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合并腹膜后纤维化一例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76岁.以渐进性皮肤巩膜黄染半年、加重4个月于2013年4月1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尿黄,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肝功转氨酶升高,给予保肝治疗好转.4个月前开始出现逐渐加重之皮肤、巩膜发黄,伴有瘙痒、厌油腻.无发热、腹泻、腹痛.在当地经过保肝及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佳.近期出现体重轻微下降,大便呈陶土色,小便浓茶色.无吸烟史.既往体检有胆囊结石病史40年.有高血压病史16年,因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心脏起搏器.有磺胺及青霉素过敏史.查体:生命体征无异常.精神状态一般,肝病面容,巩膜明显黄染.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扩张.入院诊断:肝门部胆管狭窄原因待查;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4例)及肠外营养组(33例).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测并分析减黄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和CD4+/CD8+)等.结果 两组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了解市级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2家三级医院14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分析,研究16项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受伤原因、入院脉搏、腹腔穿刺情况、CT分级与治疗决策有关.脾切除术89例,占总例数的60.54%,占手术例数的89.90%.CT分级1、2级脾破裂的50.85%行脾切除,占l、2级手术例数的85.71%.3级及以上脾切除率1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性放置双肩猪尾巴内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n=12)或开腹手术(n=36).完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通过导丝将支架管的远端置入十二指肠,原位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支架管均于术后随粪便自行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4(10 ~18)d,其中7例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出现短暂性轻微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剖腹产人胎盘中分离羊膜,经过0.1% Trypsin-0.02% EDTA处理分离hAECs.hAECs用PKH26荧光生物素标记后经腹腔、门静脉、尾静脉三种不同途径注射到大鼠体内,观察细胞在肝脏分布情况,筛选出合适移植途径.选择240~260 g雄性大鼠,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2 g/kg体重腹腔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需要长期留置T管.因其存在患者生活质量差、恢复慢等弊端,目前胆管一期缝合已应用于临床.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胆管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与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共89例患者,现分析、比较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HCC)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1998年9月至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Bismuth分型:Ⅰ型11例,Ⅱ型33例,Ⅲa型36例,Ⅲb型42例,Ⅳ型8例.手术方式:采用基本术式(胆囊、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68例,基本术式联合右半肝切除14例、左半肝切除
患者男性,66岁.2005年8月因“上腹部胀痛”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入院后MRI检查示胰头与十二指肠沟部有一大小约3.9 cm×2.3 cm×3.0cm形态不规则的异常信号肿块.肿块与胰头关系密切,相邻十二指肠受压变形,管腔狭窄.除上腹部胀痛外,无皮肤潮红等类癌综合征典型表现.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和CA242较正常明显升高,其浓度分别为240.0 kU/L(正常值<37.0 kU/
期刊
由于供肝短缺,边缘性供肝作为扩大供肝来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每个中心对边缘供肝的定义不尽相同,标准纷繁复杂.随着器官灌注液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手术技术的提升,边缘供肝的标准逐渐扩大,但亦面临诸多临床争议.本文就公民身后边缘供肝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将边缘供肝应用于临床。
肝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 of liver)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肝良性肿瘤,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患者,女性,69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1月余”入院.既往有丙肝病史,无自诉不适.CT显示肝右叶结节.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退,不除外小肝癌.MRI肝右后叶可见一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清晰,直径约1.5 cm
期刊
目的 胰体尾良性肿瘤切除手术需要尽量保脾.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保脾行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分析、总结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行机器人切除胰体尾良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7例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保脾,另1例因胰尾脾门粘连致密而行联合脾脏切除.6例保脾成功患者中,尚有1例行联合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无二次手术.平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