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而有效开展物理学科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形成创新能力。但是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接触较少,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角色转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阐述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策略
  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物理知识学习,还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知识探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次实验、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并系统地、持续性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查找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学习“光的反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光反射现象,然后,再引入光的反射原理,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利用到光的反射原理的器具,如,太阳能热水器、自行车尾镜、汽车反光镜等,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引入光的反射原理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比如,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小组对“光的反射原理”进行自主探究,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自身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探究性情境
  物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学习和理解较为困难,容易导致学生丧失物理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价值不高。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声像图文相结合的特点,有效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情境创设,能够促进学生融情入景,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不断进行思考,发展自身创新思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有效进行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以此来优化物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探究,从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电与磁”部分知识的演示实验时,电流与磁场是人们肉眼所不能直接观察的,导致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时,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直观了解。教师引进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形象设计电磁感应过程中电流、磁场的变化图,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創新能力。
  三、开展实验教学,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物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开展的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多物理知识、理论,都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发现和探究。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直观进行实验现象观察,有效握物理知识内涵,强化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思维激发,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能力。但是,教师在进行课内实验时,受教学时间、空间限制,每个实验内容教师可能只是引导学生展开一次演示性实验,很多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这部分实验教学就已经结束。例如,教师在讲解“阿基米德定理”时,展开实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力,如,没有实验前物体的重力、小桶的重力;实验后测力计的示数、小桶和物体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受物理实验教学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般用1-2个课时进行讲解,展开课内实验时间有限,又因为力是一种抽象概念,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时间内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外实验教学,以此来扩展学生实验学习空间,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巩固、熟练掌握,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物理实验学习过程,启发学生实验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四、总结语
  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而有效开展物理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可见,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物理探究,发展学生良好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覃锦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科辅导,2017(05).
  [2]孙玉梅.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95).
  [3]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4]白胜芬.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6(11).
其他文献
◆摘 要:榕江县寨蒿镇地方文化十分丰富,寨蒿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有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寨蒿地方文化的责任,广泛收集地方文献资料,把地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与学校联合,共同开展地方文化的传承活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寨蒿镇的地方文化,让寨蒿镇的地方文化永存于世。  ◆关键词: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保护;传承  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有收集整理和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责任,作为榕江县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中,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管理,有效的防护城市轨道的正常运行,同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在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且还给城市轨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监管和防范,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效率。本文针对大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期刊
◆摘 要:刚刚涉足社会的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更缺乏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如果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其这方面加以培养,将学生自我成才的理想、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责任;教育实践;集体观念;崇高信念  案例:16汽车专业实习生杨某等4人,原计划在苏州某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实习期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关于党史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加强党史学习力度的方式维持党的先进性。在此目标下,就需要思考关于党史学习有效策略的应用,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存在,希望对当前的党史教育和学习工作的落实有所启发。  ◆关键词:党史教育;党建工作;先进性教育  一、加强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历史原因  回望我党发展历史,经历了多少的艰辛和痛苦。从最开始的13名全国党员发展至现如今庞大的党员干部群体
期刊
◆摘 要:在党校培训过程中,有关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 首先,党史教育属于党校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党史教育关系到党员干部素质水平的增长。一直来,我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关于党史教育工作的落实。值此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际,更应当重视党史的普及, 借助党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夯实党的政治基础。本文首先围绕党校加强党史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后针对党史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乡愁赋有丰富的文化特征与内涵,是巨大的特色文化资源宝库,故以乡愁为起点,开发其文化资源,能够为校本课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铜梁为例开展了挖掘独特乡愁文化,建设特色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  ◆关键词:乡愁文化;校本课程;特色文化  校本课程顺应了世界教育变革理念的转变,作为重建学校的课程改革战略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班主任工作越来越有风险了,而学生的心智发育没有紧跟其身体发育,看起来个子长得像大人,而其内心仍然像小孩:任性、冲动、感情用事等。他们会制造各种意想不到的场景,作为班主任,可不能和学生一起犯迷糊,而要理智地对待突发事件。带着“梯子”工作,用这把无形“梯子”既把学生从悬崖边上接到安全地带,又把自己从窘迫处解救出来!  ◆关键词:生命事大;手机纠纷;用“梯子”给你我台阶  二零一六年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冠疫情下科研院所后勤保障现状展开分析,内容包括防控物资储备量不足、防控工作人员储备不足、科研院运行成本增加、防控管理难度开始增加、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需要提升等,结合明确防控工作原则、建立疫情防控小组、拓宽成本降低渠道、做好人员素质培训、更新人员思想观念、有序安排防控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应对策略,通过研究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物业管理集中度、促进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期刊
◆摘 要: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基于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控故障诊断与维修、机械基础以及汽车美容等多方面与汽车相关的专业技术教学。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及就业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中职院校可运用“1+X”证书制度,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进而达到促进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目的。对此,本文主
期刊
◆摘 要:基于现階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配电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因此在新时代下,电气企业应当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建设配电自动化,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配电,满足社会实际用电需求,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并提出其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关键要点,旨在为电气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