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维、创新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观察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本文针对生物实验课的特点及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从实验的一个方面——观察入手,探讨了教学技能对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27-1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一、激发学生实验观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们可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有趣的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展示生物知识中奇异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实验内容时,我在上新课前演示了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插人收集氧气的导管口,木条复燃了,并及时地提问:这有趣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说明什么道理?这样的导人,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弄明白,想看清楚的强烈愿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地希望参加到生物实验中来。
二、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时,教师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要求学生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教师首先应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实验”,目的是学会制片及认识细胞形态。观察的对象是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教师告诉学生观察的重点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而对于洋葱鳞茎形状、颜色、着生方式、碘酒的濃度等是次要因素,不属于该实验观察的范畴。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实验课同样如此。教师要精心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观察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
1.进行有层次的观察。即围绕实验目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或由整体至部分,或由前至后,或由外至内的顺序进行。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的时候,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外到内一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做植物细胞模型的方式来具体展示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2.用对比实验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实验中运用对比引导学生在观察各种生物时,学会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将近似的属性相同的生物进行比较,抓住事物的本,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的异同。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种子分为两种结构,单子叶植物合双子叶植物,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子叶的数量,通过解剖大豆种子合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明白大豆之所以是双子叶植物,原因是有两片子叶,二玉米只有一片子叶。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子叶植物合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3.举一反三,重复实验。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在实验中,往往要要求学生多次观察,观察次数不多,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一贯现象。例如: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中,对种子的数量选择不能太少,每组至少20粒种子,如果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不科学;还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多次实验尽量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4.课后跟踪观察。有些生物实验受季节、空间、环境条件限制,必须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观察。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中,观察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是上课的时候不是家蚕的生活季节,可吩咐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和路线,按计划跟踪,达到全面、完整地认识生物的性质和生活特征。
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实践证明,观察前对有关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对观察的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收获也越大。例如在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水蚤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心脏的部位要找准。否则无法观察实验。
2.要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确保观察效果。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节中,取镜时左托右握,放置桌面略偏左,两只眼睛同时睁开观察(目的是使眼睛不疲劳,又便于绘图),准确对光,调镜头等;还有切片、装片的制作等等其他基本的操作技术都应当认真训练,熟悉操作。操作不正确,再好的实验结果也观察不到。
3.科学、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有的学生却在部分试验中,如《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植物有丝分裂》、《探究酒精对水蚤行绿的影响》等,并不是根据观察结果实事求是的绘图、记录数据,而是凭空想象或任意改变位置、形状,伪造数据等,这样机会犯一些科学性的错误,而且长此以往也不利于科学实验习惯的养成。
总之,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老师,我们应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27-1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一、激发学生实验观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们可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有趣的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展示生物知识中奇异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实验内容时,我在上新课前演示了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插人收集氧气的导管口,木条复燃了,并及时地提问:这有趣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说明什么道理?这样的导人,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弄明白,想看清楚的强烈愿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地希望参加到生物实验中来。
二、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时,教师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要求学生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教师首先应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实验”,目的是学会制片及认识细胞形态。观察的对象是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教师告诉学生观察的重点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而对于洋葱鳞茎形状、颜色、着生方式、碘酒的濃度等是次要因素,不属于该实验观察的范畴。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实验课同样如此。教师要精心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观察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
1.进行有层次的观察。即围绕实验目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或由整体至部分,或由前至后,或由外至内的顺序进行。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的时候,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外到内一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做植物细胞模型的方式来具体展示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2.用对比实验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实验中运用对比引导学生在观察各种生物时,学会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将近似的属性相同的生物进行比较,抓住事物的本,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的异同。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种子分为两种结构,单子叶植物合双子叶植物,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子叶的数量,通过解剖大豆种子合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明白大豆之所以是双子叶植物,原因是有两片子叶,二玉米只有一片子叶。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子叶植物合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3.举一反三,重复实验。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在实验中,往往要要求学生多次观察,观察次数不多,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一贯现象。例如: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中,对种子的数量选择不能太少,每组至少20粒种子,如果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不科学;还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多次实验尽量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4.课后跟踪观察。有些生物实验受季节、空间、环境条件限制,必须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观察。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中,观察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是上课的时候不是家蚕的生活季节,可吩咐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和路线,按计划跟踪,达到全面、完整地认识生物的性质和生活特征。
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实践证明,观察前对有关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对观察的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收获也越大。例如在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水蚤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心脏的部位要找准。否则无法观察实验。
2.要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确保观察效果。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节中,取镜时左托右握,放置桌面略偏左,两只眼睛同时睁开观察(目的是使眼睛不疲劳,又便于绘图),准确对光,调镜头等;还有切片、装片的制作等等其他基本的操作技术都应当认真训练,熟悉操作。操作不正确,再好的实验结果也观察不到。
3.科学、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有的学生却在部分试验中,如《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植物有丝分裂》、《探究酒精对水蚤行绿的影响》等,并不是根据观察结果实事求是的绘图、记录数据,而是凭空想象或任意改变位置、形状,伪造数据等,这样机会犯一些科学性的错误,而且长此以往也不利于科学实验习惯的养成。
总之,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老师,我们应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