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末期,蒋介石为何又动迁都念头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中国国民政府从首都南京仓皇撤离。先是撤到武汉,后又退至长沙,再又退到桂林,最后落脚在重庆。重庆作为战时中国政府的陪都,刚安稳了几年,在1944年末至1945年初的时候,又冒出了迁都动议,引起了极大风波。
  1944年秋季,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中日双方在豫湘桂会战第三期的桂柳作战阶段极其惨烈。日军进攻前,民众为逃避战祸,纷纷逃离。桂黔路上,火车拥挤不堪,大批难民聚集在火车内外,甚至火车头上都挤满了人,等候开车。
  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陷后,侵华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之主力约1万人,分3路北上,追击国民党杨森部、陈素农部等溃退军队。溃退的中国军队成了日军的“带路军”。日军沿黔桂公路、铁路乘虚而犯,如入无人之境,并很快攻占贵州军事重镇独山。独山距离陪都重庆不过500多公里,因此日寇大肆叫嚣1945年元旦会师贵阳,进攻重庆,彻底消灭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桂柳会战失败前后,成千上万的百姓为躲避战祸,被迫背井离乡,向大后方逃难。华中、华南的数十万难民及大量散兵、伤兵逃至广西,来不及歇脚,又闻国军打了败仗,便又蜂拥至贵州。黔桂铁道、公路上,各省逃亡的难民充塞路途,川流不息,人哭声、马蹄声、车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逃难大潮从广西、贵州直奔四川,一些難民已经流落重庆街头,老百姓、流亡师生、政府工作人员一片恐慌。甚至,美国和英国都开始撤离在重庆的侨民,以避“南京大屠杀”再次重演。驻重庆的外国记者纷纷发出“重庆危急”的消息,大溃败后的大恐慌迅速蔓延。
  蒋介石闻讯后说,“自三合、独山及都匀之姬家桥相继陷入敌手,战况危急,不仅西南各省人心动摇,而英美有要求撤侨之事,益造成社会之惶惑不安”,“八年来抗战之险恶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显然,蒋介石有些惊慌,他急令中国远征军两个军返回国内,保卫陪都重庆。
  美国军事顾问魏德迈眼见国军难以抵御日军,危机之下两次建议蒋介石迁都西康省(今四川雅安地区一带),以避锋芒。陪都的有钱人纷纷转移金银细软,低价销售大批房产和店铺,各类准备逃跑的消息充斥报纸版面或传播于大街小巷。
  蒋介石再次动了迁都的心思,他实际上早有迁都的准备。
  1938年底,蒋介石在西康省西昌(现归四川省管辖)特设行辕,以统管基地建设。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西南成为背靠同盟国的重要后方,西昌属于西康省,该地处于西南中心地带,距印度、缅甸不算遥远,又是连接川、康、滇诸省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突出。蒋介石打算在重庆一旦保不住时,就把国民党政府迁往西昌,据点驻守,依靠英、美继续与日周旋。为此,蒋介石派其得力干将、原重庆行营办公厅副主任中将张笃伦为行辕主任,并抽调拱卫“陪都”重庆的国府警卫军第36师(由德国训练装备的3个师之一)来西昌防守。
  西昌行辕地址在西昌城内府街,原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内。这个行辕组织起初机构较小,全部官兵不过360名,后来机构越来越庞杂,人员也越来越多,最多时达1000余名,成为蒋介石在西康官僚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然而,西昌当时还是一个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没有电灯、电话,难以担当战略基地的重任。加之抗战形势不乐观,需要加快基地建设。于是,一些建设项目经常以蒋介石手令下达,并以军法要求限期完成。西昌的小庙机场原是一个小型临时机场,后改造成当时后方的最大机场之一,可以起降各类重型飞机。1942年以后,这个机场成为美军开辟的驼峰航线唯一中途站,进驻美国空军。这条自印度兰姆迦基地经西昌至重庆的空运线,是抗战后期中国对外交通生命线。其次是修筑乐(山)西(昌)公路和“西(昌)祥(云)公路”,这些公路成了后方运输大动脉。经过不断加紧建设,西昌的建筑有了很大改观,市内“新村”有四面走廊式平房36幢,蒋介石专用的一幢居中,称“特宅”。“新村”环境优美,背山面水,有自成系统的发供电设备,有线、无线电通话设施也很齐全,还建立了医疗卫生、物资供应等机构。担任特区警戒的初为辕院特务营,后为国府警卫军一个加强团。
  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陷。日军一个月长驱400公里,此时距重庆约500公里,照此进攻速度计算,迁都传言不能不让百姓信以为真。
  国府迁都,地动山摇。古今中外早有历史证明之。
  从西康省的位置来讲,若迁都至此,一定到了抗日最悲观的时期。下一步就是政府流亡境外,作流亡政府了。
  听闻迁都消息,全国一片大哗。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受到巨大舆论压力,赶紧出面辟谣,誓言“陪都绝不离渝”。蒋介石也被迫公告了“战争总动员”,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要求有知识的青年学生投笔从军。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
  无论蒋介石口头承认与否,但他狡兔三窟,确实有迁都的念头和实质性准备。他身边的文官武将们,早已心照不宣遍知,蒋介石心目中的陪都落脚点是在西康省,但不是军阀刘文辉的大本营省会康定城(雅安)。当然蒋介石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走此路。
  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陷,日军侵犯贵州,直逼陪都重庆。值此紧急关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边调汤恩伯所属的孙元良第29军由四川入黔南,在贵州独山阻击敌军;另一边,张笃伦抓紧将西昌的空置房屋进行装修,添置办公用品,以备蒋介石转移至此。直到日寇实现打通交通线的战役目标后退兵,国民政府和百姓才知日军这次战役目标并非攻打陪都。局势稳定下来后,西昌迎接迁都一事才作罢。但是,蒋介石曾打算迁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对形势悲观的一种反映。
其他文献
捞拌莱是近些年凉菜厨师嘴里常挂着的一个词语,而什么是捞拌菜呢?有人说那就是指汤汤水水比较多,上桌后要用筷子从味汁里捞食的凉菜。
利用OM、SEM、显微硬度仪、微小试样拉伸实验及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对国产带热丝隔离层核电安全端焊接件不同部位的微观结构及局部的力学性能和应力腐蚀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发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国政府紧密出台了一系列PPP激励
报纸
<正>泥咕咕是河南浚县民间对尾部有小孔、可吹响的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又称"泥叫叫""咕咕鸡儿",特产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杨玘屯。浚县泥咕咕历史悠久,造型大胆夸张、朴素自然,堪
法国媒体评论《规划与大自然》1981年第六期"相关中国的文章和书有过数百种,但经常只是在中国短期逗留的人写的。但这回不同了这本以《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作为副标题
<正>贵州电网公司党组提出绘好一张蓝图,抓实"扶贫地图"、组织和产业三项保障的"1+3"精准扶贫模式,以台江县阳芳村为样本进行推进,探索出国有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20
一个采用橙色建筑外立面(在色调上类似于红铅色)的立方体结构,橙色是港口地区常用的典型工业用色。该建筑面向索恩河设计有巨大的开口,可以欣赏索恩河畔的风景。
有大厨说:做一道菜,如果不能让食客感受到菜里边的蔬菜清香,那就不算是真正做成功了。的确,调味清淡、感受蔬香。现在已经成了厨师下厨所追求的一个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