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物理,也可以这样开始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中考物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秋天,我免试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开始本科学习,从此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我们那一届南大物理系招了约120人,其中女生16人.进校时就分了专业,我们晶体物理专业有20人,其中女生4人.记得刚进校时,系里就安排了几场报告会介绍学校和物理系的概况.聆听着从1920年以来南大物理系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历史,感悟着从这里走出来的一位位名家的故事,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能进入南大物理系学习是多么幸运.
  物理系学生的课程学习是紧张的,从力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等普通物理开始,再到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等理论物理,最后再学固体物理,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虽说基础物理中的绝大部分概念在中学已经提及,但实际上到了大学,需要在新的层次上重新认识和理解诸如动量、温度、熵等基本概念;同时课程学习更是思维方法和习惯的训练过程,比如我们通过力学的学习培养代数思维,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近似处理,而思维的培养往往比纯粹的知识获得更为重要.在理论物理中,我对量子力学的学习最有印象.我们在系统学习量子力学之前,有“物理学史”和“近代物理基础”作先导课程,对物质波、波粒二象性等概念已有了些许认识,然后有“数学物理方法”做数学后盾,学习量子力学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值得思考的概念多,初想不通的物理过程也多,但当一个个貌似困难的问题被攻克后,那种兴奋和享受真是令人难忘.在量子力学的学习中,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可以学物理的.从大一到大三,我们绝大部分课是在能容纳二百人的大教室上的,记得那时我们十几个女生常常坐在教室的前两排,这样除了听课的效果特别好以外,据说还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老师大都很有教学经验,丝丝入扣,循循善诱,我习惯于笔头勤一点,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完成公式推导,课后翻阅一些参考书进一步理解概念,然后做一些习题,有时还做一些小论文,大部分课程学得比较自如.
  大学里物理实验的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那时实验课大都安排在晚上,每周有两到三次.每逢有实验课,大家都早早吃过晚饭,急匆匆往物理楼赶,然后三三两两地等在实验室的门口,生怕来迟会影响当晚的实验进展.实验时也都很专注,常常是两个人合作,因为实验预习时就分工明确,合作起来一般都很协调,也很愉快.记得起初,我们总以抢先测得当日实验结果为荣,实验时难免慌慌张张、毛手毛脚;后来,知道应该围绕实验目的,做好每一步调试和测量;慢慢地,开始享受每一次的实验过程,享受对每一次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从大一到大三,从普通物理实验做到近代物理实验,每每带着满脸的兴奋离开物理楼,按理说,忙碌了一个晚上应该也是辛苦的,但大家都乐此不疲.
  (本文原载《物理》2010年第3期,有删节)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财富、职位甚至长相都可以通过化妆进行隐藏,但是,优雅却是装不来的。因为优雅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外在自然流露。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随着职位的升迁,随着财富的增多,就想着做绅士,但是,却往往让人感觉是在刻意地模仿和伪装,是很不得体的附庸风雅,甚至是令人作呕的矫揉造作。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优雅的内涵,以为自己能够像那些优雅的人一样举手投足就是优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