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那辜负了春的姑娘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辜负了春,不是春辜负了我。
  避难期间的交通员
  砖塔胡同61号,这幢旧式的四合院热得像刚揭了锅盖的蒸笼,大槐树耷拉着树冠,一副无精打彩的样子,倒是枝桠间有一只蝉躲在阴凉里底气十足地叫,欢脱得像新科状元。
  许羡苏并不觉得热,拎着扫帚抹布里里外外一阵风似的忙着,把一小段绍剧哼得起伏有致。1923年7月的这个午后,许羡苏恍惚觉得,自己成了半个主人。
  许羡苏是左翼作家许钦文的四妹,是鲁迅的同乡,也是鲁迅三弟周建人在绍兴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1920年初,刚到京师的许羡苏居无定所,便投靠恩师周建人,住进了周宅。
  芳龄20的许羡苏心灵手巧,又温柔可人,深得鲁迅母亲鲁瑞的喜爱,一口地道的绍兴话更是让周母感觉亲切。不久之后,许羡苏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便住到学校里去了。但深居老宅的周母早已习惯了燕子般左右翻飞、活泼可爱的许羡苏,每次她来周宅,周母都要细细叮咛下个周日要早早地来。
  自然而然的,新式女青年许羡苏的惊鸿倩影便落到鲁迅眼中。每当许羡苏和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之时,鲁迅虽然不插话,却难得地温柔微笑。做为孝子,能哄母亲开心的人,都是鲁迅欣赏的人。而许羡苏的开朗纯情,加上新式青年的外向和早熟的思想,都与鲁迅极其合拍。
  在北京女师大学了一年数学之后,许羡苏感觉数学无法救国,便想转学生物。同样由学医转行的鲁迅大力支持,他当时在北师大和女师大兼课,于是自告奋勇地替许羡苏办好了这件事,并资助了她一部分日用开销。
  1923年7月间,鲁迅与周作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并开始闭门不出,与家人隔绝。三天后,许羡苏放假,照常来周宅看望周母,并带来了同学捎来的绍兴梅干菜。周母则一改往日的欢颜,闷闷不乐。许羡苏再三追问之下,周母告之鲁迅兄弟不和的情况,并提及了鲁迅有找宅子搬出去的想法。
  随后,许羡苏介绍,将同学俞芬名下的空房转租给鲁迅。几天之后,鲁迅便带着母亲搬到了位于砖塔胡同的四合院,暂住了几个月。此后,许羡苏仍然常去周家,因为周母实在离不开她,其日记里记载,“太师母告诉我:‘大先生不在家,北京话听不懂,你就不要走了吧!’”
  1925年,许广平因躲避学潮,住进了鲁迅家里。因为鲁迅及许广平都是当局的敏感人物,除了家务之外,一些与外界沟通的事务,便全落在许羡苏身上。这样许羡苏就住在鲁迅家南屋的客室里,白天陪周母解闷,晚上照顾好一家人后,又能跟住在隔壁的俞芬一起散步。每周,她抽出两个半天时间,把鲁迅的手稿整理好拿给报社,“开始充当了鲁迅先生避难期间的交通员”。
  鲁迅为了躲避当局的调查,每天足不出户,写作后就在大槐树下的竹桌上沏壶茶,看着许羡苏和周母伺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渐渐的,鲁迅也一改往日不苟言笑的严肃,开始与许羡苏有说有笑,并时不时送书给她,教她练字,讲局势和国情。几个人其乐融融。
  文字中难得的缠绵
  “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杨德群命归天国,许羡苏第一时间将消息告之一直深居简出的鲁迅,鲁迅愤然写下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几天时间里,鲁迅不吃不睡也不说话,终于一病不起。许羡苏衣不解带十余天,精心服侍,鲁迅才渐渐好起来。
  随后鲁迅因文字狱被当局通缉,先去激进派的莽原社,后又住进日本人的医院里,躲避当局的追捕,并每日奋笔不止。这期间许广平已远避广东,许羡苏不仅照顾鲁迅的起居,甚至还要充当保镖角色,同时不住地在鲁迅与周母之间传送消息、文稿、吃食和衣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许羡苏寸步不离,关心备至。“从家往医院,从医院到学校;也访友也购书,又写文章又看报,总之一天到晚工作着,并且快些做快些做,毕竟被全中国的人催着大先生的时间。”
