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民俗?图咏艺术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通常指同一地域或同一民族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生产、生活实践。我们都生活在民俗中,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人文精神。民俗像风,会流动变化。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曾经熟悉的民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我们渐行渐远,令人怅然而不禁怀想。
  正是包括民俗在内的民间文化的多姿多彩,让我得以撰写、主编过不同内容的民间文化书籍。能够为这部作品“拾柴”,更是难得地让我兴奋并充满激情,这是因为当我看了杨麟翼先生创作的这些民俗画,那里面众多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如春风扑面,直撩人心。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先生从民俗的角度分别对每一帧画作加以考释,曾为媒体人的江功举先生运用传统的竹枝词形式为之配咏;更有87岁高龄的流沙河先生为本书审校并作序……如此可谓众妙咸集,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文学和民俗史料价值,体现了巴蜀文人对家乡本土文化的深挚情感。相信读者都会像我一样,为几位学者、艺术家合力奉献的大作而雀跃,我也为自己“与有力焉”的聚合工作而自豪。
  杨麟翼先生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系系主任,临摹的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于2017年轰动成都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中现身,与人合作绘制的140米的巨幅《三国春秋》长卷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08年,他产生了创作川西民俗画的想法,意在把停留于老人们记忆中的蜀中风俗,用绘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他在多年的走访搜集后,又以默默坚持,夙夜匪懈,辛苦营构,精心描绘,令150幅工笔兼写意的鲜活民俗图撩纱面世,花香果甜。


孟燕主编《蜀中风俗图咏》(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此前,文化大家馮骥才先生在听罢我对本书情况的介绍后,欣然同意担任总顾问,并于电视台对其作改革开放40年人物专访期间,专门抽出时间题写了书名,让本书锦上添花。在此谨致深深的谢忱。
  还要特别感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几位领导,由于他们的文化慧眼和大力支持,使本书得以功成而以飨读者。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祁和晖教授惠予关心和支持。全书印鉴均由王承舜先生篆制。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冷成俊先生亦参与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随着本书的出版,影响的扩大,期待更多的饱学之士加盟续创,同襄盛举。作为首创,先行先试,故难免存有瑕疵,亦期待有识者包涵并赐教。然瑕不掩瑜,我坚信此书带给读者更多的是对蜀中民俗有温度的追忆,对创作者人文情怀的认同。
  作者: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其他文献
登望江楼  登高纵目望江流,古井斜阳映素秋。  故地重来原有梦,浣笺歌咏待传筹。  苍穹月满楼台寂,岁序风临竹树遒。  忍向诗魂洒清泪,一园花影惹闲愁。乌市野马博物园观汗血马  丝绸古道万方通,天马驅驰历战功。  汗血盐车藏宝地,边陲再见玉花骢。
期刊
拟古  考槃在涧,沙洲雁翔。蒹葭浥露,低举复扬。  风如展袂,尘必染裳。伏处棘林,不动不伤。  梦想颠倒,余情信芳。寂然凝虑,明月满床。拟《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泪眼不曾睛。  思君如春韭,剪尽还复生。  自君之出矣,恹恹鬓欲丝。  思君如荷露,流走无停时。  自君之出矣,此心已逢秋。  思君如野火,易起卻难收。  自君之出矣,欢情冰雪埋。  思君如玉锁,不碎不得开。
期刊
临江仙·登沈门求教感赋  沈伯俊,生于194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国著名“三国”研究专家,曾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播连续剧《三国演义》总顾问、中央电视台《三国的世界》首席学术顾问等。2018年3月中旬,余登门求教,获赠《诚恒斋诗草》,因感赋(4月18日,沈先生离世,敬追悼)。  银发荧屏究演义,壮心常奋通宵。为明赤壁万重涛;曹公横槊北,瑜剑恁雄豪。  晝颂武侯廉孝范
期刊
参观乌尔禾世界魔鬼城  大漠無声出弯月,殷勤来照殊方客。  秋风长啸访魔城,铁马金戈天地阔。
期刊
清迈行吟  蓝天绿野自由行,梦断桃源谁与盟?  非物喧阗说遗产,原生现代孰文明?  豪华不见见真淳,放眼山林遍绿茵。  若得幽然寻自乐,馀生愿作葛天民。  残军喪乱此生根,飘泊游离大国魂。  绝处披荆三代后,金三角畔建家园。  古风古树古山乡,无际浓荫散异香。  一抹斜阳辉夕照,湄公河上荡波光。  银光灿灿绿云中,白庙纷披佛国风。  精湛玲珑真杰构,匠心巧运胜天工。
期刊
丁酉初春吴门诸子偕游虎丘泽  徐行复闲坐,酥阳暖未骄。  山茶花灼灼,枯苇仍萧萧。  寒树无新叶,上有双鸟巢。  奇哉方午后,残月挂林梢。  近水春先至,衰柳吐柔绦。  坡岸草争发,绿意上枝高。  置身此幽境,物我同逍遥。  春风工荡涤,欣为洗寂寥。  生涯在城市,情味属荒郊。  天然无不善,造化远推敲。  胜友时相值,良辰匪易遭。  安得不咏唱,留待祛塵劳。
期刊
紧张筹备文史翰墨第五届诗书画展在蓉启幕而劳顿记言二首其一  诗书画印翰池缘,文史高吟五届联。  情寄蜀巴心力瘁,手抄拙句岂为钱。其二  传言机改角声扬,淡定筹谋夜未央。  笑领同仁皆碌碌,何求身外肆荒唐?马新林先生与杨必位先生合作创绘《春意十分》花鸟长画于蓉西惠赠四川室馆赋句以谢  泼墨芭蕉日色曛,红梅一树吐芳芬。  但寻处士孤山下,春意盎然酬十分。花城恩宁路初访三题题一·永庆坊  古貌新潮杂旧声
期刊
過五丈原  烟埋荒草不成春,落照千山数尺坟,  野哭犹闻悲蜀道,有心岂独魏将军。题仙人弈石图  野竹几竿围石枰,春风随处篆烟轻。  仙人一局无终了,西岭晴云镇日横。听 琴  风吟流水出春山,楼倚潇潇暮雨天。  弦上本来无一物,曲中花落听多年。
期刊
窗 外  窗外明人眼,能消抑郁无。  摇金丛树古,落月薄痕孤。  风细通心骨,天高入画图。  百千枝上鸟,不必出林呼。岁末感怀  白发欺人唯我否,明窗不出绿头蝇。  且看羁旅苍茫客,便效垂头瞌睡僧。  今日梅枝橫似铁,昔时栾实挂如灯。  偶来庭外须臾立,世事纷纭万古藤。勘误  2018年第5期《蜀江吟苑》作者陈仁德误排为陈明德,特此更正,并向陈仁德先
期刊
自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偕“国民政府”要员从四川成都机场乘飞机逃往台湾,到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时止,海峡两岸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中。其间,虽也曾有过高层间多次的秘密接触,但最为轰动一时的要算是1975年3月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时,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接收的事件了。    最后特赦战犯前的海峡两岸态势     1949年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