界过了回筛子,剩下温暖的颜色,柔和的线条。配合画面的是极淡的文字,偶尔几句神来之笔,像个诗人,又像个哲人。  《走向春天的下午》是说小姑娘去
期刊
要不是如今桩冠、种植等治牙技术的发达,咱老吴都不敢张口,因为牙齿的状况惨不忍睹!你看,掉了2个,断了2个,折了3个,补了18个……我是口腔医生,牙齿怎么还会这么差?  唉!牙齿好不好,首先与遗传有关,也就是说,是父母给的。这个谁也奈何不得。  其次,后天也有问题。我是50年代生人,那会儿饭都吃不饱,缺什么营养都可能;60年代,有一阵子因为买不到牙膏,只好用盐刷牙;70年代,牙齿已开始不好,有一次拔
期刊
Ⅰ型糖尿病患者早期80%都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但由于患者多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往往被认为是长身体,很多患儿都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才被发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指出,孩子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饭量增大、消瘦等现象,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长身体、课业负担重”所致,而忽视早期诊治。另外,也要留意那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干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