  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从胡须说到牙齿》等文字里,多次提到这个倔强的短发女学生。若是细细分辨,依稀读得出一份缠绵感,这个骨头刚硬的汉子在提到这个女孩的时候,文字里难得地透出些许少见的温柔和怜爱。
  有人说,那是一个中年男人的爱,甚至在涉及到许广平的文字里,都读不到。
  1926年北京局势愈发紧张,鲁迅为避风头,决定远走厦门。临行前鲁迅请许羡苏照料母亲,并于8月26日与许广平结伴南下。此后,鲁迅几乎每周都给许羡苏寄信,询问京城政局及周家情况,并不厌其烦地叮嘱其照顾好母亲,指导她“有空就读点书,学点文化的”。许羡苏也每信必回,一一告之。
  离京第二年,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同居,此间与许羡苏仍是书信不断。11月初,许羡苏给鲁迅寄去了围巾和一副棉手套,月末又寄去亲手织的毛衣,这些在鲁迅的日记里都有据可查。
  未破土的情感
  1929年5月,周母病重,鲁迅离开广东回京探亲。周母见到儿子,劈头一句:“你是不是娶了你那个女学生?”鲁迅否认,但随行的许广平已有身孕。许羡苏面色不改,依旧笑若春风,只是规劝鲁迅不要再惹母亲生气。鲁迅便于当晚将许广平劝离北京。
  第二年2月,许羡苏在河北谋到了工作,她把鲁迅寄给她的一捆信件交给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4月初,她从河北捎信给鲁迅,“革命是第一的,大先生应该属于国家,而我开始凋零了,若那些花儿,不敢争着便开。迟了,说什么都是迟的,我只知道你灶上的伙食还热不热,不知道革命,读不懂沾了血的馒头吃与不吃有怎样的隐喻。于是就这样吧,我辜负了春,不是春辜负了我。”
  信中没有留下回信地址。
  同年年底,她与同校生物教师余沛华结婚。余下的时间里,她在江北、浙江、上海辗转生活,几年后迁回余沛华的老家成都,从此一直在成都的中学教课。
  这个女人比许广平更早地落入鲁迅眼帘,虽然近水楼台,却没有月光普照。“寄人篱下”的阴影,让许羡苏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无怨无悔地付出,缺乏许广平那样的胆气和直率。她坐在爱情里不敢起身,只是怯怯地闭上眼睛。
  叶子终要归于泥土,就像花,终会沉睡。一生守着一份回忆,已是彼岸的幸福。船还在,撑船的人却老得拿不动篙了,只是,那岁月之河的微波深处,依旧浅藏有一个青葱少女,未破土的情感故事。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Q:我们结婚12年,儿子12岁,但老公出轨了。他要离婚,我同意了,儿子和公公婆婆很伤心,让我给他一次机会。这三个月我就当什么都没发生,想让他好好表个态,我们一起努力好好过。他说他做不到,说我们永远不懂他。   他的出轨对象是离异的,我问他:“你们有了孩子怎么办?你考虑过对儿子的伤害吗?”他说那是天意,他对儿子的爱又没有少。   我真的好怕,若离婚,我怕我不能很好地开导和照顾儿子。现在我们在儿子
期刊
我宁可做一个世俗热闹的人,也不做圣女。  台湾作家朱天文为大陆人所熟知,是作为导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在她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奖无数。自称“山顶洞人”的朱天文,低调、冷静,近乎与世无争。2014年9月,她从一同入围的阎连科、朱华、格非等作家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得知获奖消息,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戒备。  胡兰成的启蒙  台北希代出版有限公司曾出过一本书,名为《小说家族
期刊
近日,美剧《性爱大师》第二季正热播,而北京五洲女子医院性与生殖健康门诊女医生甄宏丽,仿佛就是剧中中国版的弗吉妮娅·约翰逊,她不但开设性福课程,教导女性如何更好地享受性科学带来的成果,而且在各种论坛、新媒体等平台上,为女性的性健康频频发声。  处女“膜”根本不存在  2014年5月,荷兰在线中文网所属的“谈性说爱”网站上线发布会上,甄宏丽作为论坛嘉宾发言。她一上台,就语惊四座:现在世俗意义上所讲的处
期刊
