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一 带着“鸡尾酒”疗法回祖国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防治艾滋病权威何大一,天生一张娃娃脸,使年过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尤其他穿西装不打领带,肩挎着背包,更像一个腼腆的大学生。近5年来,何大一在中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往来奔波,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有人制造新闻,有人创造历史,而当后世撰写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会把人类在对抗艾滋病之战中扭转乾坤的人,视作真正的英雄”,这是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为当年年度风云人物何大一所写的颁奖词。
  这一年,何大一发明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为以数十万计的艾滋病患者“解除了死刑”。
  目前,何大一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而近10年来,他的更多精力,放在致力于为中国云南、河南等艾滋病高发区的病毒感染者、患者奔走呼告,争取和尽力挽救他们的生命和尊严。
  “我认为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在技术与财力尚能承受的情形下,努力像云南省这样,要大大降低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何大一的目光逐渐转回自己的祖国。日益崛起中的祖国,让他看到欣喜和希望,但是他也发现了广大土地上贫困的角落里那些与艾滋病无力抗争的人群。
  2000年,何大一带着在美国20余年的实验室和临床成果回到祖国。
  “早在2002年11月,我们就以每年一美元的象征性方式,把拥有的疫苗制造专利技术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中国卫生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这也是他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贡献之一。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向何大一颁发“友谊奖”以示表彰。
  2004年1月5日,中国工程院宣布何大一当选2003年度外籍院士,何大一说:“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一份非常美好的新年礼物。我将尽己所能继续回报中国,凭借我的专长,在帮助中国抗击艾滋病和非典方面做出贡献。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渴望、也希望能为此承担更多责任。同时,我也要向支持我的中国同事和朋友表示深深谢意。”
  近8年里,他每年都要来中国好几次,奔波于云南、河南等艾滋病严重地区。每到一处,他都要求看望艾滋病人,“每次看到这些病人,我认为帮助他们是自己的责任。”2005年6月20日,经何大一牵头,克林顿基金会与云南省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云南培训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共150人,对300名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何大一是性格内向、情感细腻的人。患者的身体好转和社会对艾滋病人态度的转变都会让他感到慰藉。“很感动我的就是,最近我去云南乡下地方,看到很多这些(感染了HIV的)孕妇吃了我们给她们的药,身体恢复了健康,她们的儿子出生了,也是健康的,我觉得很高兴。这几年来可以亲眼看到越来越多好的结果。”
  何大一不仅从美国带回了治疗艾滋病的方案和药物,也将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义务时刻扛在肩上。他想传达给患者的是——艾滋病并不可怕。有时候,正确的观念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负责任态度。
  “我已经连着做了将近30年艾滋病研究了,没有放弃,虽然我也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想我们会成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