很多东西都可以分享。你的车、你的停车位、你的办公室,甚至你做的一顿饭。未来,这些愿意分享的人能创造历史。  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才33岁,但每个人的身家都超过15亿美元,因为懂得分享,他们加入了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行列。  2007年,布莱恩·切斯基和他的大学同学乔·戈比亚以每人1150美元的价格合租了一间公寓,切斯基翻遍了所有的口袋和存款,只有1000美元,而戈比亚手头也不宽裕,两个人的钱加起
期刊
和于谦恋爱一年后,琳子感觉跟他前妻做了十几年闺密,已看透了她的头发丝与指甲缝。  于谦前妻叫艾米,有名的时装设计师。按于谦的说法,她冷淡冷漠,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把住宅装点得无比枯索,像一个悟道之地;她对商业化宣传敬而远之,其实是把自己包装成时装界“神秘女王”;她超级自我,为保持思考不受打扰,对于谦父母逢年过节的探视也能推则推,还谢绝跟于谦的“俗气”朋友来往,但如果是她有需要,他就得放下手中之
期刊
华冠电器诞生17年来,从小作坊成长为业内知名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都勇立行业潮头。在施耐德、ABB等世界顶级大鳄眼中,华冠早已成为搏击市场最默契的伙伴;在国家电网及五大发电公司等诸多国内行业巨头心目中,华冠是值得信赖的供货商。  “人性化管理、人格化塑造,把事业做得充满人情味……”在华冠,产品与人,俨然融为一体。在华冠董事长陈琴华爱美的心中,活生生的“人”字,早被她视为赖以成功
期刊
作为妻子和母亲,叶丽萍渴望静好的居家岁月,偏偏她有位充满冒险精神的丈夫。为了疗愈丈夫的抑郁症,叶丽萍全家开启了一场海上旅行。八年之后,当生活回到原点,她对幸福的定义并未改变,女儿和丈夫却被时光雕琢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生活里充斥着太多勉为其难  洗衣煮饭,相夫教子,在经济收入稳定的情况下过烟火小日子。这是叶丽萍对幸福的定义。事实上,在2005年的时候,她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当时,叶丽萍在台
期刊
“没接触毒品的人,难以想象它会怎样颠覆人性、摧毁意志。不管你多么有毅力,多么坚定,在毒品面前都是弱者……”  2014年11月20日,在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场“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的禁毒教育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台下几百人随着主讲人的心路历程而心潮起伏。这个风姿绰约、语言温柔却语气坚定的主讲人,就是叶雄。  这个自称“从地狱爬回来的女人”,建立了上海市第一条“叶子戒毒咨询热
期刊
试着去想更好的结局,你就将得到更好的。  过了26岁,安东尼·罗宾仍是个贫穷潦倒的美国小伙,住在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只能在简陋的浴缸里将就,生活一团糟,人际关系恶劣,没人看好他的前程。  罗宾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听说有种潜能开发课程能帮助穷人改变困境,只是收费很高,于是他先后向44家银行提出贷款,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他只得四处找人借钱,才勉强筹够钱修完了相关课程。  那之后,罗宾开始一边替
期刊
一曲花儿,把她引向未知生活  遇到扎西之前,《南方周末》报记者面痴过着典型的城市工薪族生活: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租了间小公寓,屋里除了床就是塞得满满的书,白天挤地铁上班,晚上约朋友去酒吧,接到采访任务拎起箱子就走,有时一天要去三个城市。  去青海是为了采访玉树地震,面痴记得那天是2010年4月14日。任务顺利完成后,她买了一张青海著名的“花儿小调”碟,就匆匆回了北京。  深夜,小公寓里,听着那张碟,
期刊